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 香樟樹為陜西省安康市市樹和城市綠化先鋒樹種,做好香樟主要病蟲害防控意義重大。結合安康市實際,對香樟樹主要病害(潰瘍病、煤污病、白粉?。┖拖x害(樟葉瘤叢螟、樟脊冠網蝽、樟葉螨、樟葉蜂、樟頸曼盲蝽和黑翅土白蟻)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進行總結,保障安康市香樟樹健康生長。
關鍵詞 香樟;病蟲害;防治方法;陜西省安康市
中圖分類號:S792.23;S436.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11
安康市地處陜西省東南部,為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750~
1 100 mm),無霜期長(208~270 d),年日照時間1 496~1 836 h,環境條件獨特,景觀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香樟樹為典型的亞熱帶樹種之一,其長勢雄偉,枝葉繁茂,樹冠大,在城市綠化中可起到吸煙滯塵、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作用,在安康市栽植范圍廣泛,樹種也非常豐富,是安康市市樹,也是城市綠化的先鋒樹種。隨著城區香樟樹的栽植越來越廣泛,行道樹樹種的單一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香樟樹受到病蟲害的威脅時難以發揮出其他樹種的“隔離”作用,導致病蟲害快速蔓延、受害面積迅速擴大[1]。基于此,結合安康市實際,對當地香樟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進行總結。
1 安康市香樟樹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概況
1.1 主要病蟲害發病情況
據安康市市政園林部門統計,截至2021年底,安康市中心城區的香樟樹數量達6 692株,在各類行道樹中占比約為46%。香樟有特殊的芳香氣味,易招引害蟲,傷口易被病原菌侵染而導致發病[1]。安康市范圍內對香樟樹有危害的害蟲種類超過20種,其中中心城區香樟樹主要病蟲害有潰瘍病、煤污病、白粉病、樟葉瘤叢螟、樟脊冠網蝽、樟葉螨、樟葉蜂、樟頸曼盲蝽和黑翅土白蟻等。
1.2 防治概況
近年來,安康市市政園林部門對香樟樹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視,在每年3月初到9月底期間,結合不同類型香樟樹病蟲害的特點制訂防治計劃、規范使用農藥(要求高效、低毒、低殘留)并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整體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城區內一些道路,如金州北路、興安路中路、巴山西路、解放路等,香樟樹栽植時間較長、長勢高大,樹木胸徑普遍在30~35 cm、高度20 m以上,難以針對所有病蟲害類型實現藥劑的樹冠全覆蓋防治,導致一些病蟲害的反復高發,上述路段未來需作為重點防控區域進行防治。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潰瘍病
2.1.1 發生特點
引起香樟潰瘍病的病原菌為葡萄座腔菌等,主要為害香樟幼樹主干的中下部、大樹枝條等部位,發生的類型主要有枯斑型、水泡型。1)枯斑型潰瘍病表現為,樹皮上先有稍隆起的水漬狀小圓斑出現,較為柔軟,之后逐漸干縮變硬并凹陷,最終變為黑褐色。2)水泡型潰瘍病的表現為,香樟樹的皮層表面有水泡狀病斑形成,較為分散、形狀近圓,剛開始發病時病斑小,之后逐漸變大,顏色變為淡褐色;水泡的水散失后顏色變為黑褐色,病斑下陷;進入到發病后期,病斑上出現黑色分生孢子器,呈小點狀[1]。
2.1.2 防治方法
當香樟樹出現潰瘍病的癥狀時,及時施藥防治。1)輕度發病。在病部用刀橫豎切幾刀,要求劃的刀口超過病健的交界位置,橫、豎分別達到1 cm、3 cm左右,深入木質部即可。2)重度發病。可先用刀將病斑刮除,確保健康的組織露出來,之后再涂抹1層潰腐靈原液,第1次涂抹后隔1 d再涂抹1次,之后間隔5~7 d涂抹第3次。3)發病重、瀕臨死亡??蛇x擇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50~100倍液等,對準病斑的傷口位置涂抹,可有效緩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香樟樹發病重的情況下可直接對準樹干等部位噴施潰腐靈50倍液,之后結合病情再補噴1次。發病程度重、瀕臨死亡的香樟樹,可選擇營養液等進行噴霧,如樹動力等,利于更好地恢復樹勢[2]。
2.2 煤污病
2.2.1 發生特點
