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酒店集團董事長
一直以來我都信奉,唯有專業化才是企業成功的法寶。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朋友多元化成功的故事,在不斷地沖擊我的這個信念。是我的固執和保守讓我看不到真相,還是多元化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呢?如果得出錯誤的結論,要么會失去許多本該屬于你的機會,要么會因自己的動搖影響了專一。
當前,多元化做大做強的不在少數,比如李嘉誠等。中國的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會涉足房地產,不管他們原來是做服裝、做建材市場還是做國際貿易的。
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懂得網羅人才,懂得運用資本市場,懂得運用各種管理工具和技術手段,也學會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這些企業家本人的精力都極其旺盛,工作亦非常勤勉。就像我認識的一位上海企業家,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依然精神頭很好。晚餐二兩白酒過后,依然神采奕奕。
在機會很多的階段,不管是金礦還是煤礦,都在地層表面,稍微挖一挖就是財富,因此許多企業家的多元化戰略并沒有錯。籃子里有許多蛋,總比只有一個蛋要好,不僅可以賺取更多財富,抗風險能力也強。
但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整頓、發展,將每一塊業務都做好、做強。在這一階段,他們可能會面臨許多風險,因為很少有人能在涉足的每一個領域都獨領風騷。強中自有強中手,通過充分競爭,大部分人會自愿或不自愿地集中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這就是“專業化”的開始。
要永續經營,只有靠專業化。優秀企業家是稀缺資源,業務過于多元,這種優秀必然被稀釋,也就成了平庸。而且不管精力如何旺盛,不管多么勤勉,我們畢竟還是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親力親為式的疆土擴張是有邊界的,而專注和強大的專業實力則能建構更有競爭力的壁壘。未來,品牌、規模、資本、專業人才會是更加關鍵的生產力要素,這些要素全都導向專業化的要求。最終趨勢會給人壓力,迫使企業家選擇更專業化的路徑。
對企業來說,從初創期到發展期,再到穩定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不同階段都有這個階段的核心矛盾要解決: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策略。


如果是一個初創企業,首先要做大,迅速占領地盤。
在初級市場,你如果不能迅速占領地盤,很快就會被別人消滅。這和打游戲一樣,沒有地盤就沒有機會生存下去。我自己也是用這樣的策略來做的。
研究區位于大東山—桂東EW向構造帶與NE方向構造的復合部位,沿兩構造帶均有與成礦關系密切的燕山期巖漿巖侵入。侵入巖主要有大東山、高山和寶山黑云母花崗巖體,此外有出露規模較小的下塘黑云母斜長花崗巖體、下塘爆破角礫巖筒、一六巖脈群和玄武巖脈等。區內礦床的空間展布主要受構造巖漿活動控制,金屬礦床類型為巖漿熱液型礦床(主要有巖漿礦床、接觸交代型礦床、熱液礦床)。
華住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個策略就是120%的速度,80%的質量,首先要搶地盤。第二個策略是,占領中心城市,搶一二線城市的地盤。當這些地盤都搶完之后,我們定的策略是95%的質量,95%的速度。
企業到了平臺期,首要任務是做強,你占領了地盤后,要趕緊補課。在這個時代,這是一個很有效的配方。
對于今天的房地產商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搶地盤——地盤搶得越多,死得越快。萬科的轉型是很好的例子,它從開發商轉到運營商——運營商實際上是一種深耕的發展模式。過去把房子造好賣了,賺了錢走人;今天不是,房子造好了,還要做物業管理、商業和酒店以及商場管理。
很多地產商在做酒店品牌,實際上是在新的業態和形勢下,把企業做強的策略。過去大家通過賣房掙錢,現在則是做更多的服務,更深入的了解和挖掘。這個時代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先圈地,然后再做起來。
我很欣賞日本人30年只做一個壽司的精神,但這種模式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很難生存得好。當你不夠“大”的時候——地盤不擴大,你在變強之前就會被人消滅。
我說的消滅不是指這家店關門,而是比如說,有20家創業企業,前3家拿到錢的能夠活下來并發展壯大,后面沒有拿到融資的17家慢慢變成小的生意或者倒閉。人才也一樣,當你做得不夠大的時候,人才不會來,大多數人才都是到大企業去。
另一方面,沒有強,也不可能大。對于建筑而言,強有力的梁和柱很重要,它們可以支撐整個大結構。所以,當你要做大的時候,也要做強。
在酒店行業,早期拼命圈地,后期粗制濫造,隨意加盟,到最后規模是大,但問題層出不窮。華住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遭遇消費者投訴,加盟商抱怨不掙錢。
當品牌處于危機之中,很多人的選擇和我不一樣,他們可能會退縮。但對我來說,如果我們不挽救這個行業,可能就沒有人去挽救了,中國可能就沒有自己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了。所以我們投了很多錢,花了很多精力,甚至犧牲了短期利潤重新改造和升級直營店,并鼓勵加盟商升級加盟店。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單店的營收現在開始往上走。
一味做大并不稀奇,但增速能不能持續?做大之后能不能保持?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任何一個商業形態和品牌都會經歷典型的曲線發展過程,從出現、成長到成熟、衰敗。怎樣讓企業發展的曲線此起彼伏?我的想法是,在出現向下趨勢的時候,要找到一個新的函數、新的動力、新的方向再往上走,直到下一個波峰,以此類推。這樣的企業一定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既強又大才能成長為世界級的霸主。
經濟型酒店發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經圈完了地,再往下發展是保持子彈平飛的過程,不太可能再突飛猛進。所以我們找到了一條新的曲線——中檔酒店。我們的中檔酒店有五到六個品牌,幾年前中檔酒店的利潤在整個集團中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但目前其貢獻了集團三分之一的利潤,很快會占一半。
隨著中檔酒店越來越多,我現在思考是,怎樣靠管理合同掙錢。過去大家靠直營掙錢、特許掙錢,但全球大的酒店集團都靠管理合同掙錢,所以我醞釀、培育高檔品牌,希望和萬豪一樣,通過管理合同來掙錢。
華住創立了一個品牌叫禧玥,第一家店開在上海的徐家匯。我想用東方的元素、東方的美、東方人習慣的形態,給東西方人提供耳目一新的產品。
這是我看到的第三級——不單創立新品牌,還會收購、兼并合適的高檔品牌,包括豪華品牌,以此形成管理的現金流和利潤。同時我也在想集團的第四級、第五級。
當公司剛剛創立的時候,你不一定會想得這么長遠,當它已經略有規模,略有起色,你就要考慮你的第二級、第三級在哪兒。企業的經營者一定要考慮得很遠,才有可能讓企業不斷變大變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