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相傳李時珍游歷在陜北一帶的時候沿路研究當地中草藥之余,無償為當地鄉親治病。
消息傳開后鄉親們都來看病,其中有一位患者名叫王偉,男,32歲,癥見便血,不明原因消瘦、乏力、食欲減退3年,多處求醫不治,現家徒四壁,與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
李時珍診斷其為腸中“積聚(腸癌)”,稱其亦無辦法。王偉聽后十分沮喪,本以為李時珍是行遍大江南北的神醫,醫德又高,給貧苦鄉親看病不收錢,有時候還免費送藥材給患者,自己肯定有救了。可現在,哎!王偉像霜打的茄子,一步一步地往家挪。李時珍看見王偉這樣,寬慰了兩句,但也沒法子。
過了幾日,鄉親們的病都看得差不多了,李時珍正打算繼續他的征途,王偉又來了。今天,他顯得挺有精神,像是生命有了依靠。“讓我跟著你吧,李大夫,反正我的病也好不了,就讓我跟著你長長見識吧。”他充滿期待地看著李時珍,生怕他不同意,李時珍走一步,他就跟一步。李時珍只能由他跟著。
三棵針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李時珍不禁想到,王偉的病不就是濕熱邪毒阻滯腸道氣機,以致飲食不化、饑不欲食、血失統攝嗎?何不用來試試呢。于是,李時珍讓王偉每天都喝一服中藥,湯中加入敗醬草、白花蛇舌草、黃柏等清熱瀉火燥濕之品。慢慢地,王偉的身體竟一天天好轉起來了。
三棵針味苦、性寒,有毒,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臨床應用
1.濕熱瀉痢、黃疸、濕疹 本品治濕熱瀉痢,單用有效,或配馬齒莧、秦皮等藥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金錢草等藥用。治濕疹,可取本品研末外搽,或配青黛、滑石等藥外用。
2.癰腫瘡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取本品瀉火解毒之功,用治癰腫瘡毒、咽喉腫痛,可配金銀花、野菊花、連翹等藥用;若治目赤腫痛,可配車前子、梔子等藥用。
小鏈接:三棵針驗方
1.治口腔炎:取三棵針30克,野菊花15克,馬齒莧30克,甘草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劑。一般服1~4劑即愈。
2.治黃疸:三顆針莖10克。煎水服。
3.治跌打損傷:三顆針根30克。泡酒外擦。
4.治血痢:三顆針10克,紅糖10克。煎水服。
5.治刀傷:三顆針根研末,敷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