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 園林技術措施促進植物栽種、整體種植規劃、養護管理科學合理,可有效防治病蟲害。園林中以多種綠植、花卉混栽為主,但這會引發轉主寄生、感染共同病蟲害等現象,從園林技術來分析,要考慮避免混栽混植,合理設計,做好養護,才能有效地減少或者控制病蟲害。以栽植設計各方面細節作為突破口,提出根據病蟲害習性和植物特性做好病蟲害源頭防控;利用栽植設計減少病蟲害;園林施工技術減少病蟲害;做好養護管理減少病蟲害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 園林技術;移栽種植;病蟲害;栽植設計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09
通過化學農藥噴灑,可有效地滅殺病菌和害蟲,減少病蟲害,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連同害蟲的天敵一起滅殺,同時間接影響到人、畜的安全。化學農藥在短時間內可以達到較好的滅殺效果,但是長時間使用將導致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滅殺效果將逐漸降低。病蟲害持續侵襲,造成植物葉片枯黃、發育不良,不僅降低了觀賞性,也影響到城市的綠化環境和生態平衡。園林技術措施在控制病蟲害方面,具有從源頭進行控制的效果。通過栽種的植物種類避免植物之間的化感作用:合理分層種植,減少共同病蟲害;科學移植減少發育不良或者根系損壞導致的病蟲害惡化;結合適當的養護管理技術,減少病蟲害感染率。通過園林技術措施從源頭控制病蟲害不僅可以促進植物正常生長,還可以減少化學農藥噴灑的人工、養護等成本。因此,園林技術措施控制病蟲害是一項可推行的綠色、生態、環保的綜合病蟲害治理技術。
1 根據病蟲害習性和植物特性做好病蟲害源頭防控
1.1 避免混栽病蟲轉主寄主植物
轉主寄生指的是病蟲害在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轉移到不同寄主植物上。如果可以有效減少轉移的可能性,就能極大地降低轉主寄生類病蟲害的發生。很多病蟲害通過轉主寄主植物,在不同階段獲得生存的可能性,應減少可供寄生的植物,減少混栽的種類,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一些特定種類的病蟲害。例如:禾柄銹菌是轉主寄生真菌,生長季內,夏孢子堆不斷產生夏孢子,隨著空氣或者風力傳播到其他植株上發生侵染;生長季后期產生冬孢子越冬,第二年萌發產生擔孢子侵染轉主寄主小檗屬。在園林綠植中,海棠樹與柏屬樹種、牡丹與松屬樹種混栽就容易造成海棠銹病和牡丹銹病,這種人為造成的病害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因此園林技術措施首先在移植的源頭上要杜絕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不僅要考慮園林的整體觀賞感,還要考慮病蟲害轉主寄主的可能性。
1.2 共同病蟲害植物不應混植
共同病蟲害指的是具有相同食性,或者相同趨同性、相同寄主范圍的病蟲害或病菌。這些相同的病蟲害或者病菌會出現相互轉移寄主植物的現象。每一種病蟲、菌落,對花卉、樹木、草植都有選擇或轉移性,所以在移植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兩種植物之間是否會產生病蟲害共同侵襲的因素。園林中常見的桑天牛成蟲主要為害桑、小葉樸等,同時在其上產卵;而楊樹也是桑天牛的主要寄主植物之一,因此桑、小葉樸應當避免和楊樹混植。再如柑橘樹和榆樹進行混植,會造成星天牛、橘褐天牛增多。煙草花葉病毒能夠侵染多種花卉,應當避免煙草與花卉的混植。園林技術措施就是通過科學的病蟲害習性分析,對移植、混栽所可能產生的病蟲害加以控制。
1.3 植物的化感作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指的是植物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能夠促進或抑制另外一種植物的生長。在移植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植物的化感作用,避免出現抑制生長、發育較慢、營養缺乏、根系壞爛等現象,否則更容易導致病蟲害侵襲。在園林植物具體移植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化感作用,在一些植物抑制雜草生長方面可以應用,也要考量是否會對周圍植物產生抑制作用。在園林中,利用柏樹的化感作用,將旱金蓮和柏樹種植在一起,旱金蓮的花期會延長2 d。利用皂莢的化感作用,刺激百里香、黃櫨等植株增高。相反,如果把含有芳香物質的薄荷或者月桂等大面積混植,雖在觀賞體驗上有所增強,但會極大地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榆樹根系發達,但是根系所到達的地方會極大地抑制葡萄樹的正常發育。因此園林中的植物、花卉種類混植在一起,要充分考慮植物之間相生相克的因素[1]。
1.4 根據不同生長環境選擇不同樹種
