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華
1905年7月3日,湖南武備學堂及其附屬的兵目學堂運動會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校場坪舉行。這是湘省第一次運動會,距今已有一百一十七年,詳情鮮為人知。偶見《長沙日報》殘報,發現數則珍貴史料,可以稍見運動會盛況,更難得地發現了青年蔡鍔曾經參與其事。
當天早上七點,運動會準時開幕。湘省官方非常重視,巡撫端方帶領一眾文武官員整裝入場。來賓和觀眾也十分踴躍,有來自省垣各公私學堂的教員和學生,有社會賢達、知識者和商人,有普通城市居民,還有駐湘的外國官員和僑民,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遠處的城墻上也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只見人頭攢動、密密麻麻。運動場看起來布置得頗有章法:校場坪的中心位置設立主席臺,大清國國旗高高飄揚,各外國國旗布置在周圍;主席臺旁邊有軍樂隊,前方是獎品陳列處和頒獎臺,四周用繩索和欄桿隔離。主席臺往外布置了各種體操架和障礙物,再往外是跑馬圈與競走圈,也都用繩索圈起來。設置了十余座彩棚招待賓客,正中為官員廳,右為洋客廳,再右為學員廳,左為客廳,再左為女客廳;旁邊劃定區域供各學堂學生、各營兵丁站立。圈子之外,還有生意人所設立的茶棚、瞭望臺,可算是現代體育運動會商業化運營的萌芽。
比賽開始,指揮員、審判員(即裁判員)、設備員、會計員、賞品管理員各司其職,運動員按照項目、順序依次參賽。每進行一個項目,巡撫端方等軍政大員都要上前仔細察看,對運動員好言鼓勵一番,精彩之處觀眾鼓掌贊美,一時賽場上士氣高昂、歡欣鼓舞。比賽項目大多和軍事訓練相關,不過也有不少民間熟悉的項目,所有的項目都在報紙上提前公布:“輕乘競武、武裝競走、繪圖競走、器械體操、筆算競走、馬上刺球、刺槍、擊劍、提燈競走、跳高、戴囊競走、跳遠、奪旗競走、引繩、寫字競走、選勝競走、會員競走、來賓競走、障礙物競爭、一跳繩、二套圈、三網帳、四木柵、五獨木橋、六逾梯、七鐵絲網、八逾溝。”
與司空見慣的劇場審美不同,運動場上展示的是青春形象之上的速度、力量和技巧,且去掉了不必的粉飾,讓人耳目一新。其中最受觀眾歡迎的是器械體操和馬上刺球項目,贏得了所有人的贊美和掌聲。體操項目本身觀賞性較好,又是舶來項目,具有陌生化審美效果,自然備受歡迎。從“來賓競走”的名稱來看,應該是邀請觀眾參與的項目,意在活躍氣氛。
獎品自然引人關注,頒獎臺上陳列了十幾個品種,有茶杯、墨盒、毛筆等日用品,也不乏顯微鏡、繪圖儀器、牙刷、牙粉等新潮之物:“銀杯、記念章、表、顯微鏡、繪圖儀器、墨盒、毛筆、茶壺、茶杯、茶碗、皮提匣、信箋、各色鉛筆、牙粉、牙刷、三角板、繪圖米突尺、地理圖志。”
運動會內容和形式都新奇好看,項目、運動員和獎品附麗著科學精神和新生活的夢想,觀眾普遍反應熱烈,這在內陸城市長沙是前所未有的。只是天公不作美,忽降大雨,盛會不得不提前結束。
鮮為人知的是,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蔡鍔,時任湖南教練處幫辦兼湖南武備學堂、兵目學堂教習,組織和參與了這次運動會。1905年6月底的《長沙日報》刊載了《湖南武備兵目兩學堂第一次運動會職員名單》:“總會長:俞明頤;副會長:舒清阿、陳琪;指揮員:陳其采、陶憕孝、蔡鍔、牛云錦、詹宗瀚;設備員:陳其采、朱光奎、端木彰、牛云錦、彭秩東、梁寅;審判員:周家樹、陳其采、朱光奎、詹宗瀚、陶憕孝、蔡鍔、佐久間三郎;接待員:游捷、熊壽鵬、姜汝翼、張仲麟、曹福根、岳□□;會計員:梁寅、曹典彝;賞品管理員:謝良翰、梁寅、彭秩東。”
