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瑞
摘 要 在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是關鍵環節,其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和性能。介紹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中漿砌石施工技術應用價值與導致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出現滲漏問題的因素,并結合實際案例從施工材料選擇、確保工程平整性、提升結構穩定性及勾縫施工等方面對漿砌石技術要點進行介紹,提出應用新型材料、優化施工準備及合理開展養護工作等優化農田水利工程防滲的路徑。
關鍵詞 漿砌石技術;防滲渠道施工;農田水利
中圖分類號:S27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73
在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占據較大的比重,若是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達不到相應的質量要求,將對農田水利工程發揮功能造成一定的限制。分析現階段實際施工情況發現,大部分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都無法達到較高的施工質量,導致在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中經常出現滲漏問題,不同程度上對各地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近年來,我國不斷增加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數量,同時農田水利灌溉防滲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相關人員合理應用相關的施工技術,保證防滲渠道滲漏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從實際發展角度分析,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影響社會穩定,而農田水利工程在保障農業灌溉水源充足,為糧食生產提供基礎條件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滲漏問題會導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縮短,同時會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而漿砌石施工技術是農田水利防滲漏工程中比較典型的施工技術,能有效提升農田水利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加強對漿砌石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
意義。
1 漿砌石施工技術的應用價值
1.1 滿足經濟性要求
從工程建設角度分析,漿砌石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原料可以做到就地取材,這就使得原料運輸、采購方面成本投入大幅降低,同時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1]。因此,漿砌石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體現出較好的經濟優勢,可以顯著提升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
1.2 實際應用成效好
從本質層面分析,漿砌石技術應歸屬于渠道灌溉模式,而二者之間又存在一定差別,主要體現在受技術形式影響,漿砌石施工完成后可以顯著提升渠道材料之間的密實度,進而提升灌溉渠的防滲透性,落實節約水資源的戰略目標。同時,漿砌石施工過程中應用了膠凝材料,這就使得砌體結構穩固性大幅提升,可以實現延長混凝土材料使用壽命的目標,進而確保實際施工效果滿足工程設計要求。
1.3 環境適應性強
通過對已有工程經驗進行梳理與分析可知,漿砌石施工技術適用性較強,可以滿足多種環境條件下的施工與使用要求。由于不同區域之間地質條件等因素差異性較大,因此農田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施工技術。而漿砌石施工技術對施工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施工單位只需依照工藝流程開展清理、泥漿配制等工作即可達到相應的施工效果。
2 導致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出現滲漏問題的因素
很多因素可能導致農田水利灌溉渠道中出現滲漏問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同時制訂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通過分析得知,導致出現滲漏問題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3種。
2.1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1)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并沒有達到相關的質量要求,導致施工完成后留有各種隱患。2)施工初期存在非常頻繁的人為活動,從而不斷改變土壤地質,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滲渠道的抗壓能力,提升了滲漏事故發生的概率。
2.2 生物因素
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的生物產生影響,如在施工中穿過了穴居生物的洞穴,使其不得不進行其他道路的開辟,在這個過程中會使水利灌溉防滲渠道遭到破壞,致使滲透問題發生,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工程出現塌陷的情況。
2.3 地質因素
農田水利工程所用的土都是從周邊獲取的,而且大部分為砂礫土地區。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沒有有效壓實土壤,會對水利灌溉防滲渠道的質量產生影響[2]。此外,當河道水水位低并且地下水位高時,由于內外水壓差的影響會損壞渠道,導致渠道出現嚴重的滲透問題。通過分析得知,地質原因導致的水利灌溉防滲渠道破壞普遍發生在大面積灌溉或者大雨后,具有突發性和破壞性大的特點。
3 工程概述
為深入探究漿砌石施工技術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要點,本文選取實際案例進行具體說明。案例工程為某縣新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該工程建設目的是確保農田灌溉所需水資源供應充足。該工程在建成后可以滿足127.7 hm2的農田灌溉要求,項目區內農作物額定用水量為603 m3·hm-2,考慮到該區域內存在老舊渠道,因此在實際進行施工過程中需要依照灌區面積及水源滲漏程度對防滲改造斷面尺寸進行計算。技術人員在經過仔細計算后得出,漿砌石工程量需要8萬m3。
4 應用要點
4.1 施工材料選擇
從工程建設角度分析,施工建材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因此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對施工材料質量問題作出重點關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石料、水泥、水、砂及砂漿材料,施工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針對相關規范嚴格開展材料選取工作。
在石料方面,依據漿砌石工藝要求,為確保成品穩定性,石料厚度及質量分別控制在20 cm及25 kg以上。不符合該標準的石料不可用于主體施工中,否則會導致砌體穩定性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此類石料主要用于填補縫隙,且總使用量應控制在總應用量1/10以下。施工所用石料在運輸過程中應確保堆疊與擺放科學性,同時控制運輸速度,避免石料在運輸流程中出現損壞。施工單位對石料保存區域進行遮光處理,同時確保石料保存區通風性不受影響,避免石料出現問題。
