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南亞進入后殖民時代和民族國家的建立,華人移民企業家面臨成為“少數民族企業家”的挑戰。少數民族企業家從旅居者到定居者到現代民族國家國民的身份轉換過程是一個不斷地適應環境變化的結果。一方面他們要在市場環境中不斷爭取商業上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新的民族國家之下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跨界華商企業家在除了新加坡之外的東南亞國家都是少數民族企業家,但其卻是東南亞戰后國家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商業力量。Reid研究東南亞華人與中歐猶太人的文章[11]33-75指出,在現代民族國家背景之下,民族主義政策和文化歧視能夠影響和改變作為少數族群的猶太與華人企業家的身份認同、適應性策略和同化過程。
最近,浙江衢州的碳賬戶很火。
截至目前,衢州市碳賬戶數量已達233.8萬個。碳賬戶不僅在當地成為新風尚,同時也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但碳排放在哪兒、如何降、降到什么程度,實際操作中卻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衢州市以碳賬戶為支點,以“碳效”論英雄,全面撬動產業轉型升級、能源循環利用和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變革”。
衢州市邀請高校及科研機構展開連續數月的攻關,構建了一整套包括數據采集、核算、等級評價和結果應用的評價體系。2021年11月,衢州市在全國率先發布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地方標準——《工業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讓工業企業每一道工序的碳排放量,都有據可依。
2021年初,衢州市發布全國首個“綠能碼”,相當于為企業設立了第一個“碳賬戶”。什么是碳賬戶?簡單而言,就是建立一個記錄碳減排量的賬戶,使得消費主體的減排行為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但碳排放看不見摸不著,難以計量和核算。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具有滯后性和片面性,難以實現企業全覆蓋。要降碳,首先要精準了解各區域、各領域、各企業的碳排放情況。
如圖 1 所示,將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模式以科層式程度、理性決策程度、分工與專業化三個維度放入一個框架內加以比較,清晰地看出以情感因素為基石的動員模式離中心點最近,具有基本要素的屬性。 隨著分工與專業化程度維度越高、理性決策維度越明顯,強制主導式和交換主導式成為計劃生育政策實行的主要模式,并且動員模式逐漸成為強制模式的補充形式。 圖 1 還顯示出強制模式緊緊壓住了交換模式,明示了計劃生育政策強制模式屬于最有力的實行模式,而且目前占主導地位,那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制定的初衷就傾斜地偏重于保護政策實行者。
因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業多,衢州工業碳排放量占到全市總量的90%以上,萬元GDP碳排放強度更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2倍。對衢州而言,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降碳迫在眉睫。
衢州市為傳統高耗能行業安裝能耗采集器,實時采集企業煤、電、蒸汽、天然氣等能源消耗數值。為了讓數據更立體全面,衢州市還打破發改、經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如此一來,不僅數據采集頻率從一年縮短至15分鐘,覆蓋面也擴大到1100多家規上企業,數據顆粒度不斷變細。
②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責任制,明確市、縣政府行政首長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負總責,按年度考核監管;定期公布流域水量調度責任人,確保水資源調度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數據精準是碳賬戶的生命力所在。大數據的運用,讓企業碳排放這筆“糊涂賬”,終于能算清,實現了碳排放能計量、可核算。
能耗采集器還有預警功能,一旦哪天或者某個節點的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就會發出預警提示。根據超標程度不同,分別顯示“黃碼”“橙碼”“紅碼”,企業碳排放達標就顯示“綠碼”。
經過半年多探索,碳賬戶有了升級版,衢州率先在全國集齊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碳賬戶。截至目前,接入碳賬戶的工業企業已有2392家、能源企業94家、交通領域企業55家、建筑主體109家、農業主體845家,居民碳賬戶233.8萬個。

在此基礎上,衢州市還依托單位產品產量碳排放強度、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單位稅收碳排放強度等3個指標,為企業貼上了“紅色”“黃色”“淺綠”“深綠”4種不同顏色的碳排放標簽,以區分碳排放等級。
衢州地處浙江西部,是浙江重要的生態屏障。同時,衢州也是浙江傳統重化工業基地,重化工行業在全市工業中的占比接近七成,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一直較為突出。
家底摸清了,下一步就是要將采集到的煤、電、天然氣等數據轉化為碳排放數據。但問題是,數據采集以及核算標準和依據是什么?
