張舒揚
[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婦女兒童的保健、健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相關政策的放開,促使婦幼保健這一需求更加明顯。婦幼保健院的建設區別于傳統綜合性醫院,具有獨立地位,以健康為中心,廣義于傳統的公共衛生或治療疾病的概念;橫跨健康與疾病,以夫婦生殖健康和兒童健康的生長發育為神圣使命,對民族健康具有戰略意義。
本工程為安慶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工程設計,新院區地址位于安慶市東部新城區域潛江路與華中東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約80 畝,新建院區建筑規模約73000m2,設門診、醫技、住院樓等相關單體建筑。設計定位為一座服務當地衛生醫療、符合婦幼服務特性、綠色環保、流線清晰、功能完備的新型現代化婦幼保健院。同時通過院區總體設計把握,有效組織人流、車流、物流,合理布置婦兒及家屬流線,合理高效、提高綠化及景觀格調。希望通過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起點的設計建設,打造出能夠滿足婦女兒童保健及臨床醫療需求,集預防、醫療、科研、社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市級婦幼保健院。項目效果及主題理念分別如圖1、圖2 所示。

圖1 項目效果

圖2 項目主題理念
規劃設計以建筑生成邏輯出發,緊扣“孕、產、育” 主題,構建一軸雙塔的規劃結構,提前科學布局,形成有機整體。同時,總平面流線上兒童、圍產、婦女不同人群流線區域清晰分明,充分發掘醫院內部有限資源,整合醫院內部秩序,提供完善的整體解決方案。設計不局限在本期工程的土建設備設計中,而是從整個醫院的布局規劃出發,讓局部服從整體,保證整個規劃的完整性,使建筑資源、人力資源、設備環境資源均得到合理利用[1]。
明確所功能模塊,強調建筑模塊式劃分與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醫院更加均衡、靈活、可持續的發展。合理的功能分區是醫院設計的立足點,根據項目使用需求,醫患活動區域相對區分,分區布置、內外有別。采用模塊化的建筑布局,減少交叉感染的同時使醫院建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擴展性和導向性,如圖3 所示。