在水泥、水、砂方面,施工單位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嚴格依照我國現行規范進行,選擇無有害物質的潔凈水作為拌和作業用水。施工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依據工程建設實際情況,決定選用中砂材料作為細骨料,同時根據工藝要求,技術人員將砂中黏土含量控制在5%以下[3]。
在砂漿材料方面,施工技術人員在充分考量施工實際需求的前提下對其配合比進行現場試驗,并得出最佳比例。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將砂漿稠度控制在30~50 mm,并依據施工區域內空氣溫度、濕度等因素變化對砂漿稠度進行相應的調整。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在開展砂漿攪拌作業過程中利用0.5 m拌和機,并將攪拌時間控制在4 min以上,同時技術人員還對攪拌間歇時間進行嚴格控制。
4.2 施工技術應用
4.2.1 確保工程平整性
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為確保后續施工流程有序開展,充分遵循工藝要求中的平整性原則,嚴格依照相關工藝要求將層面砌體及相鄰層面砌筑面高度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時,施工單位在實際作業過程中依照標準規范要求將相鄰砌筑面間隔控制在
20~30 mm,以避免因間距過大出現平整性不足問題。此外,施工單位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對暴露在外的面石表面進行平整處理,確保其與角石厚度保持一致。為切實保障施工過程中平整性始終處于規范要求下,施工單位采用帶線作業模式,每3層對砌筑面平整度檢測一次[4]。
4.2.2 提升結構穩定性
從技術層面分析,漿砌石施工工藝要求利用石塊自重、石塊之間的摩擦力及粘結材料性能實現提升砌體結構穩定性的目的。因此,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在實際作業時依照方正性特征進行石塊篩選,同時針對不規整石塊進行修鑿處理,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還對石塊大小及放置角度進行嚴格控制,以提升疊放石塊的齊整性及穩定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通過敲擊處理確保石塊充分嵌入混凝土材料中,確保不出現石塊松動情況,以達成表面平整、內部緊實的設計標準。為確保各段之間結合密實性及結構完整性,施工單位在作業中保留各段交錯部分的臺階。在實際進行砌筑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依照大面朝下要求,利用搭接及錯縫技術進行砌筑作業,下部位置上選擇質量大且規整的石塊進行施工,同時確保座漿始終保持飽滿狀態。
4.2.3 勾縫施工
依照施工工藝要求,勾縫施工應在砌筑工序完成一天且砂漿尚未完全凝固前開始。施工單位在實際作業中對縫隙中深度2 cm以下的砂漿進行刮除處理,并對縫隙內進行清洗以確保其無灰渣與積水。在本流程作業中,施工單位選用稠度及標號較高的砂漿依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填充、壓實及抹光處理,確保暴露在外的石塊形態滿足均勻性及美觀性要求[5]。依照材料特性要求,技術人員設計漿砌料石、塊石、石板及漿砌卵石分別采用平縫及凹縫形式,同時將縫面控制在砌石水平面1.5 cm以下。
5 優化農田水利工程防滲的路徑
5.1 應用新型材料
現階段,我國正在快速發展各種科學技術,很多新型材料不斷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例如,土壤固化劑,這種新型材料在現階段的水利渠道施工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能夠使土壤的固化程度得到明顯提升。但是,土壤固化劑也存在抗凍能力較差的缺點,對存在較大溫度差異的地區并不適用,所以施工人員應該綜合考慮水利灌溉防滲渠道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使用這種材料,同時相關的研究人員也應該對相關材料不斷進行優化,從而使其擁有更好的防滲效果和適用范圍。此外,為了使灌溉防滲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施工人員除了可以建設傳統防滲渠道外,還可以對暗管或者暗渠進行有效利用,雖然這2種防滲施工工藝需要較高的成本支出,但其防滲效果同樣非常顯著,同時能夠有效適用于大部分地區,而且能夠在很長時間內充分發揮作用。
5.2 優化施工準備
農業灌溉渠道建設具有復雜性和系統性,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整個渠道建設的有序性,因此在準備階段,施工單位要確保施工方案設計科學全面,這樣才能夠為日后的實施過程提供一定的幫助。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施工人員要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土壤環境及現有的灌溉水利設施進行全面調查,同時結合當地情況合理規劃整個防滲通道,在經過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及時繪制防滲渠道圖紙,提高整個防滲渠道的準確程度,并且從各個方向和角度對問題進行解決。
此外,施工人員應在施工準備階段確定項目管理模式,對防滲渠道項目實施全過程管理。1)明確施工規劃設計的施工期,確保施工能夠按照規定開展,提高整體的施工效率。2)根據施工進度規劃相關的長期和短期的施工目標,將兩者相互結合,推動整個防滲渠道的建設過程,確保項目的建設質量。3)準備好相關的施工材料,只有保證防滲渠道的施工材料質量,才能提高工程效率和質量。
5.3 合理開展養護工作
在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員常忽視養護環節。在完成施工后,應該由專業的養護團隊指導養護工作,合理制定養護工作程序,保證各方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在完成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后,相關人員應該在6~18 h內開展養護工作。施工人員應結合施工現場的水泥標號、土壤條件、工程要求、溫度、氣候環境來確定實際養護措施。在正常情況下,施工人員會使用草簾覆蓋施工面,并且借助灑水等措施保持施工面處于濕潤狀態。條件允許時,施工人員可在施工面覆蓋塑料薄膜,保證環境濕度和溫度環境適宜,從而有效保護施工面,防止施工面產生裂縫。
6 結語
在農田水利灌溉防滲渠道施工中,只有合理利用各種防滲工藝,并且在后期合理養護整個防滲渠道,才能為防滲渠道的建設質量提供有效保障。在完成防滲渠道建設后,施工人員應該認真檢驗防滲渠道建設質量,并對其防滲透能力進行科學評估,才能有效提升防滲渠道的防滲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防滲觀念,通過加強原材料質量監管和防滲工藝的應用有效提升防滲渠道的防滲效果。在完成防滲渠道建設后,施工人員應該定期檢查整個防滲渠道的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防滲渠道的效果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王澤源.農田水利工程中漿砌石施工技術的應用探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1(11):122-123.
[2] 王琳琳.農田水利工程中漿砌石施工技術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1,15(27):228-229.
[3] 蘇雙福.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漿砌石護坡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21(9):240-241.
[4] 曹潔.漿砌石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21,6(13):90-91.
[5] 徐雅雯.河道堤防工程漿砌石擋土墻施工質量控制[J].工程技術研究,2021,6(20):81-8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