煤污病在可開花的樹木上普遍發生,對樹體的光合作用產生不利影響,降低樹木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嚴重的甚至導致樹體死亡。香樟樹發生煤污病后,枝條、樹梢、葉片等部位上布滿黑色的霉層。該病的發生受到分泌蜜露的刺吸性害蟲的影響大,如介殼蟲、
蚜蟲等[3]。
2.2.2 防治方法
香樟樹的栽植密度不可過大,且生長期間應及時修剪,控制樹體間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效果、降低空氣中相對濕度,避免過于濕悶的環境導致病害加重。當香樟樹處于休眠期時選擇3~5°Bé石硫合劑對準樹體噴施,利于減少越冬病源基數。由于該病與介殼蟲、蚜蟲等昆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噴藥對此類害蟲進行防治,使用蚧必治750~1 000倍液,可直接穿透介殼蟲蠟殼,達到滅殺的目的。
2.3 白粉病
2.3.1 發生特點
該病多在香樟樹幼苗上發生,易發的氣候條件為高溫、高濕,與栽植密度過大、枝葉過于繁茂、通氣情況不佳等條件有較大的關系。該病發生時,香樟樹嫩葉背面部位的主脈上有病點出現,顏色為灰褐色,之后隨著病情的發展斑點增大,最后整個葉片背部均覆蓋病斑,且產生1層粉白色的薄膜狀物質。發病嚴重的情況下,香樟樹幼苗的主干、嫩枝上均覆蓋白粉狀物質,表現出葉片枯萎發黃、卷起、生長發育停止,嚴重的導致樹體死亡[2]。
2.3.2 防治方法
白粉病輕發的情況下可選擇15%三唑酮和代森錳鋅1 000~1 500倍液噴施,重發的情況下噴施15%三唑酮和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除此之外,50%多菌靈800倍液還可用于白粉病的預防。
3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3.1 樟葉瘤叢螟
3.1.1 發生特點
樟葉瘤叢螟,又稱樟巢螟,是安康市香樟樹上常發的重要食葉害蟲之一。樟葉瘤叢螟為害的部位包括香樟樹的老葉、新葉。產生為害之前先通過絲纏繞葉片成為蟲窩,形狀為鳥巢狀,內部經常有數量不等的樟葉瘤叢螟聚集,對嫩梢、葉片等進行啃食[2]。樟葉瘤叢螟蟲齡逐漸增加,蟲窩的體積也相應增大,葉片被取食殆盡后蟲窩的位置可轉移。香樟樹重發樟葉瘤叢螟的情況下,樹體上所有葉片均可被吃光[1]。在安康市,該蟲害發生開始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5月,第1代、第2代幼蟲大量活動期分別在7、8月,為害最重的階段在8—9月,10月下旬幾乎不再產生危害。
3.1.2 防治方法
樟巢螟在蟲窩內產生危害,如果單純選擇胃毒類藥劑效果不佳,可在投胃毒藥物的同時搭配滲透效果好的熏蒸類藥劑[4]。安康市防治樟巢螟常選擇的藥劑有5%氯氰菊酯+45%毒死蜱1 300~2 000倍液、77.5%敵敵畏1 600~2 000倍液等,防治效果較好。
3.2 樟脊冠網蝽
3.2.1 發生特點
樟脊冠網蝽為群食性昆蟲之一,有較強的耐低溫能力,主要以若蟲、成蟲在香樟樹葉片背部通過集中吸食汁液為害,越冬狀態為卵。每年3月起逐漸為害香樟樹,世代之間的間隔明顯,為害重的階段主要在每年的6月、9—10月,甚至12月還可為害。該蟲害發生后葉片上有斑點產生,顏色蒼白或者黃白,之后斑點逐漸擴大成塊狀,葉片背部有黏稠的排泄物出現,顏色為鐵銹色,發病后期蟲害葉脫落。樟脊冠網蝽嚴重發生時,香樟樹的所有葉片遠看均為枯黃,葉片大量脫落,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對樹體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1]。
3.2.2 防治方法
樟脊冠網蝽主要群居在香樟樹下部長勢繁茂的葉片上,通過適當的修剪可以改善樹體的通風情況并增加光照。樟脊冠網蝽對藥劑抗性弱,選擇常規的殺蟲劑即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效果最快、最好的方法即為藥劑熏蒸,如77.5%敵敵畏1 500倍液、70%吡蟲啉7 000倍液、1.8%阿維菌素1 500倍液、40%氧化樂果1 500倍液等。
3.3 樟葉螨
3.3.1 發生特點
樟葉螨主要為害香樟樹下部的老葉,重發時也會為害剛長出的葉片[3],在葉片的正面刺吸汁液,葉片受害后正面向上卷曲,葉片顏色轉為灰紅色,且有白色粉末狀螨卵出現。蟲害重的情況下香樟樹的葉片全部灰紅,大量脫落。香樟樟葉螨全年均可發生,以幼蟲越冬,環境溫度達到5 ℃即可為害。安康市中心城區一般情況下4月份開始發生樟葉螨蟲害,5月中旬達到盛發期,7—8月是全年的發生高發期,尤其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為嚴重;進入冬季,蟲害發生的部位集中在朝南一側,霜凍后進入越冬階段。
目前,安康市香樟樹上最難防治的害蟲即為樟葉螨,近年來該害蟲在中心城區的行道樹中快速擴散、發展,超過3 000株樹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不利于安康市城區園林綠化工作成果的保護。