好歹他們勤勞的本色不變:楊秋香該忙家務活兒還忙家務活兒,有時她也到超市幫忙干點雜活兒。楊力生該接待往來客戶,還是熱心地接待往來客戶,夫妻二人各盡其責,但就是誰也不肯先理睬誰。
以工業為突破口,衢州已經形成農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居民生活碳足跡核算與低碳行為引導等6大理論方法學,分別對農業種養殖大戶、能源企業、重點公共建筑等進行量化核算、評價貼標。
楊福旺說:“天脊化肥的這個特性對農業生產的效果很明顯。比如今年內蒙古的玉米很多出現倒伏,但是用了天脊化肥的就沒有倒伏;包括今年春天蘋果、獼猴桃出現凍害,但用了天脊化肥的果樹凍害就相對輕一些,這是因為有了中微量元素的補充,植株更加健壯,抗逆性更強。”
碳賬戶建立起來后,如何更大程度的發揮政策激勵作用?這就需要拓展數據應用場景。從目前來看,碳賬戶金融是其中最為成熟的一個,也是低碳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作為“能耗雙控”主抓手,衢州碳賬戶開發以“碳效論英雄”,從金融政策激勵入手,擴展到稅收征管、企業用電指標配額、個人吃穿住行等。依托碳賬戶,衢州開發了碳金融“云上超市”“工業減碳貸”“碳融通”等30個低碳金融產品,企業憑借“碳征信報告”,即可享受最高為正常額度1.5倍提額系數的貸款和相關稅收優惠,同時在利率定價、信貸審查和用信管理等方面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碳賬戶金融,指的是以碳征信為核心,引導商業銀行圍繞制度、流程、產品三個關鍵環節進行優化升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商業銀行投融資業務碳排放核算也由此實現可操作、可計量、可驗證。
從可操作層面來說,衢州市建立了企業碳征信制度。通過采集、整理并保存企業的碳賬戶信息記錄,包括企業用能結構、碳排放信息、貼標結果三個維度,得到碳征信報告。在獲得企業授權后,商業銀行可通過“衢融通”平臺查詢和使用。
通過碳賬戶金融,商業銀行一方面可以借助碳征信報告全面掌握企業碳賬戶信息,確定支持對象;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衢融通”平臺的碳賬戶算法模塊測算企業碳排放數據,進行貸前碳效分析,提高信貸審批效率,為差異化信貸政策提供依據。
對傳感器提供的信號評估和處理是生產高質量注塑件的先決條件,當然高精度注塑模具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想要使生產部件公差小于30 μm,就必須使用誤差低于10 μm的注塑模具。此外,還需要用于模具補償的測量傳感器,例如Carl Zeiss工業測量儀器公司就為此發開了一種用于表面反饋的創新軟件。
以衢州市一家制造企業為例,碳征信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該企業總碳排放量為3.7萬噸,貼標結果為“淺綠”。根據碳賬戶算法模塊測算,企業新技改項目實施后,CCUS(碳捕捉、利用與封存)能力從每年1.5萬噸提高至3萬噸,碳中和率從20%提高至39%。根據上述碳效分析,一家商業銀行的衢州分行為該企業發放“綠色減碳貸”500萬元,貸款利率優惠30個基點。
(setq RESULT (vlax-invoke (vlax-get (vlax-get mynote 'PARENTWINDOW) 'CLIPBOARDDATA) 'SETDATA "Text" STR))
“人手”一個碳賬戶,精準“碳畫像”,衢州探索出了科學精準降碳的有效路徑。
三、深入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市用水“減量提質”效果明顯。印發實施《深圳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配套出臺全市用水總量分配方案和責任分工與考核細則,用水總量和效率穩步優化提升。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一期工程,投入18億元,用3~5年時間對全市居民小區用戶供水設施進行改造,力爭早日達到供水水質新國標要求。預計全市年用水總量19.1億m3,同比下降1.7%,萬元GDP水耗繼續下降。2013年深圳市獲“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稱號。
