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將策動“顏色革命”作為干預別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的重要手段。“顏色革命”慣以“反腐”“反獨裁”“改善民生”為幌子,打著爭取“民主”“人權”“自由”的旗號,搞“街頭政治”“民主運動”,圖謀實現政權更迭。其實質是美國妄圖以低成本的非戰爭手段扶植親美政權,鞏固并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跟蹤研判、及時把握“顏色革命”的新動向,對更好地洞察美國全球戰略演變、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縱觀冷戰結束后30多年歷史,原蘇東、中東和北非成為“重災區”,爆發“顏色革命”的次數最多。蘇聯解體后,美國沒有了蘇聯這個限制其地緣戰略擴張的牽制,進一步推動北約東擴、支持歐盟擴容,加速蠶食原蘇聯的勢力范圍,將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部分中東歐國家拉入西方圈子,而對另一些原蘇東地區國家策動“顏色革命”進行政權顛覆。2003年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白俄羅斯的“雪花革命”、阿塞拜疆的“橙色風暴”等無不如此。有專家認為,如果把冷戰終結與蘇聯解體比喻為一次國際政治大地震,那連續發生的“顏色革命”,就是不斷的余震。
美國策動“顏色革命”的目的,不僅是單純扶植親美政權,更是推行其全球霸權。冷戰結束后,美國“顏色革命”的一個重要目標旨在遏制俄羅斯,使其難以再與自己開展勢均力敵的抗衡。目前,拜登政府將戰略重點調整至大國競爭,對中俄進行“雙遏制”。這種情況下,美國在全球尋找對抗中俄的前沿棋子,以期擴大策動“顏色革命”的地域范圍。美國白宮前首席戰略師班農曾高調鼓噪民粹主義全球化,其目的就是推動美國在全球范圍搞“顏色革命”。
“顏色革命”不會憑空產生,需要滋生的土壤方可生根發芽。否則,美國縱有萬般手段,也難有可乘之機。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遭受重創,多數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有限、技術不夠先進,遭遇的經濟困難比發達國家會更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困頓帶來的負面效應,必然傳導至民生領域,降低民眾生活水平。在疫情長尾效應影響下,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可能在較長時間內發展緩慢,民眾生活改善難言樂觀。一旦民眾心理越過忍耐極限,在外部勢力的煽風點火下,民怨很容易成為所謂的“革命火種”。
美國雖然國內疫情、經濟、社會分裂等問題嚴重,但仍可能會利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困難,在策動“顏色革命”上加大頻率、強化力度。2022年年初,中亞最大國家哈薩克斯坦發生騷亂,起因于天然氣價格漲價,民眾示威游行演變成暴力事件,這其中明顯有美國“黑手”推波助瀾。類似案例可能還會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繼續發生。特別是在實力相對衰落的背景下,美國將難以承受軍事干預帶來的沉重代價,會采取更多低成本手段來維持其霸權地位。“顏色革命”的“小成本、大收益”,符合美國上述策略原則。
互聯網是美國策動“顏色革命”的重要工具。發展中國家互聯網普及率和青年網民人數不斷增加,放大了互聯網的政治宣傳效應。美國利用互聯網輸出西式民主價值觀,向目標國民眾灌輸“大選=民主”等思想,不斷侵蝕意識形態陣地。西方人士通過網絡將觸角深入到最基層的“草根”,一些發展中國家所謂的“憤怒青年”被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上傳播的信息所影響和左右,進行網絡集會、網絡串聯、網絡請愿等政治活動,不自覺地充當了“顏色革命”的馬前卒和排頭兵。這些“民意”賦予了“顏色革命”所謂的“合法性”。
利用信息技術進步成果,美國加大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的力度,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策動“顏色革命”中所具有的作用,從網絡動員、政治宣傳、組織串聯延伸至分析把脈民眾心理,搜集和掌握目標國社會心理和輿論動向,幫助反對派調整策略、改進戰術,以增強相關活動規劃的精準性。互聯網的跨國性、滲透性以及信息技術不斷升級,將持續增加各國防范“顏色革命”的難度,需要引起警惕。
“影子推手”,以無形之手資助、拉攏和培養親西方的反政府人士。一些非政府組織打著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生態保護、宗教慈善等幌子掩人耳目,干著社會政治滲透、培養代理人、建立指揮中心等勾當,向目標國民眾宣揚所謂西式民主優勢,隱秘開展意識形態滲透。
隨著“顏色革命”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作用日益上升,美國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重要表現是情報機構在“顏色革命”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在目標國建立間諜分支網絡,或者幕后指揮非政府組織,或者情報人員直接隱身于非政府組織中,這些被稱為秘密的“沉睡”網絡,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激活。“顏色革命”中上街游行的民眾表面上看是“烏合之眾”,其后卻有情報機構的“技術指導”。
以2022年年初哈薩克斯坦爆發的大規模騷亂為例,騷亂具有明顯的尋找目標、集結、攻擊和分散的組織痕跡,這是西方情報機構經常使用的“網絡蜂群”戰術。這種戰術的最大特點是,不必經過點對點的籌劃、控制,就可以形成復雜的結構,體現了在西方教官指導下經過長期高度職業化訓練的最新“成果”。
伴隨美國實力衰落而來的是霸權焦慮,其重要目標就是遏制新興國家發展。“顏色革命”實質是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工具,目的不是真正爭取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是為了扶植親美政權并實現本國戰略利益。所謂的民主化被簡化和歪曲為“親西方”“親美國”,民主本身的原則卻被拋棄。因此,“顏色革命”是國家安全之敵、動亂之源、人民之禍。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外來風險挑戰,堅決捍衛政治安全利益,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鄭東超,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