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中鐵十八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4000
跨庫大橋是四川兩河口水電站移民復建工程的一部分,橋位區(qū)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地貌區(qū)劃屬川西高原,橋位展布于雅礱江兩岸岸坡,屬構造侵蝕深切割高中山地貌,溝谷深切,呈對稱“V”形,溝谷兩側下緩上陡,呈“谷中谷”地貌。
大橋全長628 m,橫跨雅礱江,其中5#、6#墩為大橋主墩,墩高172 m,分布于雅礱江兩岸,主橋為(120+220+120)m連續(xù)剛構,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采取先邊跨后中跨合龍方式,特有的高墩大跨結構形式,使得該橋施工周期長,5#、6#主墩及主梁施工是整個項目關鍵控制工程,兩岸主墩及主梁施工進度不宜相差過大,否則將直接導致工期延誤,如何同時同步開展江兩岸2個主墩的施工,解決物料運輸問題,開創(chuàng)工作面是關鍵。
進場后,技術部門結合設計圖紙?zhí)峁┑膶砂渡襟w的特征描述,并對現(xiàn)場進行了查勘,決定采取常規(guī)修建施工便道這樣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案,沿山體走勢“之”字形布置施工便道至2個主墩施工作業(yè)面,再通過車輛及塔式起重機實現(xiàn)物料的水平及垂直運輸。
大橋左岸山體相對平緩,6#主墩施工便道很快完成,機械設備能夠直接通過便道進入施工作業(yè)面,開始進行主墩基坑開挖施工。但是在右岸便道開挖過程中,由于山體巖層較左岸更為破碎,便道修建進度緩慢,還存在塌方風險,便道下方山體也逐漸被滑落的石頭揭露出來,地形、地貌狀況與設計所給存在較大差異,右岸施工便道很難修至5#墩施工作業(yè)面,這樣發(fā)展下去將會嚴重影響到5#墩的施工進度,使整個工程滯后。
跨全橋纜索起重系統(tǒng)和跨江索道橋雖然都能夠解決現(xiàn)場物料水平或垂直運輸問題,但是由于施工周期較長,無法解決5#墩迫在眉睫的問題,由于機械設備無法到達5#墩,基坑開挖采取人工出渣進度緩慢,遠落后于6#墩基坑開挖,經(jīng)過多種方案比對,施工現(xiàn)場及時調整了施工方案,以5#、6#主墩盡可能同步施工為前提,先行施工臨時溜索,再通過臨時施工溜索由左岸雅新公路吊物點吊運小型挖掘機至5#主墩,解決5#主墩基坑出渣緩慢的難題。
所謂施工溜索,就是一種較為簡易的纜索起重系統(tǒng),主要是用鋼絲繩這類柔性材料作為大跨度架空承載結構,供懸吊重物的行走天車在承重索上往返運行,具有垂直和水平運輸功能[1]。主要由錨索、承重索、起重索、牽引索、起重卷揚機、牽引卷揚機、行走天車和吊鉤組成,具有結構相對簡單、施工便捷、速度快等特點。
溜索修建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右岸5#墩基坑邊坡開挖出渣困難的問題,首先確定施工溜索額定起重能力80 kN,能夠吊運小型挖掘機,再根據(jù)額定起重能力對其他設計參數(shù)進行確定[2]。施工溜索位于跨庫大橋縱向中線位置,左岸錨點絕對高程2 770.00 m,右岸錨點絕對高程2 740.00 m,布置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施工溜索吊運示意
施工溜索長度328 m,額定起重能力80 kN,矢跨比1/16。施工溜索承重索錨固采用預應力鋼絞線束巖錨形式,每端錨固預應力2×1 000 kN。左右岸各2根錨索,采用6×φ15.24 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鋼絞線標準強度1 860 MPa,錨索長度30 m,錨索孔內錨固段長25 m,自由段5 m,張拉控制力1 000 kN/索。承重索采用強度等級2 160 MPa,6×36W+IWR-42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1 360 kN。起重索采用強度等級1 770 MPa,4V×39S+5FC-20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255 kN。牽引索采用強度等級1 960 MPa,6×36W+IWR-24鋼絲繩,最小破斷拉力402 kN。使用工況為風力6級以下,非雷電天氣,設備、物料調運,不允許人員乘坐。
施工前進行兩岸錨碇位置測量放樣,之后進行地形、地質勘察,適當移動錨碇位置,以避開巖層破碎、地形有障礙位置,同時應保證兩點連線位于橋梁軸線附近,不宜偏移過多,否則影響吊物落點[3]。采購各種設備、材料并進場,各類技術文件進行報備,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與技術交底等工作。
鉆孔施工時,錨索孔直徑130 mm,孔深31 m,采用YQ100E型潛孔鉆成孔,嚴禁使用清水洗孔,錨孔下斜角度15°,外斜角度15°,兩錨孔間距600 m。
錨索采用6×φ15.24 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錨索底端采用擠壓套形式的P錨,沿鋼絞線端頭每3 m用鐵絲綁扎(作為緊固件),并在每兩處緊固件之間用厚10 mm橡膠板制作的擴張件,將6根鋼絞線撐開使其均勻分布,如圖2所示。孔內自由段5.5 m,錨碇處0.5 m鋼絞線用鋼套管包裹,并注滿黃油。