從可計量層面說,商業銀行可通過前后兩期碳征信報告的比較,對投融資業務開展貸后碳效評估。碳賬戶金融實現了碳排放的可計量,從而為商業銀行環境信息披露和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從可驗證層面來說,碳賬戶金融由于數據準確、核算科學,從而保證了碳核算結果的自我可驗證,無需第三方機構的驗證。
碳賬戶金融本質是從“碳維度”對經濟主體的價值評估,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金融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從而真正實現“碳效論英雄”。
但也有人更喜歡短篇。相比之下,他們的理由就要簡單得多:“忙,沒時間,太長了不想看”、“費腦子,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還得回頭再看,累”……
截至目前,衢州市碳賬戶貸款規模達102.14億元,撬動企業投入減排減碳技改資金達30億元。
碳賬戶的實質就是大數據,而大數據關鍵在應用。應用場景越豐富,碳賬戶的使用效率越高,對降碳的貢獻就越大。
衢州碳賬戶開發,從最初的金融政策激勵入手,已經逐漸擴展到稅收征管、企業用電指標配額、個人吃穿住行等領域。
2006年5月20日,湖南省鳳凰縣、貴州省雷山縣由于其獨特的苗族銀飾鍛造技術,順利入選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目前,衢州市個人碳賬戶已覆蓋全市233萬戶居民,占衢州市戶籍人口的90%。對于個人碳賬戶,銀行也在嘗試依據標簽分類發放信貸。比如,衢江農商行創新推出“點碳成金貸”,根據個人“低碳”生活產生的碳積分,將客戶分成“深綠”“中綠”“淺綠”三個等級,在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辦理流程等方面提供差異化的優惠政策。
據人民銀行衢州市中心支行數據,截至2022年2月,個人碳賬戶發放貸款3937筆、金額10.9億元。自個人碳賬戶建立以來,累計減少個人碳排放9510噸,走出了一條居民生活低碳理念引領之路。
在衢州,這樣多跨場景應用層出不窮。去年12月,“衢州市用能預算化管理應用場景”上線,這是浙江首個基于能耗產出效益評價的用能預算化管理數字化產品。依托該應用,衢州能源管理部門可以對接入系統的某一具體區域、行業、企業的能源消費總量、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追蹤、管理,分析能源消費綜合情況,及時監測預警,便于管理部門和企業提前做好能源消費總量調控。
2021年底,衢州市柯城區上線“零廢生活”數字化應用場景。該區制定《居民碳賬戶—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碳減排工作規范》及核算標準,可計算出居民每次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碳減排量,并按比例轉換成個人碳積分,讓居民綠色環保行為被量化。自“零廢生活”數字化應用場景試運行以來,已有活躍用戶9.2萬戶,累計回收生活垃圾1.34萬噸,實現碳減排1.81萬噸。
同時,衢州其他地方也創新不斷:開化農商行與縣林業局聯手,將全縣286.6萬畝森林資源附著的碳匯價值作為質押標的,推出“零碳相伴”貸款產品,推動當地山村油茶基地改造;常山縣“兩柚一茶”也搭上了減碳快車……截至目前,衢州碳賬戶各子應用列入省級碳賬戶建設相關模塊試點項目5項。
通過對碳賬戶的全方位應用,“十四五”期間,衢州碳排放強度有望下降19%。衢州正在形成“持久、普遍的綠色生活方式”,為浙江乃至全國探索提供了低碳發展的“衢州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