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摘 要 涉農高職院校在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顯著的技術支持價值。基于此,明確涉農高職院校在農村產業發展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并對高職院校的具體工作開展形式與路徑進行分析,這不僅對提升涉農高職院校的現實服務效果有積極作用,對農村產業發展等也有顯著意義。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重要意義,總結了影響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工作效果的因素,提出了重視調查,明確需求;機構建設,確保專業;豐富方式,保證有效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 鄉村振興;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47
現階段,在我國城市建設加快的同時,城市產業集聚的速度也在加快,使城市發展進入了一個快車道[1]。相比于城市發展,農村因為基礎落后、產業單一、人才不足等問題出現了發展慢、發展難等顯著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導致農村和城市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為了統籌城鄉發展,國家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就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來看,其主要目的是結合農村實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從而使農村的基礎設施環境和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在農業發展實踐中,資金、技術、人員等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所以在農村產業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協調解決相應的問題[2]。涉農高職院校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從而使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助力鄉村發展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因此,分析新時期高職院校參與鄉村振興的現實路徑意義重大。
1 重要意義
1)涉農高職院校的科技服務工作能夠解決現階段鄉村產業發展實踐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對于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有積極的意義。從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推進過程可以發現,農村產業獲得了顯著發展,尤其是規模種植業和現代畜牧養殖業。對規模種植業和現代畜牧養殖業的具體發展進行總結發現,產業發展仍需要較多的技術支持,如在規模種植業的發展實踐中,實現高產優質、提升種植效益需要先進技術做支持。涉農高職院校的科技服務能夠讓規模種植業的科學性、專業化獲得提升,這對于產業效益提升有積極的意義[3]。簡單來講,涉農高職院校積極提供科技服務可以改變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依靠經驗的現狀,這對于農村產業科學化、專業化發展有突出的指導意義。
2)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對于塑造高職院校的品牌形象和提升高職院校的現實價值有積極意義。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培育高水平、技術型人才的重要主體,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教育建設和發展的目的來看,教育就是要培育社會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4]。立足于社會實踐培育產業急需人才,并提供相關的科技服務,從而使學校在社會產業發展實踐中的作用表現更加突出,不僅可以樹立良好的學校口碑和形象,學校本身的社會服務價值發揮也會更加充分。
2 影響因素
諸多因素會對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工作效果產生顯著影響,如學校的認知情況、學校的服務機構建設情況、學校的科技服務方式方法等。以下針對基于實踐總結的對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開展有影響的要素進行分析。
2.1 學校的基本認知
涉農高職院校在科技服務過程中,自身的認知水平會對服務效果產生顯著影響[5]。意識、理念等會對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如果涉農高職院校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并明確了自己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價值,那么在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涉農高職院校會積極組織科技服務工作助力鄉村發展。相反,如果涉農高職院校對自己的定位及社會價值沒有清晰的認知,其在參與科技服務過程中往往表現得十分被動,會顯著影響涉農高職院校的科技服務價值。簡言之,學校對自身的認知水平會影響到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層次與質量,因此在實踐中,涉農高職院校要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積極主動參與科技服務工作。
2.2 學校的服務機構建設
涉農高職院校要在科技服務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需要有專業、先進的服務機構。不僅因為服務機構有完整的服務機制,能夠為科技服務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還因為服務機構能夠實現科技服務的有效對接,有助于提高科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6]。比如某涉農高職院校為了服務農村產業發展,組織了3個專業的服務機構,并對機構的具體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等進行了明確,同時基于服務機構人員結構及工作特性制定了服務制度等輔助性內容。只有完成這些基礎工作,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才可以基于農村產業的具體類型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而且在服務機構的支持下,科技服務工作開展可以保持長期穩定。反之,如果沒有專業的服務機構,在科技服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諸多工作會陷入混亂,對于科技服務的穩定、有效實施非常不利。
2.3 科技服務的方式方法
涉農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科技服務的過程中,服務的方式方法也會影響科技服務的具體效果。例如,在目前的涉農高職院校提供的科技服務中,有不少學校采用的是專家服務的方式,即由學校組建專家小組,然后由專家小組對農村產業進行全面調查,并結合技術應用現狀開展科技服務。從技術問題解決的角度進行思考,這種方法的可行性較強;但是從科技服務的長期性角度分析,這種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1)專家組的成員數量往往較少,而需要科技服務的農村產業數量則比較多,因此會出現專家組分身乏術的情況。2)專家組對農村產業的調查與分析存在視角局限,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難以真正地從農村和產業的角度出發,所以科技服務可能會出現針對性差等顯著問題[7]。簡言之,基于現實需要和農村實際情況組織科技服務,這才是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正確、有效方式。
3 開展措施
