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君
漢語中有個很有趣的命名方式,就是常用“大”和“小”來命名一組相關的事物,比如人物關系是兄弟姐妹的,年長的稱“大”,年幼的則稱“小”。中國作家張天翼先生有一部著名的童話作品《大林和小林》,從書名就能判斷出是兩兄弟的故事。
二十四節氣中,用“大”和“小”命名的節氣也不少,比如小暑和大暑、小寒和大寒、小雪和大雪,但惟有小滿這個節氣,沒有對應的“大滿”。那么,作為夏季第二個節氣的小滿,它的命名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
“滿”字是個形聲字,從水,?聲。它和“瞞”、“螨”都有相同的聲符,因此這些字的讀音也相近。“滿”最初表示的是水滿了,后來指飽滿的意思。“小”則表示程度,正如“小瞧”“小看”里的“小”表示對別人的重視程度不夠是一樣的用法。合起來,“小滿”指的是一種慢慢趨向飽滿,但還沒達到最高程度。那么,是什么飽滿了呢?
關于這一點,民間有不同的說法,這主要與小滿時節中國南北兩地的氣候差異有關。在南方,這個時節降雨多、雨量大,因此民間有“小滿小滿,江河漸滿”的說法,認為小滿的得名和江河漸滿有關。在北方,“小滿”是指農作物顆粒的飽滿程度,因此又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說法。
從谷物的角度看,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慢慢飽滿,但還沒有完全成熟,因而稱為“小滿”,但農作物總歸有一天會完全成熟,為什么沒有“大滿”一說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跟中國文化有關。在古人對事物的觀察中,他們發現過滿往往會帶來虧損。比如水滿就會流溢,月亮圓滿就會虧缺,變成月牙,因此謙虛是中華民族歷來所倡導的美德。在我們的古書《尚書》中,就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說法,意思是驕傲的人一定會招來失敗,謙虛的人則會獲得益處,以此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太自滿。所以,“滿”在中國的文化中就有“驕傲”的意味,不敢太過自滿,因此在節氣命名中沒有“大滿”。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有一首《小滿》詩,詩中描繪了這樣的風景:“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小滿時節,夜鶯在茂密的柳樹枝頭啼鳴,明月掛在天上,照亮夜空。這個時節詩人最愛看的是田壟前的麥子,它們在風中輕輕搖曳,微笑地看著飄落在地的花瓣。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小滿時節百花漸落,麥子茁壯成長的景象。
小滿過后便是芒種,一般在每年陽歷的6月5—7日。芒字由“艸”和“亡”兩部分組成。“亡”是它的聲符,提示讀音,正如“忙”“盲”這些字中的“亡”一樣。可能你會說,“亡”和“芒”的聲音不相同啊。我們這里說的語音相同,指的是過去造字時代。語言都會發展演變,慢慢地,“亡”和“芒”“忙”“盲”這些字的語音就有了差別。
“芒”字從艸,所以它的意義和植物有關,最初指草本植物種子外殼上的細刺,比如麥芒就是麥粒外面的細細的針狀物。后來“芒”還表示其他尖細的芒狀物,如針芒,就是針尖;鋒芒,就是刀劍的尖端,后來也比喻人的銳氣。節氣是和農業相關的,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中的“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農作物,如麥子、水稻等。
“種”是個多音字,如果讀作zhǒng,“芒種”指有芒的谷物,“種”作“種子”講。如果讀作zhòng,“芒種”指種植稻、麥這些有芒的農作物,“種”作“種植”講。作為節氣名的“芒種”,有個諧音叫“忙種”,意思是這段時間要忙于種植。正如古人所言:“五月節(芒種),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推測作為節氣的“芒種”讀作zhòng。芒種時節,恰好麥子成熟,同時又要開始播種新一輪的稻谷等農作物,因此得名,正如農諺所說“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
陸游在《時雨》詩中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農忙場景:“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在南方,芒種時節恰好是連日下雨之時,鄉人們都抓緊時間在田野中插秧。用新收的麥子所做的飯食清香美味,耳邊不時傳來農作時的民歌。
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最適合農作物的播種和移栽,一旦過了這個時間,播種就很難成活,這就是民間所說的“芒種不種,過后落空”。對于南方而言,也意味著梅雨季節的到來。此時梅子成熟,陰雨連綿,因此也被稱為“梅雨”。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的梅子可不是我們夏季吃的楊梅。成熟的楊梅是紫色的,而梅子此時正是由青變黃,故而有青梅、黃梅之說。因為這特殊的時節,既是梅季,也是雨季,所以古詩詞中往往一寫梅子,就會寫天氣情況。
比如宋代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梅子成熟時,顏色變黃,因此稱為黃梅。這個時節天天下雨,長滿青草的池塘邊,傳來陣陣青蛙聲。已經半夜了,還沒見到約好的客人。閑來無事,輕輕敲打棋子,看著燈花一朵朵落下來。這是一幅非常恬靜的夏夜圖,你似乎能聽到雨聲、蛙聲。
反之,黃梅季節,如果是晴朗的天氣,也會被詩人記錄在筆下。比如宋代曾幾的《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梅子成熟時,竟然每天都是晴天。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又走山路前行。回程的道路兩邊綠樹成蔭,和來時的風景相比毫不遜色,而且增添了幾聲黃鸝的清叫。在這首詩中,首句就讓我們讀到一種意外的驚喜,沒想到黃梅季節也有晴朗之時。整首詩自然明快,富有生趣。
芒種時節是梅子收獲的季節,因此民間有煮青梅的食俗。其實也是因為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因此將新梅洗凈后烹煮,或加糖,或加鹽。煮熟后的梅子可以作為食物的佐料,也可以在里面加入甘草、山楂、冰糖等一起煮,這樣就制成夏天著名的飲料——酸梅湯。
芒種節氣在六月初,這時百花大多飄落,因此各地又有送花神的習俗。我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就記錄了這一習俗。女孩子們用花瓣和柳枝編成轎馬,用彩線系在樹上或花枝上,感激花神帶來的美,盼望來年再相會。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國文字整理與規范研究中心)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