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瑜
【摘要】針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以《簡·愛》閱讀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形成閱讀名著的內在動機,真正地愛上閱讀名著。讓“名著導學”成為教學中的“小事”,也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良好的閱讀素養是學生更好地生存、生活、工作和學習其它知識需求的基礎,而具有良好的閱讀素養還能使他們更加從容、自信地與他人交流、相處,從而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名著導讀在部編版教材中享有重要的地位,旨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那么,應該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名著導讀教學呢?
自1920年以來,語文教育學家就紛紛開展了廣泛的閱讀教學研究。這些研究都在不同方面為名著教學提供了方向,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在名著教學中要注意:重“質”與重“量”;重“興趣”以達到重“自覺心”;重“完整性”與重“自由”相結合。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進入課堂,影視資源更是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喜聞樂見的教學材料之一,但至今對于眾多語文教師來說,如何把影視資源恰到好處地融入名著導學的教學中仍然是一個難題。
一、短視頻,大容量
“為了學習而閱讀”,使學生全面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自覺完成、樂意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學習就不是一件難事,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在快樂中完成學習任務呢?對于名著閱讀而言,名著閱讀內容多,篇目多,尤其像《簡·愛》這一類外國名著,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等因素,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有限,在把握名著思想、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難度,“整本書閱讀”更是難上加難,如何使學生愛上這些書呢?這就需要教師搭建好學生與名著之間的橋梁。
在講授《簡·愛》時運用短視頻,能有效拉近學生與外國名著之間的距離。課前,教師提前收集、提煉本書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和時代背景的相關短視頻,并且根據書中的精彩或者重要的情節,找到相關的精彩片段,課前通過學生平板發送這部名著的相關微課,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觀看這些微課,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名著的中心思想,極大地提高導讀的質量。在課堂中,則聚焦《簡·愛》中的經典片段。一方面,比較原著與視頻的不同表現形式,雖然視頻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聽刺激,但是學生閱讀原著,體會的內容更為詳細、帶來的體驗也更奇妙;另一方面,通過片段反映出主人翁的性格特點。短視頻的使用不僅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在課前與課中聚焦名著中的重要問題,并且吸引學生課后在原著中找到更多的精彩的片段進行閱讀,這就更有效地進行了“導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閱讀的功利性,從“要讀”“應該讀”轉變為“愿意讀”、“自覺讀”和“快樂讀”。
二、精選段,大延伸
名著導讀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教師在選取名著中的關健選段視頻或微課中運用此視頻就要做到精細、精練、精準,選取的短視頻要畫面清晰,能有效吸引學生觀看,并且通過進一步地剪輯和提煉,使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達到突出重點的效果。
《簡·愛》是一部外國名著,學生的閱讀難點和痛點就在于其認知水平有限,他們不了解年代久遠的社會文化,更不了解外國的國家和社會文化,想要引導學生高效地閱讀這本名著,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方可清晰深入地進入角色。簡·愛是書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位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女性,我們看到了她對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和理想的追求,更看到了新時代女性爭取人格獨立、精神平等、勇于追求愛情幸福的形象,這正是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本書的主旨。如何使學生一步步走近簡·愛,簡·愛究竟經歷了什么事情,才形成這樣的品格?筆者就通過相關微課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名著大概內容、社會背景和作者生平,通過這部名著的電影剪輯制成的短視頻,帶領學生在課堂中感受關鍵的情節,無形中提升了學生想要了解名著的欲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內在動機。
這節課的教學設想是通過簡·愛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同女性人物,在深刻理解了簡·愛這一人物,我們可以拓寬到其它的名著作品進行對比閱讀,這樣更好地使學生進行聯動性的思考。
例如:一、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練習。
甲:“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 ……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么橫切別的車,什么故意拐硬彎,什么別扭著后面的車,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
乙:“別人為求一個新的職位是怎么做的呢?…那他們靠的是什么辦法呢?”……“凡是求職的人總是登廣告,你一定要到《XX郡先驅報》上去登個廣告。”
思考:聯系兩部作品,簡要分析祥子和簡·愛對待命運的態度有何不同。
精選段,大延伸。更好地促使學生對不同國度、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人物的描繪與不同社會背景下人物的遭遇的理解,與我們現在的生活進行對比,產生跨時空的共情,更有利于學生獲得深層次的理解。
三、小任務,大體現
以《簡·愛》為例,進行任務式驅動閱讀。現在學生很喜歡刷短視頻,引導學生上網搜索一些與名著相關的短視頻觀看,這種閱讀方式直觀,用時短。課前,筆者讓學生對該名著進行整體內容的視頻簡介的資源搜索,包含整本書的內容簡介、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并且通過下載或錄屏的方式獲取資源,以便相互分享、交流。學生可以比較自己和教師找到的視頻的異同之處,從而獲取更全面的信息,也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課后,要求學生在一至兩周內進行第一次閱讀,完成閱讀后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如下任務:根據書中的情節,了解主人翁的故事情節和相關人物的性格分析,通過這些人物對簡·愛的關鍵性影響,讓學生分小組跳讀《簡·愛》,根據時間、地點的轉換,制作簡·愛的成長經歷思維導圖,這既可以展現學生美術的功底,也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這節課中,筆者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任務驅動,增加課堂的容量,充分利用課堂的40分鐘,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通過不同名著選段的鏈接,與簡·愛對待命運的態度與其愛情觀進行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國度女性的發展,人格魅力的形成,使學生更直觀、更有梯度地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四、小操作,大收獲
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有效融入信息技術的相關資源,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還能拉近學生與名著之間的距離。教師通過任務驅動,促使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也樂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在此過程更容易理解、掌握名著中的內容與思想。通過小小的操作,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效果。古人云:“教學相長。”學生在收獲的同時,我們作為教師也受益匪淺,在搜索、提煉、剪輯視頻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術技能,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增長了見識,了解了名著中更詳細、更深層次的內容,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產生了更多了思想火花,得到不一樣的啟示,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成長、成熟、成功。
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名著導讀”應該少一點功利性,多一點引導和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閱讀體驗,讓學生形成閱讀名著的內在動機,真正地愛上閱讀名著。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筆者有時會遇到細微的、難以解決的事情,但通過不斷努力,會有更好的發現。科技的不斷發展也會為我們搭建更好的平臺,讓“名著導學”成為教學中的“小事”,也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相信只要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創新,那么我們就會得到很好的收獲。“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與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ZC2021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鄭紫軒.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影視資源運用的案例研究[D].寧波大學,2019.
[2]周琪.讀《簡·愛》——評析簡·愛抗爭的性格[J].文教資料,2007(19):94-96.
[3]倪剛,付冬薇,甘紀亮.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驅動問題的設計與應用[J].初中語文教與學,2022:42-47.
[4]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王文惠,簡·愛性格的另一面——以女權主義批評解讀夏洛蒂的《簡·愛》[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