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新
摘 要 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肉類食品的需求量也逐漸提高,畜牧養殖產業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其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疫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總的來說,目前基層的防疫意識仍然不足,其疫病控制能力也較弱,因此加強基層畜牧獸醫動物的防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提高動物防疫的效果,為人們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在分析當前基層畜牧養殖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改良內外部環境、加強飼料管理、合理安排養殖密度、改善動物體質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建議。
關鍵詞 畜牧養殖;動物防疫;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57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質量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在飲食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其中肉產品的健康安全受到的關注越來越高,因為當前人們的肉產品消費比較頻繁,其質量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畜牧養殖是為消費市場提供食用肉產品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動物的疫病檢查是確保食用肉產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從動物防疫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加強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將基層畜牧獸醫防疫工作落到實處,促進防疫工作的有效進行。
1 必要性
動物防疫是基于動物疫病發展的規律,綜合畜牧養殖的實際情況,在畜牧動物的引種、繁殖、養殖、輸送、銷售、宰殺、加工及儲存這些環節進行嚴格的疫病管理與控制,是一個完整的生產閉環,因此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食用肉產品的安全。獸醫應在整個過程中積極跟進各項疫情的檢測,做好預防和治療等應對措施,保證進入市場的肉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基層的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主要包括動物的疫苗接種、消毒、驅蟲、養殖環境消毒及疫病監測等,通過對畜牧動物自身和外部環境的控制來降低其發病率。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涉及的環節較多,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疫病的暴發,嚴重威脅畜牧養殖業和生產人員安全,給社會經濟帶來極大的沖擊。
因為動物疫病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做好畜牧疫病的防控相當重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相應的動物疾病的防治與檢測制度得到了一定的改進和完善。同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對其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是維持我國市場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因為動物防疫工作是在整個畜牧養殖過程中維持動物健康的重要保證,它不僅能夠保障食品的安全及相關單位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推動我國的畜牧產業逐漸規范化、現代化和安全化,逐漸完善動物
防疫體系。
2 存在的問題
畜牧獸醫動物防疫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它不僅僅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對于人才、設備等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基層防疫站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以下就其中主要的3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2.1 缺乏數據技術及設備的支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因此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形式及范圍等都應該做出相應的改進,尤其是應將更多的數據技術與當下的防疫工作進行有效的結合。但在實際的動物防疫過程中,基層的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與現代的信息化技術沒有進行有效的銜接,尤其是一些數據化設備仍沒有得到普及。此外,建立數據檔案也是其中一項重要技術,但是基層養殖單位受管理理念落后、技術設備落后等因素的影響,數字化管理進度緩慢。隨著基層養殖規模的逐漸擴大,其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隨之增大,因此只有在防疫過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化技術及設備,才能夠保證檢疫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獸醫和防疫人員的工作量,降低出錯率,提高檢疫的效率。
2.2 檢驗技術落后
傳統的動物檢疫工作大多依賴“摸”和“看”等感觀方式,這種方式在進行個別輕微病癥的診治時有效,但是在面對一些較嚴重的疫病時,僅僅依靠傳統的檢驗方法是不夠的,其檢查的效果往往也達不到檢疫要求。目前,多數基層單位的畜牧疫病檢驗技術仍然較為落后,直接影響基層畜牧獸醫動物檢疫工作的開展效果。如檢驗技術的落后會使部分疫病的檢疫存在漏檢、假陰性等問題,導致不合格肉產品流入市場,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2.3 檢疫及預防力度不夠
動物養殖、屠宰場及運輸工具等都是疫病產生、擴散的場所,也應該引起重視,目前基層養殖疫病頻發、散發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疫病的檢疫及預防力度不夠。在疫病的檢疫方面,一些基層的疫病檢驗制度還不夠完善,相關動物檢疫工作申報示范點也較少,流程規范程度不高。在疫病的預防方面,部分大規模畜牧基地只注重正在發生的疫病,而缺乏從當前疫病中吸取經驗、對存在的漏洞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導致在面對下一輪疫病時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準備工作。疫病的預防就是要在日常中加強對于動物病情的監控,對引起疫病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且按時做好動物的身體檢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定時進行疫病的匯報與調查。根據檢查情況,分析其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一系列合理的預防計劃。只有做好檢疫與預防這兩個方面,疫病的防控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肉產品安全才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
3 解決措施
隨著人們對食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基層畜禽養殖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養殖密度也逐漸增加,動物之間的接觸也更加頻繁。這種密集的環境極易造成疫病的發生,如果疫病防控工作沒有做好,容易給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制造條件,而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監測和控制造成疫病大范圍擴散,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基層畜牧獸醫是疫病預防和控制的核心人員,在防范動物疫病傳播控制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基于此,針對當下基層畜牧獸醫疫病防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
