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昕
摘 要 作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民合作社是新時代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要以促進高質量發展為統領。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與農民合作社的自有特征、運行特點,分析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及其價值,提出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其具有合理產業內容、完善的分配與管理制度,并能夠有效組織農戶;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包括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充分條件、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抓手、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 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內涵;意義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38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1]。以互助性為本質特征的農民合作社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農村人口共同富裕的重要組織方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目標,要求“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農民合作社辦社質量提升事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過渡,事關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產業振興,對于保障農民利益聯結、增強小農戶抵御風險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具有現實價值。“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2]。新時代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應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不斷增強合作社的創新能力、開放能力,堅持走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新型合作之路。
1 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探討
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合作社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換代升級,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就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
1.1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特征的重大判斷。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有深刻的解釋,“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3]從供給、需求、投入產出、分配、宏觀經濟循環5個方面深刻剖析了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并指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2018年6月12—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02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因此可以總結出,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因此,從宏觀層面看,農民合作社要堅持創新發展,將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這就要求合作社內部要有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和核心競爭力;堅持協調發展,解決好合作社內部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堅持綠色發展,守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堅持開放發展,解決好產品開發、市場銷路等問題;堅持共享發展,堅守互助的本質屬性,確保社員共享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1.2 農民合作社辦社質量的影響因素
在合作社生產經營的實踐中,產業化、制度化、組織化、市場化和標準化是決定農民合作社辦社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產業化是指合作社應該具有合理的產業內容,因地制宜地發展規模適度的產業,而不是盲目地跟風經營或者無限制地擴張業務。2)制度化是指合作社應該具有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體系,包括除合作社章程之外的人事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安全生產制度、利潤分紅制度等。完善的制度體系能夠保證合作社規范運營及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具體調研中,筆者發現許多難以為繼或經營狀況較差的農民合作社具有理事隨意性強、財務混亂、缺乏激勵措施等共性因素。如理事長做多做少一個樣,嚴重制約了致富能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3)組織化是指農民合作社能夠有效組織農戶社員進行生產、加工等業務,并且具有參與社區事務治理、規范引導社員遵守村規民約、樹立文明鄉風的功能。4)市場化是指農民合作社具有進入市場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市場是農民合作經濟的關鍵環節,沒有進入市場的能力就很難將物質勞動轉化為經濟收益。一些農民合作社既沒有專業銷售團隊也沒有合作的龍頭公司,農產品依靠幫扶干部及其單位內部消化,農產品常常滯銷,嚴重影響合作社的經濟效益。5)標準化是指農民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或提供的服務達到相應質量標準。
上述因素是決定農民合作社辦社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不可持續的合作社,自然不能算是高質量發展。因此,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農民合作社的特征,筆者將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概括為“具有合理產業內容、完善的分配與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組織農戶并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2 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辦好農民合作社事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過渡,事關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能夠保障農民利益聯結、能夠增強小農戶抵御風險和參與競爭的能力,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一招。
2.1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充分條件
農民合作社源于鄉土,內嵌在農村,與農戶有著天然交織[4]。作為農村“弱者的聯合”,農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貧性,而由于其利益與農戶直接相關,農民合作社更加熟知農戶經濟狀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流形式的農村合作組織為我國農村減貧事業提供了極為可取的發展路徑,具有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功能作用。有學者研究表明,合作社覆蓋農戶比重每提高1%,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將提高0.5%[4]。實踐證明,農民合作社在組織帶動小農戶、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維護農民利益、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仍然需要農民合作社持續發力,以保障社員收入。但應注意,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并非脫貧的充分條件,只有易返貧、易致貧人口在農民合作社產業發展中受益,才有助于鞏固脫貧成果。而高質量發展的一條必備標準是堅持共享發展,因此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五年過渡期內扮演關鍵角色。
2.2 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
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具體內容,這5個方面都與農民合作社有著必然聯系。
1)產業振興離不開小農戶組織化生產。以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小農戶從業人員占我國農業從業人員的90%[5]。這就決定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對基本矛盾,即“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無法實現產業化目標。因此,合作社組織小農戶“抱團”闖市場,幫助小農戶克服分散經營的弱勢,賦予了農村經濟新的活力。
2)人才振興的主體是產業人才隊伍。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活動勞動效率較低,聯合起來的合作生產對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的專業人才需求迫切。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能夠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吸引大學生、本村能人返鄉就業,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并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豐富人才結構。
3)組織振興需要充分發揮合作社在社會服務與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農民合作社由農戶自主組織,是社區中更加細小的生產單元,既要實現鄉村經濟的市場化,又要回應農民的公共服務訴求[6]。其管理運行由社員選舉出的理事會負責,理事會的活動由監事會監督,具有嚴密的組織架構。這種管理模式不僅能夠組織社員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還能夠有效規范社員行為,并且其二次分紅制度和激勵機制往往與村規民約掛鉤,在社區治理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4)文化振興要求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與農民合作社運營理念一致。少數民族村寨的農民合作社往往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開發、打造文創品牌、宣傳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筆者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調研時觀察到,由當地大學生返鄉創辦的“依山人蠟染合作社”,便是依托當地苗族同胞獨特的紡織和蠟染技藝生產工藝品,該合作社的蠟染產品遠銷海外。農戶社員通過藍靛種植、織布、染布等生產獲得報酬,在此過程中還傳承和保護了蠟染技藝,有效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5)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實現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產業可持續和生態環保是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合作社合理選擇和布局產業、控制規模適度、更新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對農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具有客觀保護價值。
2.3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抓手
辦好農民合作社是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1)農民合作社通過開展土地流轉、托管服務和股份合作,促進農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加快了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技術再創新,更好地解決農村土地資源閑置現狀下“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的難題。2)合作社在生產、管理、經營上分工明確,有條件的合作社還組建有專業的市場銷售團隊,建有冷庫倉儲設施、農產品加工線、農機服務隊等,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價值,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2.4 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生產活動是社會活動中最基礎的內容?!笆奈濉睍r期,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同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在中華大地這一空間場域同期疊合,三者之間具有內容一致性和價值共同性。共同的生產活動能夠產生共同體意識,同時共同利益又能夠凝聚共同體意識。各民族成員在家庭聯產承包的基礎上加入到農民合作社中,在生產上互助、分配上互惠,共享合作化道路帶來的管理技術優勢、市場競爭優勢和發展紅利,在產業層面交融一體,在利益層面守望相助,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N].人民日報,2018-01-30(13).
[2] 新華社.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N].人民日報,2021-03-08(1).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朋文歡.農民合作社減貧:理論與實證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8.
[5] 韓俊.把農民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N].人民日報,2020-08-11(9).
[6] 張健.農民合作組織與鄉村公民社會轉型[J].江蘇社會科學,2006(6):81-8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