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芹
摘 要 建設水利工程能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還可以持續優化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并創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如果水利工程施工操作不當,則可能會引發水土流失風險,甚至影響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區的水土流失問題,探究了水利工程施工區水土保持的關鍵作用。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科學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施工臨時占地防治、料場防治區水土保持防治、建設防范水土流失分區、合理運用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等水土保持措施。
關鍵詞 水利工程施工區;水土保持;現代化設備;監督驗收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68
目前,我國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項目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地表植被。如果沒有提出相應的管控策略,并恢復地表植被,就可能導致水土流失風險,甚至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建設環節中,部分單位更加關注如何創設更高的經濟效益,忽視工程的社會和環境效益建設,導致施工現場周邊自然環境被破壞,甚至加劇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的問題比較嚴重,甚至給農業生產活動、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而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把控與減少水土流失的問題,借助現代化設備,對水土流失的問題進行把控,做好監督驗收工作,進而為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 水利工程施工區水土流失情況概述
1.1 水土流失的具體特征
1)具有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強度變化較大的特點。建設水利工程會使得土壤結構被破壞,在遇到大量排水、雨季的時候,則可能出現強度較高的水土流失情況,土壤上生存的植物數量也會減少。2)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時間具有集中性的特點。在建設農村水利工程項目過程中,不管是哪一個環節中,都存在水土流失風險,尤其是生產投入環節與施工建設環節中較為常見[1]。3)水土流失在空間分布上有一定規律。在空間分布層面,可能存在多片行政區域、自然區域出現水土流失風險,并將以點、線、面的組合分布狀態體現出來。4)水土流失具有潛在發生性的特點。對大部分水土流失問題進行分析,其多體現在工程運行與施工環節中。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在工程運行的后期階段具有潛在發生性,使得人們無法提前預測潛在性的水土流失問題。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2.1 惡化水利工程環境與自然環境
水土流失主要指因為水資源流失導致的土壤資源流失風險。在出現水土流失情況以后,暴雨季節、洪水等都可能引發較為嚴峻的洪澇災害問題,阻礙農業生產發展。另外,水土流失問題還可能使得溝渠建設、水庫建設存在泥土淤積的情況,影響工程儲水功能,惡化水利工程環境與自然環境。
1.2.2 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
水庫作為常見的水利設施,發揮了防洪、灌溉、養殖等功效。水土流失導致的泥沙淤積,則可能導致水庫多項功能無法發揮出來,獲得的經濟效益降低,甚至影響水庫的使用壽命。為了有效解決泥沙淤積的問題,就不得不追加大量的資金,使得水利工程建設成本增加。
2 水利工程施工區水土保持的關鍵作用
1)水土保持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關系緊密。當前,我國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出臺了多項政策,以可持續發展為后續長遠發展方向。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中,水土保持是最核心的構成內容,能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核心作用,還可以有效規避農村經濟發展階段的風險問題,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提供相應的保障,加快經濟發展腳步。
2)水土保持有助于提升水資源使用價值[2]。水土流失可能會直接影響水資源使用效率,甚至出現水資源利用不合理、資源短缺的問題。水土保持則可以緩解水資源利用率不高的情況,還可以為經濟事業建設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水資源,并降低水資源浪費風險問題的發生概率。
3)水土保持可以解決河道淤堵的問題,有效防范旱澇災害。利用修建水庫、植樹造林等方式,對水土流失的問題進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河道淤堵,并適當延長河道使用壽命,將河道防旱抗澇的核心優勢發揮出來。
4)水土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生態條件。水土保持的核心作用就是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還可以保證生態系統建設的穩定性,并保護水資源與水質,進而為水利事業的穩定發展與進步創設良好的條件。
3 水利工程施工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3.1 科學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的實際情況與核心要求,編制完善的水土保持實踐方案,還要結合實際需求對各項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在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前期階段,相關人員要結合施工情況,制定與落實水土保持策略,并根據相關項目的輕重緩急有序建設。水土流失一般表現為線狀或點狀,所以在設計水土保持方案階段,需要對水土流失產生的形態與類別進行充分考量;并結合地面的建筑特點、實際的土質情況,做好數據資料分析及全面調查的工作;以先進的評價體系為核心,設計科學合理且可行性較高的方案[3]。另外,在方案設計的同時,還需要結合回填區、開發區的實際情況,持續優化與調整各項方案,以此順利達成預期建設目標。
3.2 密切監測水土保持指標
要想促進水土保持方案與地區實際情況的一致性,相關負責人就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多項指標的監測工作,并對監測階段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明確項目施工的基本情況,了解施工建設中的水土流失環節,編制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確保與項目建設要求、地質條件的一致性。在對水土保持相關指標進行測定的階段,要保證全面性,還要對地質條件、土質條件、水土流失情況等多項指標充分考量。在對各項指標進行監測的時候,促進現代化技術與人工監測方式相融合,以完善的信息化平臺,整合信息數據,下達監測任務,加快資源信息的共享速度,還可以促進水土保持工作順利開展。
3.3 施工臨時占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水土防治層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并且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提出了明確的規定,要保證盡可能地縮小擾動表面積。在臨時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防治區的防護處理工作,并在道路兩側安排臨時排水設施,還要做好生活區的美化綠化處理。在結束了施工項目任務以后,盡可能保證土壤的平整性[4]。在臨時施工環節中,防治區需要在竣工時對其進行全面恢復處理,并分層剝離表土層,以集中堆放的形式,起到擋護的作用。在開展水利工程項目施工活動以前,需要做好施工生活區的空閑地區綠化處理工作,并充分了解地區的天氣氣候,種植更多的花卉、植物,落實水土防治工作。
