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高紅


摘 要 油松是一種兼具藥用與觀賞價值的樹種,四季常青、樹干挺拔筆直,是園林綠化的主要苗木品種,在我國甘肅、河北、山西等地栽種面積較大。油松的栽種價值較高,有利于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因而成為林業發展、人工林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為了通過科學的栽種管理提高油松栽種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分析了甘肅省的氣候特征,從種子采集、苗圃選擇及整地、播種時間及方式、幼苗管理、苗木移植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油松種植技術要點。
關鍵詞 油松;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S791.25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27
油松屬于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具有良好的耐寒、耐旱特性,適于在甘肅省等氣候干旱地區栽種。近年來,油松的栽種面積持續擴大,科學應用油松種植技術是提高油松栽種質量的關鍵。雖然油松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但在栽種油松時也要優選土壤、合理栽植、做好栽后管理,并通過科學的病蟲害監測與防控,降低油松遭到病蟲害侵襲的概率,提高油松種植成活率。
1 甘肅省氣候特征及油松生長條件
甘肅省地域遼闊,區域內涵蓋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等多種氣候類型。甘肅省四季分明,省內大部分區域為干旱或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0~14 ℃,年平均降水量約為300 mm,降雨集中在6—9月。甘肅省光照充足,年日照時間1 700~3 300 h。
油松屬于喜陽植物,具有極強的抗寒、抗旱能力,在大陸性、季風性干旱氣候環境下均可生長。栽植土壤方面,油松并沒有特殊要求,在貧瘠土壤中也可成活。然而油松的抗澇性不強,不適于栽種于季節性積水區域。同時,適于油松生長的是偏酸性土壤,若栽種于堿性土壤中會影響油松的成活率。因此,甘肅省的環境條件較為適合油松生長。
2 油松種植技術
2.1 種子采集
油松種子成熟期為9月上旬。種子顏色由綠轉為黃綠即代表成熟,應于此階段及時采收種子。應選擇樹齡超過20年的油松作為取種母體,為保障油松種子的采集質量,要求采種母樹具備良好的生長發育狀況、樹干筆直且抗病害能力較強。
2.2 苗圃選擇及整地
應結合油松的生長需求選擇適合的栽種地。應在土壤偏酸性、肥沃度良好的砂壤土中栽種油松,且要求栽植地排水性能良好、灌溉條件便利。油松栽種前,應深耕土壤,深度控制在20~25 cm。深秋時節需再次淺耕土層,深度控制在15~18 cm[1]。淺耕之后,應及時耙耱,以便增加土壤疏松度,為油松生長提供最佳土壤條件。
2.3 播種時間及方式
通常于春秋兩季播種油松,以春季播種為最佳,且應實施早播;秋季播種應于土壤結凍前開展。播種油松之前應做好土壤澆灌,確保土壤水分充足。油松種植一般使用條播,應將播幅控制在3~7 cm,播種行距為15~20 cm,播種后需要覆蓋1 cm以上的土層[2]。播種完成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僅需7~10 d便可出芽。若在大棚中種植油松,播種時間應比露天播種提前30 d,且要加強通風管理,避免大棚內溫度過高導致幼苗枯萎而死。
2.4 幼苗管理
油松的抗旱性較強,春季種植時,無需澆灌過多水分,否則可能會導致幼苗生長緩慢。雨季時,需做好土壤積水排除工作,避免幼苗根部積存過多雨水而導致油松幼苗爛根死亡。油松適宜生長在茂密環境,因而幼苗管理中間苗時間不可過早,應于每年的6—7月開展。在雨后或灌溉后采取人工方式拔除雜草,既可防止雜草爭搶土壤營養,也利于增加土壤透氣性。油松出苗后至種殼脫落這一階段,要做好鳥害預防。冬夏兩季要分別做好降溫防暑、防寒保暖措施。冬季可采用土壤覆蓋法防凍,應確保油松完全被土壤覆蓋,于第二年春季移開土壤即可。
2.5 苗木移植
油松移植時應采用種植穴法。應根據苗木直徑挖掘大小適宜的種植穴,將油松根部插入種植穴深處,要盡可能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移植油松時,可采取帶宿土蘸漿叢植方法,每叢中栽種油松的數量應為2~4株[3]。由于不同生長密度下,油松的胸徑生長率并不一致(表1),因而油松栽移時要控制好栽種密度,一般為1 200株·hm-2。油松移植時,運輸時間應控制在4 h之內,根部裸露時間過長,會導致油松植株內水分含量下降,從而降低其成活率。油松移植完成后要加強撫育,及時除草,確保移植后的油松苗木有效成活。
2.6 病蟲害防治
2.6.1 實施綜合經營管理
油松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遵循綜合性、全面性原則,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結合栽種地實際情況科學防治,加強營林地衛生管理,營造適于油松健康生長的空間環境。同時,應做好林業生態系統監控,第一時間對病蟲害進行控制與處理,防止病蟲害大面積擴散。應根據病蟲害嚴重程度選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病蟲害較輕,可采用打孔注藥或粉質擬青霉菌殺滅病菌和害蟲;病蟲害較重的區域,則需要先清除受害部位,再輔以化學防治手段;如果油松病蟲害極為嚴重,需立即清理并及時補植,同時采用噴粉方式利用粉質擬青霉菌殺滅病菌和害蟲。
2.6.2 遵循預防為主原則
油松病蟲害的防治重在預防。如運輸或栽植環節發現病樹,應及時淘汰;應選擇潔凈衛生的環境存放苗木,防止苗木受到污染;應選擇遠離林場的苗木存放地,防止病蟲害侵襲。此外,應科學應用生物防控措施,利用蟲害的天敵控制蟲害蔓延,以降低化學藥劑用量,通過無公害防治措施的科學應用,取得高質量的林業生態建設成果。通過分析,油松混交林的蟲害發生率要遠低于油松純林(表2),因而油松種植時應盡可能構建混交林,以此預防害蟲侵襲油松,減少對油松成林的危害。
