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幗
中醫藥膳中有很多可以代茶飲或者做茶點的食療方,均有健脾消食養胃的功效。
消食導滯的山楂麥芽茶
山楂具有促進胃酸分泌、消肉食的作用,而生麥芽多用于消解米面食積,所以在吃大餐后來一杯山楂麥芽茶,對養護脾胃是再好不過了。
原料:山楂10克,生麥芽10克。
制法:山楂洗凈、切片,與麥芽同置杯中,倒入開水,加蓋泡30分鐘,代茶飲。
如果不喜歡山楂微酸的口感,可以加入少許茶葉平衡口感,還有生津潤燥之效。不同的茶葉適合不同人群,綠茶清熱,適合平素胃火較旺者;紅茶暖胃,適合平素脾胃虛寒者;茉莉花茶疏肝解郁,適合肝氣郁結者。
養胃驅寒的益脾餅
《本草通玄》曾盛贊白術為“補脾胃之藥,更無出其右也”,紅棗健脾益氣,雞內金消食化積,干姜溫中散寒,共同制成小餅進食,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健脾養胃的作用。
原料:白術30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克,干姜6克,面粉500克,食鹽適量。
制法:將干姜和白術放入紗布袋中,同紅棗一同煎煮1小時;去掉藥袋,紅棗去核搗泥后,與面粉、雞內金粉一同和成面團,再將面團分成合適大小制成薄餅,烙熟即可食用。也可以在制作時添加紅糖、桂花等。紅糖具有補中緩肝、和胃降逆的作用,而桂花具有暖胃止痛的作用。
小鏈接:山藥食療方 養胃又美味
山藥扁豆蓮子粥
白扁豆15克,山藥15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四味共熬成粥。健脾止瀉,用于脾虛泄瀉、心悸等病證。
山藥面
面粉100克,豆粉6克,鮮山藥50克,羊肉20克,雞蛋清2個,姜、蔥、鹽各適量。將山藥蒸熟去皮,搗成泥,與面粉、雞蛋清、豆粉調勻和面,搟成面條。另將羊肉洗凈切好煮湯,放入姜、蔥、鹽,下入面條,煮熟即可食用。補益元氣,用于下元虛損的泄瀉、遺尿等病證。
山藥羊肉粥
鮮山藥200克,羊肉、粳米各150克。先將山藥去皮切成小塊,羊肉去筋膜切塊,備用。將粳米下鍋,加水煮之,待米開花時,先下羊肉,煮沸十幾分鐘后,再下山藥,煮至湯稠肉香即可;或加調料食之亦可。此粥有益氣溫陽、滋陰養血、健脾補腎、固元抗衰的功效,可作為脾腎兩虛的食療補方,尤其適宜小兒、年老體虛氣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