圖2 預應力錨索構造
采用人工搬運的方法將編制好的鋼絞線錨索,放入孔內,孔口外側至少留1.5 m鋼絞線錨索,并在孔口處設置注漿塞,將孔口封堵好。
漿液采用微膨脹水泥漿,水泥等級42.5,水灰比0.35,外加劑為膨脹型減水劑。
先用0.4 MPa壓力將注漿塞注滿,待水泥漿達到20 MPa強度后進行孔內高壓注漿,黏度控制在17 s以上,現(xiàn)場注漿時做好抗壓試塊。
待漿體達到25 MPa強度后進行錨碇施工,錨碇尺寸為0.5 m×0.5 m×1.0 m,施工前先對孔口表面進行清理,并設置錨固筋,綁扎鋼筋,將錨碇內的鋼絞線用PVC管包裹好,支立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40。
錨碇強度達到22 MPa后安裝錨板,分2次進行錨索張拉,施加預應力[4]。錨具型號為OVM15-6型錨具,錨索每根錨索張拉力1 000 kN。張拉前進行千斤頂、油表標定,得到張拉力-油表讀數(shù)回歸曲線公式。分別計算出200、400、1 000 kN張拉力對應的油壓,并計算出各階段理論伸長值。張拉后將理論伸長值與實際伸長值進行比較,找出誤差原因,確認張拉力無誤后鎖定,然后將錨頭用C20混凝土封閉起來。
采用拋繩器,將引導繩由雅礱江右岸錨碇位置拋射過江,至左岸,由引導繩將承重索由左岸向右岸牽引過江。
將承重索固定在兩岸錨板的滑輪上,通過倒鏈將承重索拉緊并反復調節(jié),使溜索矢跨比滿足1∶16,再用馬蹄卡將承重鋼絲繩固定牢固,固定時卡扣應一正一反設置[5]。
在左岸將行走天車安裝在承重索上,如圖3所示。

圖3 行走天車安裝
在左岸(高)采用錨筋樁地錨固定2臺5 t卷揚機,防止卷揚機前移,其中一臺作為牽引設備索引行走小車,另一臺作為起重設備,將2臺卷揚機上的鋼絲繩分別固定在行走小車上,一根用于牽引行走小車,另一根通過行走小車上的滑輪組進行起重作業(yè)。牽引索采用φ24 mm鋼絲繩,起重索采用φ20 mm鋼絲繩。
溜索安裝完畢,需對各承重、轉向、牽引、連接的設備和機具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符合設計要求。之后進行聯(lián)機運行調試,符合要求后進行吊重試驗[6]。起重試驗分60%額定荷載靜態(tài)起重→60%額定荷載吊重動態(tài)運行→100%額定荷載靜態(tài)吊重→100%額定荷載吊重動態(tài)運行4步進行,每一步測試過程中仔細觀察錨碇、鋼絲繩、轉向系統(tǒng)、卷揚機運行情況,進行調整,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后,再進行下一步實驗,如圖4所示。

圖4 起重能力檢驗
從開始施工至投入運營僅需20 d,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決定性作用,為項目按期合龍?zhí)峁┝擞辛ΡU稀?/p>
綜上所述,施工溜索在施工工藝上簡單方便,人、材、機投入相對較少,同時具有快速施工等特點,在高山峽谷地區(qū)極為適合工程規(guī)模小、工期短、投入不大的橋梁及其他工程項目,可以保障物料及部分小型機械正常運輸,迅速打開兩岸施工作業(yè)面。
在部分大型工程項目中,必要時也可作為應急措施,幫助拓展其他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