2.6.3 動態監測與及時采伐
應動態監測油松林內的病蟲害情況,于每年2—4月及時采伐,此階段病蟲害多留存于油松枝葉處,不會進入樹干內部,因此應結合油松生長情況適度清理。若病蟲害為害較輕,清除率控制在2%左右即可;病蟲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清除率應提高至10%;極為嚴重區域,清除率應達到20%[4]。應結合病蟲害類型、為害程度確定適合的采伐標準,并清晰標注清理對象,遵循海拔由低到高、坡面由陽到陰、程度由重到輕、順序由邊緣至中部的原則實施采伐,且采伐之后應及時補種,以此提高油松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
2.6.4 徹底開展病蟲害清理工作
油松病蟲害清理要做到全面與徹底,將躲藏在樹皮下的所有害蟲全部殺滅。病蟲害清理時可采取化學藥劑噴灑方式:先將油松運送至空地上,對其樹干各部位進行剝離,而后將溴氰菊酯等化學藥劑噴入油松木質部、韌皮部的中間區域,同時應用有效的殺蟲手段對病樹周圍林木進行處理,避免病蟲害為害面積擴大。若無法剝離樹木,也可選用熏蒸方式處理:將油松運出營林地,利用塑料薄膜密封油松,在高于20 ℃溫度條件下,使用硫酰氟、磷化鋁藥劑熏蒸,用量分別為30 g·m-3和24 g·m-3,熏蒸時間應超過72 h[5]。
2.6.5 以化學防治方式作為輔助
油松病蟲害防治時,應以化學防治作為輔助手段。如為高經濟價值的油松品種,應在7月集中防治,利用背負式打孔機在樹干中鉆進多個深7 cm的孔洞,將濃度為40%的氧化樂果乳油注入孔中,單孔注入量為1.5 mL,注射完藥劑立即封堵孔洞[6]。此方法適用于輕度與中度病蟲害區域,對油松周邊區域的害蟲可取得理想的誘殺效果。若要完全殺滅害蟲幼蟲,則需集中燒毀病樹。危害嚴重區域,在每年的1—2月按照每667 m2使用1 kg的劑量噴灑粉質擬青霉菌,也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7]。
2.6.6 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防治藥劑
2.6.6.1 油松病害
1)腐爛病主要為害油松的主干及下層表皮,患病后樹干表面會出現形狀不規則的橢圓形凸起,顏色多為紅褐色,嚴重時導致油松表皮腐爛且有酒糟味液體流出。防治時,應先將凸起刮除,利用腐爛靈、石硫合劑、福美胂等藥劑涂抹患處,涂抹兩次即可[8]。2)白粉病對油松的危害也較大,主要為害新生嫩芽與葉片,部分油松的果實或花朵也會受到影響。油松患此病后枝節縮短,且葉片呈上卷狀態,病樹表面有白粉狀物質覆蓋;病情加重后,樹干表層覆蓋的物質顏色由白轉黃。應使用甲基托布津,以噴灑方式給藥進行防治。3)輪紋病是油松發病率最高、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一旦感染輪紋病,其枝干及果實均會出現病變。枝干上產生病斑,且會圍繞枝干向四周擴散,使油松出現整體性腐爛,最終喪失經濟價值[9]。此病害主要以甲基托布津、波爾多液等化學藥劑作為防治藥物。
2.6.6.2 油松蟲害
1)梢小蠹是對油松危害最大的蟲害,此蟲整個生長期生存于樹干內部,會使油松大面積死亡。可采用噴灑農藥、打孔注射氧化樂果乳油的方式防治,或設置餌木,將害蟲引出后再集中處理。2)松材線蟲也是為害油松樹干的害蟲,會使松葉水分大量散失,最終導致油松枯死。防治時,將殺螟松噴灑于松材線蟲集中處,或將治線磷噴施在油松根部土壤中,均可有效殺滅或防控此蟲害。3)松突圓蚧是影響油松生長的主要害蟲之一,會影響油松營養狀況,抑制油松正常生長。主要使用濃度為50%的殺撲磷防治,濃度為25%的喹硫磷對此害蟲也有良好殺滅作用[10]。
3 結語
為保障油松種植質量,栽種時需做好種子采集、苗圃地管理,加強播種時間與方式的把控、幼苗管理,科學進行灌溉、除草、降溫、保暖等管理。移植油松時,還要合理設定單叢栽種數量及種植密度,保障油松移植成活率。此外,油松栽植過程中,要加強腐爛病、白粉病、輪紋病、梢小蠹、松材線蟲、松突圓蚧等常見病蟲害的控制。在綜合經營管理方式基礎上,遵循預防為主原則,通過動態監測與及時采伐、徹底開展病蟲害清理工作、以化學防治方式作為輔助、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防治藥劑等措施,有效降低病蟲害危害,提高油松的種植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云娟.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J].種子科技,2021,39(20):109-110.
[2] 馮凱.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8,38(6):184.
[3] 莫丁山.油松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農家致富顧問,2019(12):26.
[4] 劉洪臣.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探索[J].農村實用技術,2021(11):63-64.
[5] 米彥東.油松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致富顧問,2021(12):37.
[6] 朱芳霞.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22):109-110.
[7] 賀愛軍.油松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0(9):76-77.
[8] 羅蘭紅.油松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4):85-86.
[9] 王鵬俠.油松的栽培要點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26-227.
[10] 劉洪臣.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探索[J].農村實用技術,2021(11):63-6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