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健康教育中心科普室副主任 李 涵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這樣一個“健康殺手”很會偽裝,常被誤以為炎癥或其他疾病。 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不重視,遺憾地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時機。
膀胱癌是一種“低調”的惡性腫瘤。 它不像大多數腫瘤那樣,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見到大小、形狀明確的腫塊; 也不像前列腺癌等,可以通過抽血化驗篩選出特異性的血清標志物,而是缺少特異性的早期篩查指標,甚至連它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患者出現肉眼或鏡下血尿,都是無痛性的。
膀胱癌血尿癥狀的最大特點是間歇出現、 無痛性、全程血尿。 所謂間歇出現,是指并非連續,患者可能數月前有一次血尿,第二次出現血尿時就被診斷為膀胱癌了; 所謂無痛性,是患者排尿時無尿道疼痛的感覺。 如果出現了間歇性、無痛性、全程血尿,一定要高度考慮膀胱癌的可能。
如果發現了無痛性血尿,或者上述相關癥狀,應當盡早去泌尿外科就診,接受膀胱B超檢查, 初步判斷有無腫瘤的存在。 即使B超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配合醫生安排的必要檢查, 盡量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膀胱癌的發生是復雜、多因素、多步驟的病理變化過程, 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 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其中,較為明顯的是吸煙和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 還有一些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比如慢性感染, 包括細菌、血吸蟲、人類乳頭瘤病毒等感染;應用化療藥物環磷酰胺(潛伏期6~13年),濫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藥(10年以上), 近期及遠期的盆腔放療史等。 另外,膀胱癌的發生還可能與遺傳相關。
此外,有關酒精和膀胱癌的關系尚不明確,但有研究顯示,飲酒者的膀胱癌發病率是不飲酒者的2.53倍。大量攝入脂肪、油煎食物和紅肉可能增加膀胱癌的發病風險。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是膀胱癌中嚴重程度較高的一種, 主要見于鱗癌和腺癌。 慢性尿路感染、殘余尿及留置導尿管、結石等長期異物刺激也與其關系密切。
膀胱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了解了它的主要危險因素, 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有的放矢地進行預防。
戒煙 吸煙是目前最確切的膀胱癌致病危險因素。 煙草焦油中的尼古丁等多種特異性亞硝胺類毒性致癌物, 容易誘發膀胱癌。持續吸煙者尿中致癌物色氨酸代謝增加,大量吸煙者尿中致癌物的濃度較高。 被動吸煙者也會深受其害。 所以, 僅從預防膀胱癌的角度,也要下決心戒煙,讓自己和身邊人遠離膀胱癌的危險。
加強職業防護 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人群的發病風險與接觸芳香胺類物質時間長短、劑量大小以及密切程度成正比。 職業性致癌物進入機體后,經代謝分解,某些致癌成分作為廢棄物隨尿液貯入膀胱,由于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較長,膀胱黏膜受到致癌因子的長期、反復刺激,容易惡變。 因此,應加強職業防護,改善勞動保護設施,盡量防止致癌物經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人體。
適量飲水,不憋尿 平時應該養成適量飲水、勤排尿、不憋尿的習慣。 飲水少可能會增加膀胱內尿液中致癌物的濃度,經常憋尿會使尿液中的致癌物對膀胱黏膜持續產生刺激作用,加重對膀胱壁的損害,容易導致膀胱癌。
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平時要注意多攝入蔬菜、水果,保證機體足夠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以利于分解體內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適量攝入肉類、 少吃油炸食品,控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攝入。不要用蘇打水代替正常飲用水, 限制酒精飲料攝入。
及時消除局部炎癥等促癌因素 及早治療慢性膀胱炎、膀胱結石、結核等疾病, 或消除局部刺激因子, 可有效預防膀胱惡變。膀胱內的物理、化學或生物不良因子,若長期刺激膀胱黏膜, 會導致細胞異型增生、 單層扁平上皮組織轉化、囊性組織轉化或腺性組織轉化等,最終惡變為膀胱癌。 還有血吸蟲病等,久治未愈,也可引起膀胱癌。
由于膀胱癌并沒有特異的血液標志物,所以年齡大于45歲的人群體檢時,應當注意看膀胱彩超和尿常規的結果,以防患于未然。
發現無痛性血尿、膀胱刺激征、 觸及膀胱部位腫塊, 須盡快到泌尿外科就診。 由于膀胱癌并沒有特異的腫瘤標志物,應進行必要的彩超、CT、磁共振、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等, 盡量早診斷、早治療。 其中,膀胱鏡可以確診膀胱癌。
手術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也是唯一有可能根治的治療方式。 術式需要根據腫瘤的病理類型、分期、分級,腫瘤發生部位,有無累及鄰近器官等情況,結合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選擇。 放療、化療、免疫療法也是術后推薦的輔助治療方法。 預防復發十分重要,膀胱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膀胱癌患者術后要注意多喝水,以保證足夠多的尿量, 使尿液濃度相對較低,有較好的排尿狀況。 由于部分或全部切除膀胱,患者術后需要進行排尿訓練,并學會必要的自我護理方法,以避免感染等術后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 術后還應定期復查。
總之,膀胱癌相對于其他癌癥, 治療效果更確切,患者生存期相對更長,應該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規范治療,密切隨訪。 此外,還要認識到膀胱癌的復發不等于惡化, 不要過分畏懼,只要積極治療,仍會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