3.3.2 防治方法
香樟樹上發生樟葉螨蟲害后,可選擇25%三唑錫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等;高溫季節適合噴施10%阿維·噠螨靈1 500~2 000倍液。
3.4 樟葉蜂
3.4.1 發生特點
樟葉蜂在安康市每年發生的時間開始于4月下旬,新長出的嫩葉更易受到危害且程度更重,發生較重的情況下香樟樹新長出的梢、葉可在3~4 d內被吃光。樟葉蜂在安康市1年發生多代,存在明顯的世代重疊現象,蛹在土壤中越冬。樟葉蜂蛹羽化開始的時間在3月,最后在香樟樹的葉片上產卵,主要集中在葉脈附近區域,4月初第1代幼蟲開始出現,4月中下旬幼蟲孵化數量大大增加,為害高峰集中在5月。
3.4.2 防治方法
樟葉蜂為害的時間長、發生的世代多,選擇生物藥劑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一般以剛見幼蟲時防治效果最好。蟲齡大時生物藥劑防治效果不佳,可選擇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如均勻噴施5%氯氰菊酯+45%毒死蜱1 300~2 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5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
3.5 樟頸曼盲蝽
3.5.1 發生特點
樟頸曼盲蝽的為害特點類似于網蝽,以吸食葉背上的汁液為生[3]。但樟頸曼盲蝽沒有群食性特點,為害葉片的部位分布范圍廣,香樟樹新萌生的葉與枯老葉片、樹體上方葉片與下方葉片等位置均可出現盲蝽為害。葉片被盲蝽取食后出現的蟲斑類似于病斑,表面為褐色。蟲害發生的后期香樟樹葉片脫落量大,重發的情況下可導致成年香樟樹葉片在短短幾天內被取食殆盡,一般只見到新長出的少許葉片殘留在樹體上。樟頸曼盲蝽除了霜凍時期未見發生,其余時間均可發生,為害最重的時期在9—11月,一般與網蝽同時出現[2]。
3.5.2 防治方法
樟頸曼盲蝽與網蝽一樣,抗藥能力較弱,因此常規的殺蟲劑即可達到理想效果,具體方法可參照3.2項下樟脊冠網蝽的防治方法。
3.6 黑翅土白蟻
3.6.1 發生特點
黑翅土白蟻1年中絕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地下,主要的食物為腐爛或者枯萎的木頭,也可為害活的植物根系。黑翅土白蟻可在溫度及濕度條件適合的5—6、9—11月爬到地面上為害植物,如對香樟樹的木質部、樹皮等進行啃食,影響樹液的運輸、導致樹干空心等問題。黑翅土白蟻群體數量龐大,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較大的蟻群巢穴內個體數量可超過100萬只,繁殖量可達到1 000頭·d-1 [4]。
3.6.2 防治方法
在黑翅土白蟻出土為害時及時使用藥劑防治,適合的藥劑有白蟻專用型2.5%聯苯菊酯40倍液、2.5%氟蟲腈300倍液及白蟻靈干粉等,噴霧后讓白蟻通過食用、碰觸等方式攝入藥劑,達到滅殺效果。如果需要在有黑翅土白蟻活動的區域種植香樟,可在栽植之前用克百威顆粒劑等撒到栽植穴內,或者撒在待移栽的香樟樹根系土球上,對白蟻有較好的預防效果[5]。
4 結語
香樟樹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各類病蟲害的侵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生長發育,降低其景觀效益及商品價值。因此,需要市政園林部門與各綠化相關單位、居住小區加大對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力度,做好病蟲害針對性預警監測和防治工作,為香樟樹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 何莉莎.香樟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技術[J].農家科技,2020(4):77.
[2] 汪全兵.淺析香樟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2022,16(6):26-28.
[3] 王少雄.昆山地區香樟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初探[J].農業災害研究,2019,9(6):12-13.
[4] 薛秦霞,王小鳳,王奎萍,等.揚州市揚子江路綠化苗木病蟲害調查及綜合防治[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21,25(1):40-42.
[5] 周佳文.香樟樹的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21(17):105-10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