圖3 項目模塊化布局
設計中采用多維度立體生態化設計,地面、屋面、廊道等復合生態花園的設計,優化建筑小環境,在院區內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到優美的自然景致,基地范圍內花園、游園、綠植、草地自然融合,形成平面、空間、立體互相滲透融合的景觀體系。能夠有效緩解就醫人群的緊張、疲勞、壓抑感。在創造醫院生態小環境的同時帶給人親近自然、放松的就醫體驗感。
在建筑總體布局和建筑細部處理上,針對各個空間,均采用能夠體現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以婦幼為中心的設計原則,關愛來院婦幼人群的同時,也兼顧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在每個診區均設計了采光溫馨的候診區,配以一定的休息活動區域,建筑環境、裝飾、色彩以婦女兒童心理為出發點,帶來溫馨呵護的感受為目標,強化親子空間、兒童活動空間、孕產婦休息空間,使用者與環境、與自然多重對話、交流,形成豐富而有趣味的建筑空間。醫療單元內設置相對獨立的醫護區域,體現了對院區不同使用人群的同等關懷。
基地以縱橫雙軸為骨架,使整個功能分區有機形成整體于基地內自然生成。沿華中東路展開布置門診、急診、醫技裙房,方便醫療流線的組織開展;北側為雙塔住院樓,位于基地內部,滿足住院樓清幽安靜的使用需求。其中:西側高層主樓為產科、兒科住院大樓,結合西部門診用房也主要面向兒童、圍產人群,以圍產保健、兒童保健為主題;與院區功能劃分也能夠緊密聯系,做到流線的高效順暢;東側高層主樓為婦科住院大樓,考慮可獨立二期實施,便于醫院動態發展,預留有手術中心、核醫學、ICU 等功能區域;婦科住院大樓結合東側門診裙房也根據使用人群劃分功能區,一層為急診、傳染門診,二層為婦科門診,三層為獨立的體檢中心。
基地西側為配套行政樓、食堂等附屬用房,與醫療區域相對獨立又方便聯系。并且配套了適當的預留空地,規劃為院區內小型游園、花園,可為來往婦兒提供室外玩耍、休息、放松的場所。
整個新院區建設通過對不同功能區的統一科學規劃,充分做到功能齊全、流程科學、布局合理,在地塊內形成有機整體,結合室外景觀、室內裝飾、地上地下空間的利用,共同打造出完善、自然而有機的院區全貌。
婦幼保健院的主要使用人群分為4 大類:就診兒童、就診婦女、孕產婦、保健人群。如何控制不同類別人群間的交叉感染,是設計和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針對這些人群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可歸納為以下4 個方面。
(1)兒童與孕婦:兩類人群一動一靜,對比明顯,并且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兒童對產婦產生的沖撞,以及造成德不良后果。
(2)兒童與就診成年患者:兒童抵抗力較差,屬易感人群。兒童與成人患者流線如果發生交叉,極易造成兒童的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3)孕產婦與普通非孕產就醫人員:孕婦是健康人群,但具有抵抗力較低的特點,流線規劃中需要避免其受到其他成人的感染。
(4)婦幼保健人群與就醫患者:保健人群屬于健康人群,需要與患者相對隔絕,否則,極易造成對健康人群的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婦幼保健院的設計中十分適合采用分科單元模式,即根據不同的人群分成不同的科室單元,把不同種類科室的門診、醫技、住院垂直方向布置,以此形成相對獨立的專科中心,不同就醫目的的人員相對集中在同一區域內完成所需救治或保健。以此避免不同人流之間的交叉感染,提升醫院的安全性。根據服務人群劃分人流:兒科動線、圍產動線、婦科動線、急診動線、發熱動線、體檢人群動線、住院動線、醫務人員動線;各功能按功能類別組織,在項目中規劃南側為門診,北側為住院,西側為兒科、產科,西側為婦科。
同時需注意的是,產科在婦幼保健院設計中屬于相對中心核心的地位,與其他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包括與新生兒科、中心供應。產房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位于主樓上下層,有高效的內部專用醫療通道,便于隊危重新生兒的醫療救助。產房也與新生兒病房有著相對便捷的聯系,便于新生兒的轉運和治療。產房與中心供應室的聯系也進行了重點考慮。建立便捷的污染器械和清潔物品的傳送通道。產科的護理單元與產房之間也設置了專用醫療通道,不受公共交通的干擾。包括產診室、急診室就與手術部之間均設計了高效、快捷、路勁方便的交通聯系,在緊急情況下爭取更多的時間,提高救治效率。
建筑作為文化精神的載體可以明確傳遞人們的精神追求,設計中以對生命力的表現為出發點,運用流暢向上的線條處理建筑形態,形成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建筑風貌。呼應了孕育生命、幸福關愛的設計主題。同時,建筑應面向未來,設計手法上,我們力爭創造以人為本的空間,激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強烈的認同感、制造精神的共鳴與感受。在建筑內部空間組織、材料選擇、色彩配置、屋頂、架空平臺設計等方面都認真揣摩,努力營造院區靜謐祥和的環境[2],如圖4 所示。

圖4 造型構思
根據婦幼人群較為獨特的心理特點,婦幼保健院的設計中尤其對室內環境提出了高于普通綜合醫院的要求。室內環境的塑造更傾向于采用溫和的燈光、柔和的色彩、局部的活躍單元等,營造出家庭般的溫馨感。整體良好的環境氛圍,有利于安撫產婦、兒童的心理,使得他們更加配合治療。此外,針對使用對象的不同需求、不同心理特征,充分進行細節化、人性化的設計思考。如護理單元中設置集中晾曬間,解決產科的衣服晾曬問題;對于兒科則適量設置兒童活動區,利用院落、庭院、建筑轉角空間、局部走道擴大處,室內外復合多維度的在兒童活動區域進行打造,利用裝飾、燈光、景觀、綠化等給兒童帶來新奇、安撫、吸引等多重感官體驗,削弱對傳統醫院的懼怕感。家具、衛生間都等采用適宜兒童尺度的布局,方便兒童使用[3]。
婦幼保健院和其他綜合類醫院有著完全不同的設計出發點,他的使用對象以婦女、兒童、孕產婦為主體,區別于傳統醫院的疾病患者。更多的以輕松愉快的就診環境、人性化的特色醫療空間、家庭式就醫氛圍,充分體現關愛,滿足各種需求,不僅是生理救助上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滿足。相信,在未來的婦幼保健院建設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建筑師,想婦幼所想,在設計中充分融入更多的關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