對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工作的組織開展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多種要素對科技服務效果具有顯著影響,所以在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工作的具體開展中,需要立足于影響要素分析有利于科技服務工作開展的策略,并在實踐中具體落實,提高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效果。
3.1 重視調查,明確需求
涉農高職院校對學校本身的價值認知及對農村產業發展的了解程度會影響對科技服務的重視程度,為了提高涉農高職院校在科技服務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專業性,在實踐中需要強調調查工作的重要性。1)學校調查與研究。學校調查主要強調專業調查,即對學校的涉農專業進行調查,同時結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分析涉農專業在農業發展實踐中的價值和作用。通過調查和研究,學校對自身專業現實意義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在認識了所開設專業的價值和意義后,學校在提供科技服務方面會更加積極主動,對推動學校主動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有積極的意義[8]。2)學校需要對目前農村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產業發展過程中使用的技術類型進行深入了解,學校在提供相關的科技服務的時候,才能與實際需要保持一致,對更加充分地發揮科技服務的現實效果有突出的意義。
總的來講,涉農高職院校所掌握的科技內容較多,但是這些科技內容并不全是農村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為了對口提供農村產業發展需要的科技,學校應積極進行社會調查,重點調查與分析農村產業的技術應用現狀與技術更新需求,對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掌握更加充分,針對性地提供科技服務,對提高學校的助農作用有突出價值。
3.2 機構建設,確保專業
涉農高職院校在助力農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專業服務機構的建設,這樣可以使科技服務的專業性更加突出。比如某涉農高職院校為了更好提供科技服務,針對農村產業發展建設了3個專業服務機構。1)A機構主要服務于現代化農業,主要的服務內容有科學選種、農作物科學施肥、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2)B機構主要服務于現代化養殖,服務的內容有圈舍選址和布局、養殖管理、疫病預防和治療等。3)C機構主要服務于農村金融,旨在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方面的咨詢和服務。比如某農村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問題,C機構可以為該企業提供專業的金融咨詢服務,為解決該機構的資金問題出謀劃策[9]。在成立3個專業機構之后,學校委派專業的教師管理機構,并動員學生參與到機構當中,對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如此一來,加強了農村產業需求與學校服務機構的匹配程度,產業發展和服務機構形成了合作伙伴關系,對科技服務工作開展的持續性和專業性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總的來講,在提供科技服務的過程中,涉農高職院校如何與農村產業形成對接是需要重點強調和解決的問題。專業的機構建設實現了學校和農村的有效對接,對于發揮涉農高職院校在科技服務實踐中的巨大作用有積極意義。
3.3 豐富方式,保證有效
為了保證服務的有效性,在提供科技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2種方式。1)產業人才培訓方式。產業人才培訓方式是指學校和農村企業形成合作關系,由農村企業選派人員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掌握相關的科技,使企業在經營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及時應用先進的技術。在實踐中,為了幫助農村企業進行人才培養,涉農高職院校可以開辦針對農村企業的短期技術培訓班,一般1個月或3個月為一期,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產業發展前景等。2)專業學生實踐方式。專業學生實踐方式是指學校與農村企業及村委會等簽訂協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農村或農村企業進行跟蹤、學習與實踐。因為學生在學校接受了專業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其在農村企業實踐中可以對掌握的技術進行驗證,不僅對學生成長有積極意義,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技術改革與創新也有顯著的價值[10-12]。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要發揮自己在農村產業發展實踐中的積極作用。因此,本文立足鄉村振興大背景對涉農高職院校的科技服務工作開展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開展中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科技服務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杜倩.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研究[J].內江科技,2022,43(1):21-22.
[2] 王純蓮.高職院校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瓶頸與路徑[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4):83-86.
[3] 劉治彩.高職院校科技咨詢服務新模式的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1(24):73-75.
[4] 陳巍,汪善鋒,孫興民,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科技與社會服務的探索與實踐: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4):31-33.
[5] 袁春霞.涉農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實踐探索:以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農業,2021(24):39-41.
[6] 朱瑋.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南方農業,2021,15(24):146-147.
[7] 趙志軍,張賀亮.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系統性培養對策[J].南方農業,2020,14(17):148-149.
[8] 徐海祥,王正云,李志方,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助力鄉村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路徑探析: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9):122-124.
[9] 林別雨.高職院校涉農培訓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探析: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1):305-307.
[10] 施帥.農業類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養模式探討: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286.
[11] 張劉峰.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芻議[J].科學咨詢,2021(22):78.
[12] 潘珍珍.農業信息化對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必要性及發展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36):77-7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