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生長特性和環境需求特性。例如:一些水果在南方可享受充足日照,果實較大、味道甘甜,放在北方地區栽種會出現個小,甚至無果的現象。很多品類的樹種在移植到其他環境中就會出現生長不良或者死亡的現象,這和移植地和生長地的環境、氣候、土壤成分等差異較大有關系。樹種、花卉不能正常生長,自然更容易感染病蟲害,因此應利用園林技術措施科學選擇樹種。鄉土樹種具有極強的適應力(抗冷、抗旱、抗病蟲害),在一些較為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正常生長。考慮到觀賞性,如要選種其他樹種,應該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進行選擇性種植。鹽堿地或者污染比較嚴重的土壤環境,可以選擇抗鹽堿性較強的松科雪松屬植物,或者是白皮松、赤松、杜梨、垂柳等;在一些陰濕環境中,可以選擇云杉等植物。合適的環境選擇合適的樹種,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長發育,自然更能抵御病蟲害的侵襲[2]。
2 利用栽植設計減少病蟲害
2.1 選用抗病蟲性強的植物品種
每一種植物對病蟲害的抗性不一樣。合理按照不同抗性標準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才能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例如根據當地的主要病蟲害現狀,選擇一些抗病蟲害的植物,常見的香樟樹、銀杏等,可以廣泛種植在道路旁。例如菊花、金魚草等具有抗銹病的特性;翠菊具有抗紫菀萎蔫病的特性。根據當地的病蟲害針對性選擇抗病蟲害較強的植物種類,可減少化學農藥噴灑帶來的環境影響和成本增加[3]。
2.2 嚴格篩選種苗
部分病蟲害是通過植物的種子或者幼苗及其他無性繁殖傳播的。因此在選擇苗木時,要嚴格檢查種苗是否感染病蟲害。在樹苗或者花卉購置之前,要細心觀察苗木、種子是否帶有一些難以控制且可廣泛傳播的病蟲害,如天牛、根癌病等。要選擇長勢和生命力旺盛的植株。
2.3 草坪草種混播
草坪混播主要是選擇兩種及以上的草種進行混合播種,由于混合群體具有多種抗病性,可以減少病原物數量,降低病蟲害的傳播速度;又有可能產生誘導抗性或交叉保護,所以能夠有效地抑制病害。例如:美國加州黑麥草與肯塔基地草地早熟禾混播,可控制由大刀鐮孢等真菌引起的鐮孢枯萎病。
2.4 種植誘餌植物保證植株健康生長
不同種類的害蟲習性和食性有一定的區別,園林整體設計中,植株之間的化感作用、轉主寄主的分析不可能完全精確。因此,需要通過一些其他措施保證園林中主要栽種物的健康生長,也就是利用一些病害蟲的食性,少量種植誘餌植物,吸引特定的害蟲,減少該類害蟲對共食性植物的侵襲。當然,誘餌植物也需要定期進行害蟲清除[4]。
2.5 利用生物多樣性促進植物健康生長
多種植物共生在一個環境之中,才能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和生態鏈的平衡能夠有效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利用復層種植,例如:喬木、灌叢、花草等,喬木在上層,下方可種植一些耐陰性的花草、灌叢等。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環境系統構建成功,各種植物也能正常生長。而且樹木、喬木、花草形成的復層視覺效果也很好,滿足人們對園林美感的需求。
園林技術措施要求的是一些特定植物的不混植,但是依然要考慮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是不存在化感作用、共食性等前提下,盡量實現植物的多樣性,以構成一個整體的多樣性結構。例如園林和道路及小區周邊綠化形成一個多樣性相連接的系統,喜食某些病蟲害的昆蟲或鳥類就會逐漸增多,從而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蟲害[5]。
3 園林施工技術減少病蟲害
植物也有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防止天敵侵害的系統。但是個體發育不良、不能健康成長的植株,自然也成了病蟲害侵襲的首要目標。園林技術措施中,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合理的種植,保證植株健康生長,從而提高植株抵御病害侵襲的能力。確保植物健康生長需要注意以下5點。
3.1 按照圖紙施工
園林設計的施工圖紙經過較高精度的測算,可以保證植株之間的生長,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因此要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切忌胡亂種植不在同一區域內的植物,嚴禁隨意加大或者減少某一種植物的栽種。
3.2 按季節移栽
喬木或者灌木移栽時,應該選擇恰當的季節進行。北方地區花木移植的最佳季節是萌芽前的早春,這時的移栽成活率較高。盡量不要在花木的生長季節進行移栽,這將會導致“反季節”移植的花木長勢衰減,進而導致潰瘍病、腐爛病及天牛等病蟲害的發生[6]。
3.3 甄別病蟲害樹苗
在園林中一般會選種一些國外品種的樹植,要嚴格甄別其是否具有病蟲害。若樹苗或者種子中攜帶病蟲害并在定植后暴發,會影響到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長。
3.4 定植設計合理