3.4 棄渣場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進行大壩基礎削坡處理、開挖水利工程洞室時,都會產生許多廢渣。由此得知,廢渣場的水土流失問題相對嚴峻,需要提升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度。在廢渣場放置區建設防護墻,并保護坡度;采用不斷擴張的方式,從溝口處擴展到溝內部;如果出現堆渣墻較高的情況,就需要根據適合的比例進行削坡處理,坡面提升5 m,則需要設置2 m寬的馬道;下游建設出現邊坡,則要進行覆土處理,為后續植被恢復做好鋪墊;相關人員要注意將石渣放在棄渣場底部,然后放置土方;若堆渣高度達到規定數值,則需要平整渣頂,以此為綠化工作提供方便。
3.5 料場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廠的水土保護策略有:在土料廠頂部設置截水溝、完工后保證土地平整、注意地表臨時水土防護等。砂礫料場的水土保護策略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施工結束以后平整土地、實行表土剝離、施工階段提出水土防治策略。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在土料場、砂礫料場施工之前,都應當利用表土剝離的方式,在建筑施工環節中剝離地表層,其主要是因為覆蓋地表層會制約各項水利工程建設活動開展。此外,地表覆蓋層更加適合植被生長,土壤相對來說比較肥沃,在施工活動結束以后,能還原到地表,并促進地表植被快速恢復,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所以在施工之前,一般都會進行表土剝離,剝離下來的地表土則需要等待恢復使用。
3.6 植物水土保持措施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環節,需要提出科學化的植物水土保持策略,以此防止水土流失問題發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階段,轉變了地貌地表,在完成了施工活動以后,則需要恢復地貌、地表的實際狀態,進行地表植被覆蓋處理,以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如果廢渣場建設前是耕地,在施工結束以后,就需要進行土地平整處理工作,盡快恢復耕地。如果建設棄渣場之前是林地,在施工活動結束以后,就需要進行樹木栽種,使得根莖能吸收充足的水分,提升土壤的實際含水量,發揮出加固土壤、保持水土的核心作用[5]。在恢復地表植被的階段,對氣候特點進行考慮,還應當選擇合適的植被進行栽種。在選擇植被的時候,需要對植被的防風固沙能力進行考慮,還要了解植被的實用性。在綠化地表的同時,避免水土流失問題出現,創設良好的環境。
3.7 建設防范水土流失分區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問題發生,就需要建設防范水土流失分區。針對容易出現水土流失風險的區域,進行開挖處理,并對開挖區域的實際地形地貌進行研究,并對水文基本特點、農業發展格局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編制排水方案,建設截水溝,起到防范水土流失風險的作用,為后續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創設良好的條件。在開展施工活動之前,相關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施工地點,并建立輸送排水設施,對水流的走向進行合理引導。在岸墻工程防治區域的建設環節中,需要以綠化工作為核心,并以植被建立堅實后盾。在建設堆渣場防治區的階段,立足于基本地形情況、施工核心特點,做好全面考察工作,并以臨近廢氣土坑作為堆渣場。通過建設截水溝、堆好沙包,起到攔截砂石的作用。在工程項目順利完工以后,需要平整土地,種植合適的生物,還需要提升土壤肥力,以此達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3.8 合理運用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
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階段,合理引入現代化技術、先進的設備,并凸顯出引進設備與技術的優勢,保證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效率與質量。為了促進水土保持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提出相應的管控策略。結合當地地質情況,出臺相應的管理方案,并對針對性較強的水土治理方式進行探究[6]。在進行可持續種植技術宣傳推廣的同時,加快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并將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與此同時,適當地增加水土保持資金投入力度,并做好水土保持結果的深度分析,盡早洞察關鍵點,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建立高素質的水土保持人才隊伍。
3.9 嚴格執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與驗收
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完工以后,相關部門應當確保驗收工作到位,為水利工程后續的控制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切實提升水利工程運轉的效率,規避水土流失的風險。針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開展全面的管理與監督工作,提升水土整治的面積,建立并落實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擴大復耕面積與草木種植面積,以此達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整治效果,將監督機制的核心效用發揮到最大,不僅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還可以有效消除水土流失面臨的問題。
4 結語
在水利工程建設環節中,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并對河道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與分析,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創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建設水利工程階段,如梯田灌溉建設、水庫建設,都應當把水土保持融入到工程建設的核心內容,有效調蓄洪峰。不僅要提出水土保持策略,還需要更加關注地面植被恢復情況,嚴格執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與驗收,編制與落實水土治理計劃,提出料場、棄渣場的水土治理策略,防風固沙,確保土壤含水量,持續優化與改進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正巍.農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措施[J].農家參謀,2021(13):171-172.
[2] 靳成斌.水利建設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措施: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0):41-43.
[3] 余倩.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研究:以蛟溪排灌站拆除重建項目為例[J].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2022,5(2):69-71.
[4] 楊娟,薛建慧.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信息系統初探[J].人民黃河,2021,43(S2):120-121.
[5] 徐貴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生態護坡設計方案[J].工程技術研究,2021,6(21):237-238.
[6] 馬向霞.試述水土保持工程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作用[J].南方農業,2021,15(30):215-21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