3.1 改良內外部環境
動物疫病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受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1)外部環境,主要是指畜牧養殖場的環境問題;2)內部環境,主要是指動物由于基因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自身抵抗力不足、發育遲緩等。要精準防控動物疫病,需要獸醫在檢驗過程中做好數據記錄、加強養殖場環境衛生管理、提高繁殖技術等,還需要將容易發生疫病的動物隔離起來,嚴格監測健康情況,以確保畜牧動物的存活率。
3.2 加強飼料管理
在畜牧動物養殖過程中,動物飼料是動物攝入各種營養成分的重要來源,它能夠保證動物生長中的各種能量供給,對其身體各項機能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飼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動物的生長與發育情況,因為各種飼料在營養成分上有一定差別,在機體中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飼料中添加的各種益生成分能夠在動物的免疫反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要想保證動物的健康生長,從源頭上改善動物的體質,增強其免疫能力,從而實現養殖業的高產,一定要關注飼料質量。還要學會科學地配制飼料,根據地區及動物生長階段的不同及時調整飼料配比,加快動物的生長,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此外,應減少在飼料喂養過程中藥物型添加劑的使用,用一些更加安全的生物制劑來代替化學添加劑和藥物,減少藥物及添加劑的殘留,保證食品的健康。
3.3 合理安排養殖密度
飼養密度是影響畜牧養殖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反映的是一個養殖舍中家畜的密集程度,飼養的密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對畜牧養殖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具體體現在畜牧的采食、活動、飲水及睡眠等行為。當養殖的密度過大時,動物的活動時間和空間都明顯減少,這種密集的環境極易引發一些動物疫病。而當養殖密度過小時,浪費空間,不能達到高效養殖的目的。因此,合理、科學地配置養殖的密度也是防疫的重要措施,應根據不同畜牧動物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養殖密度,以達到高效養殖的目的。
3.4 改善動物體質
藍耳病、禽流感、口蹄疫、豬瘟等各種動物疫病的頻發,加大了基層畜牧動物疫病防治的難度。在動物防疫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動物的身體機能、對疫病的免疫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防疫人員可以對一些抗病性強、免疫力強的動物進行分類、擇優培育,從而保障下一代動物的身體機能。這些挑選出來的、用于繁衍優質后代的個體一般稱之為特種,與普通型相比,它們更能夠抵抗環境中細菌及病毒的感染,這種飼養方法稱為特種養殖。特種養殖不僅能將一些發育不良、抗病性差的動物分離出來,還能夠減少下一代養殖動物患疫病的概率,極大減輕獸醫與防疫人員的工作量,是一種從源頭上減少疫病來源、改善動物體質的有效措施,在疫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加強畜牧動物的鍛煉也是改善體質的重要方式,應盡量為動物們提供一個較大的場地,提供足夠的活動范圍保障這些動物能夠進行適量的運動,促進動物的健康成長。
3.5 完善管理制度
要做好基層畜牧防疫工作,完善其中的各項管理制度是相當有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3.5.1 完善免疫制度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為主要依據,在基層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藍耳病等強制性的免疫管理工作。按照免疫程序的規定做好養殖動物的免疫接種工作,保證免疫的效果。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機構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生物安全方面的規定,使用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產品,保障動物的安全。疫苗防治是保障動物免受疫病困擾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保障疫苗的安全性,需要在基層內部構建完善的疫苗出入庫制度,根據要求對疫苗進行嚴格儲存、管理和運輸,保障疫苗的有效性。疫苗使用后需要對相關使用器械和包裝物進行無害化管理,避免對環境帶來影響。
3.5.2 完善用藥管理制度
在疫病防治過程中,獸醫需要使用各種藥物來對動物進行治療或者調節,這一過程涉及用藥管理。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機構應該制定嚴格的用藥制度,如機構內治療或預防性藥物的使用都必須由獸醫決定;獸醫用藥必須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未滿休藥期的家禽動物不能用以出售、屠宰或者食品消費;加強科學用藥觀念的培養,提高對相關規定的培訓力度。此外,獸醫需要作好用藥記錄,具體包括動物品種、用藥時間、藥品名稱、年齡、性別、劑量等,加強相關疫病的追責管理。
3.5.3 完善檢疫申報制度
檢疫申報就是將檢疫的結果逐級上報給相關主管機構,只有通過申報的動物才可以取得檢疫合格證明。需要注意的是,相關機構在引進雛禽、仔豬等養殖動物幼崽之前,要向市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備案并辦理好相關的審批手續,經過審批才能引入,避免一些病種、不合格動物的流入。
3.5.4 完善養殖檔案
保證免疫、消毒、用藥及診療等情況均詳細地記錄在檔,這樣才能使養殖行為更加規范。在沒有疫病出現時,需要對過往的疫病情況進行分析,對疫病的傳播、來源等進行深入研究,做好消毒滅源的準備工作。也要做好一定的防護及應急準備,盡量避免疫情的發生與傳播,做好動物疫情的防控。
4 結語
經濟水平的提升使我國畜牧業得以飛速發展,而隨著畜牧養殖的規模逐漸擴大,養殖動物的防疫壓力也越來越大。動物在不良的養殖環境和不規范的養殖操作中極易受到傳染性疾病的侵襲,疫病的暴發會對養殖場經濟效益和消費市場穩定造成巨大沖擊,因此畜牧防疫工作對整體的工作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畜牧工作得以有效進行的關鍵。積極發揮畜牧獸醫的作用,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對防疫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效降低畜牧動物的發病率,能夠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陽.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農家參謀,2021(20):133-134.
[2] 崔劍波.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實施精細化管理[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3):93-94.
[3] 唐志佳,吳劍鋒,陳潔蕓.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重點與防治策略[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2):133-134.
[4] 袁霞.對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思考:以甘肅省平涼市為例[J].中國畜牧業,2022(3):63-64.
[5] 鄭汝蕓,羅鵬飛,舒展,等.阿勒泰地區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現狀分析[J].畜牧獸醫雜志,2022,41(1):76-8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