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鴿
讀者提問:
王麗麗家住鄭州,是一名健身達人,每天晚上都要在小區內的健身跑道上跑步。這天晚上9點多,她跟往常一樣,在小區內跑步,見到鄰居張大姐牽著狗迎面走來,避讓不及,被狗繩絆住,一下子摔倒在地。看王麗麗疼得齜牙咧嘴,周圍鄰居趕忙將她扶了起來。她活動了一下腳踝,感覺有點疼,試著慢慢走了兩步,覺得沒啥大問題,就直接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王麗麗發現腳踝的疼痛絲毫沒有減輕,便自己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訴她,她腳踝內部有瘀血,最好外敷藥物,臥床休息幾天。
拿完藥回來后,王麗麗算了一下支出,聯系鄰居張大姐,希望張大姐賠償她醫藥費、交通費、誤工費等共8000元錢。張大姐剛開始還覺得絆倒王麗麗挺不好意思的,可一看要賠這么多錢,態度立馬變了,認為是王麗麗晚上跑步太快,自己不注意才摔倒的,應該自己承擔責任。無奈之下,王麗麗將張大姐訴至法院,要求張大姐賠償損失。
請問,王麗麗能否獲得法院的支持?
律師解答:
鄭州市2021年11月27日新修訂的《鄭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養犬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加強對犬只的看護管理,確保犬只不得妨礙他人的人身安全、休息和生活,不得妨礙公共衛生。第18條規定,攜犬出戶時,應當攜帶養犬證、具備犬只標識,對犬只束犬鏈并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牽領,犬鏈全長不得超過1.5米,應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另外,不得進入火車站、地鐵站、汽車站、機場、廣場、公園、運動場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檔案館、城市展覽館、游園、商場、飯店、露天餐飲夜市、影劇院、歌舞廳、浴池等公共場所。此規定是為了規范養犬人在公共場合應對犬只采取恰當的管理措施,以維護犬只所在公共場合的安全性和適宜性,保障公共場合中的其他人不受潛在的威脅。可見,養犬人在攜犬外出時,對行人有合理的避讓義務。
在上述案件中,張大姐在小區遛狗,雖然對犬只使用了束犬鏈,并且由其本人牽領,但是她遛狗的地點為小區的跑道,晚上鍛煉人員較多,人員密集。張大姐作為狗的主人,應盡到合理的注意、避讓義務,防止對他人造成危害。事發時,張大姐未及時采取避讓措施,致使王麗麗被狗繩絆倒摔傷,張大姐存在一定的過錯,按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王麗麗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小區跑步時應留意周圍的環境,對自身安全負責,及時避開危險。她未盡到自身的注意義務被狗繩絆倒,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輕犬只主人張大姐的責任。綜上,法院最終判定張大姐承擔70%的賠償責任,王麗麗自行承擔30%的損失。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