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文
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建立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能第一時間進行家校溝通。因此,家長和老師要擰成一股繩,只有彼此信任、支持、互相“補臺”,才能攜手教育好學生。

隨著微信群功能越來越完善、使用越來越便捷,學校老師都建立了班級家長群。老師每天會在群里發布學校的活動安排、班級課程安排、各種通知等,不僅有利于班級管理,而且可以讓家長更有參與感,并能在第一時間對孩子的學習進度、課堂表現等有更清楚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及時調整家庭教育策略,更好地配合老師“雙管齊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作為班主任,筆者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開始流傳著關于家長微信群的“調侃段子”和“吐槽視頻”。比如,“壓垮一個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有了家長群,時刻都是‘家長會’?!边@樣的言論讓家長群變成了尷尬的存在。雖然有個別有悖師德的老師利用微信群發一些不當信息,甚至給家長“布置”額外任務,讓家長非常反感,但是建立班級家長群的初衷和目的是為了教育,不能因噎廢食。那么,老師該如何指導家長有效利用家長群達到輔助教育孩子的目的,而家長又該怎樣維護自己和孩子的權益呢?
老師在家長微信群里發布學?;虬嗉壍南嚓P通知、活動信息、注意事項時,要對編輯好的信息進行修改、校對,力爭一次發布清楚,避免因角度、語氣轉換、錯別字等問題引發歧義。
如果家長對老師發布的信息有疑問應及時提出,老師應收集家長問題,及時給予解答、回復,既節省了回復問題的時間,也能避免家長重復發問,耽誤彼此的時間。老師可以告訴家長,如遇個別問題,可以私信老師解決??傊?,群消息發布要以準確送達信息為目的,同時要注意節省老師和家長的時間。
如果班里有學生在征文比賽中獲獎,老師可將學生寫的優秀范文發到家長群中,還可以請獲獎學生寫一篇解讀寫作思路和方法的文章,一并發到家長群中,由家長傳達給其他學生,讓學生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起到監督孩子寫好作文的目的。
在學校的文藝匯演上,如果本班大合唱獲獎,班主任可以把在現場拍攝的視頻、照片和精彩花絮發到家長微信群中,讓家長們一睹孩子們的風采,還可以讓家長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中進行宣傳,讓孩子的親朋好友都能看到孩子平時在校的表現。
有的老師為了警告在學校表現欠佳的學生,或者提醒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教育的家長,公開在家長微信群里批評學生的不良表現,或者質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這樣會使家長顏面盡失,而且造成家長與老師的誤會與矛盾,實在是不可取的。
家長微信群不能從根本上取代老師和家長當面的溝通。如果有必要和家長談談關于教育孩子的問題,老師應該請家長抽時間到校面談,或通過家訪的形式,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開誠布公地談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的擔心、對教育孩子的建議等。與家長取得一致意見后,讓家長在家督促孩子,老師則在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實現“雙劍合璧”。
微信群的維護不僅要靠老師,還要靠群內每位家長的共同努力。對于積極配合老師工作、及時回復群內信息、熱心幫助其他家長解決困難的家長,老師要及時表示肯定和稱贊,激發家長們在家長群內發聲并貢獻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果有家長時間充裕且熱心群內事務,老師可以適當鼓勵他們維護群內秩序,對群內出現的發布廣告、投票鏈接、轉發未經證實的消息等現象進行規勸和制止,維護群內和諧。
家長進入微信群后,要及時修改群聊備注為“學生姓名+家長身份”,比如,張曉雪爸爸、宋昕然姥姥、蘇歆武媽媽等。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位成員的身份,方便老師或其他家長聯系。
有的家長在群里向老師及其他家長咨詢或回復問題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將要說的話發在群里,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容易造成群里其他家長的混淆或誤會,致使大家需要完整閱讀上下文對話才清楚是對誰說的,很有可能造成誤解。因此,家長發言或回復,一定要@老師或具體家長,以降低溝通成本,節省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年輕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還有一些隔代教育的家庭,老人對孫輩過于寵溺,在教育方面難免會陷入困境。家長可以借助班級微信群這一方便、快捷的途徑,將自己的難題拋出來,有經驗的家長可以分享成功的教育經驗,供其他家長參考。
周末或其他節假日時,班級微信群往往是靜悄悄的。家長可以在群里發一些平時看到的優秀家庭教育文章,比如,家長與孩子日常溝通的策略、二孩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等,可以供其他家長學習參考。
如果家長看了某本有關家庭教育的好書,可以將書中的章節或讀后感悟發到群里,有效帶動其他家長看書的積極性,在微信群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家長從書中汲取教育孩子的豐富經驗。
孩子在學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是表現讓家長感到很不滿意,或是與班里同學發生了糾紛、矛盾,或是覺得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不太適合自己……遇到這些問題,家長可以本著信任老師的態度,與老師和其他家長共同探討如何解決。
對于家長提出的關于學校的合理意見、建議,老師也要及時向學校反饋,及時將一些問題消滅在萌芽中,不要因為疏忽使家長和學校的誤會進一步擴大。另外,對個別有悖師德的老師在群里發的不負責任,甚至侵害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內容,家長要勇于站出來維護自身權益,可以向學校領導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進行投訴或舉報,以打擊這樣的“害群之馬”。
總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建立班級家長群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能第一時間進行家校溝通。因此,家長和學校、老師要擰成一股繩,只有彼此信任、支持、互相“補臺”,才能攜手教育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