植物的生長需要依靠根系吸收營養成分。當固定區域種植密集,就會導致部分植株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出現生長緩慢或者容易感染病害的情況。因此植株之間的栽種距離、喬木的栽種密度等,都需要合理規劃和設計。
3.5 控制施工質量
植物的存活最關鍵的便是移植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在運輸途中要保證樹木或者花卉的整體形態完整,最好帶有原土泥塊包裹,固定植株時要盡量減少破壞表皮等情況。種植的過程中,挖坑深度、根土之間的距離都要科學合理。覆蓋松土、填土、配制營養液等程序無一疏漏。只有嚴格控制施工技術和移植質量,才能減少人為因素對植物移植存活率的影響[7]。
4 做好養護管理減少病蟲害
4.1 消除病蟲殘體
秋冬季節及時清除病蟲害的殘體,如去除樹枝翹皮與病疤、清除枯草層,消滅越冬的病蟲害。在植株生長階段,要及時摘除病變枝葉,一些已經感染病蟲害的植物要做好清除的措施。在進行其他養護工作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工具、人為等方式傳播病蟲害。
4.2 肥水管理
肥水的用量及頻率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合理科學的肥水管理,不僅能夠促進植物快速生長發育,而且會一定程度上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澆水不宜過多,否則容易造成爛根或其他病害。澆水量過少,容易引發植物生理性病害或加重感染性病害的可能。因此,最好利用滴灌、溝灌等方式。
4.3 防護措施
做好植物在生長季節和越冬季節的防護措施,例如北方移栽原產于南方的桂花、廣玉蘭等,可以利用風障或者塑料薄膜防止凍害。南方地區露地栽植的茶梅、蒲葵等,可以利用遮陽網進行降溫防護。保證植物在生長季和越冬季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
4.4 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能夠保證植物的營養吸收,促進植物生長茂盛,減少病蟲害的危害,如天牛、透翅蛾等鉆蛀性害蟲及刺蛾等食葉害蟲,均可通過修剪枝葉進行防治。對于介殼蟲、粉虱等害蟲,通過修剪可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改善林間環境從而抑制蟲害。在秋冬季節對已感染病蟲害的枝條進行修剪,防治病蟲害初春侵害的可能,如白粉病、腐爛病等都可以通過修剪及早清除,減少病蟲害侵染的擴大。同時,要注意修剪正常枝條的頻率,修剪太少,枝繁葉茂,病蟲害傳播的可能性增強;修剪過勤,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喪失抗病能力[8]。
5 結語
園林的應用逐漸擴大,滿足了人們對綠色生態的需求,也進一步緩解了城市的環境壓力。園林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病蟲害防治,園林技術措施是通過對病蟲害的習性和植物的特征進行分析,首先做好源頭防控,并主要利用避免混合栽種和化感作用等從源頭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利用合理栽種設計,保障植物的生長發育。因此,在應用園林技術防治病蟲害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病蟲害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合理設置和規劃,做好防護養護,保證植物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方子義,劉麗偉,高品紅,等.化感作用在現代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園藝,2019,(11):39-40.
[2] 袁媛.園林病蟲害防治中存在問題及防治對策[J].新農業,2022(5):24.
[3] 周德慧.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2):109-111.
[4] 潘琦.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調查分析及綠色防控措施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22(1):45-47.
[5] 鄭欽邦.園林植被病蟲害特點及防治策略探析[J].種子科技,2021,39(23):99-100.
[6] 李晴,馮曉.園林綠化工程及林木病蟲害防治[J].現代農機,2021(6):115-116.
[7] 葛永怡,李俊毅.淺析病蟲害防治技術在園林綠地養護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2021,55(12):33-35.
[8] 王沖亞.科學樹木養護和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8(4):28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