以上職員大多有留學日本經歷,佐久間三郎是湖南武備學堂聘請的日籍二等軍醫,運動會的內容、形式自然有西化色彩。總會長、副會長掛名而不參加具體事務,指揮員、審判員承擔著運動會最重要、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蔡鍔擔任了這兩項重要職務,是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參與者,同事如陳其采、陶憕孝、周家樹等,早于他入職或者留學日本,故名列在前。蔡鍔在日本士官學校騎兵科時,即以“體格強健、技術優長”著稱,尤其擅長器械體操及馬術,后來有同事回憶一起“彎弓射箭、踢球斗拳”的情形。時年二十二歲的蔡鍔,是湖南武備學堂和兵目學堂的體育明星,雄姿英發,精通馬術、體操,很受青年軍官、學員關注,還曾經應邀到明德學堂上體操課。當年春天,蔡鍔游覽岳麓山有詩句“從容騎馬上峰巔”,岳麓山道路陡峭,顯然對其騎術頗為自信。
本次運動會雖然只有半天,但是早有籌備,且考慮頗為周密,在巡撫端方給特用道、湖南武備學堂總辦俞明頤的札文里說得比較明白:
為札委事。照得東西各國運動會之設,所以顯精神之活潑,起學術之爭競,使各學堂教課之完缺、學程之高低皆決于眾目共觀之下,以發起教員學生之感觸力,此誠鞭策學術之善法也。我國士氣文弱、體育不尚,非設大會以振厲鼓蕩之不足以奮尚武之風,是運動會之在于我國所關尤鉅。近者京師直隸江南湖北續開大運動會,殆有深意。湘省興學稍后,而收效獨著,省垣官私學堂日增月盛,合計學生將達兩千人,初等小學尚不與焉。其進步之速,殆莫與京,而大禮缺焉不舉,未始非學界之憾事也。今夏武備、將弁兩堂學生畢業,自應于畢業期之先后先合兩學堂舉行第一次運動會,以資倡率。其官私各文學堂,除初等小學外,亦宜定期運動。俾有預備,應即以二八月為各學堂聯合舉行大運動會之期,垂為定例。開會之先,所有基地之區劃、命令之發布、會場之規則、臨事之職司、參觀之儀節、獎品之儲發,必需設立總會長一員、副會長兩員專司厥事,預為籌備,以肅規章而免錯亂。查有特用道俞明頤堪以委為湘省運動會總會長,常備新軍標統舒清阿、武備學堂監督陳琪堪以委為副會長。先將第一次運動會迅速妥籌開辦,所需經費由武備學堂先行籌墊,俟畢會后統由善后局歸墊。其文學堂之大運動會,亦由該會長一并籌定辦法,移由學務處會同傳諭各學堂遵照辦理。除行善后局、學務處外,合行札委札到該道,即便遵照會同妥籌。此札。
札文清楚闡述了運動會在教育教學上的重要意義,湘省舉辦運動會的必要性緊迫性,對湖南武備學堂、兵目學堂運動會進行了具體布置,明確了組織人員、要求、經費來源等。在武學堂之外,所有的公私文學堂除了初等小學,都要迅速舉辦運動會,仍由俞明頤負責擬定辦法,然后移交學務處,兩機關共同傳諭各學堂遵照執行。每年二、八月,各學堂聯合舉辦大運動會,要作為慣例固定下來,對以后全省學校運動會進行了制度性安排。
這次運動會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重大影響是毫無疑問的。此后,數十屆陳陳相因的全省運動會即由此濫觴。明德學堂重視體育并成為特色,這次運動會有直接的推波助瀾作用。蔡鍔早就確立了“軍國民”思想,力主強化國民體育教育,自身又具備較高的體育素養。所以,湘省第一次運動會現代色彩鮮明且成功舉辦,無疑有蔡鍔的影響和推動。端方的札文對體育教育認識較高,一方面是風氣潮流影響,另一方面也有蔡鍔、俞明頤等人的推動,大部分內容可看成是為蔡、俞代言。俞明頤是曾國藩的孫女婿,眼光開闊、識才善任,力邀蔡鍔回湘任職,俞與蔡溝通無障礙,也頗能影響端方。在運動會舉行之前,蔡鍔曾經一周之內兩次稟見端方,完全可能就體育教育和運動會建言獻策。
1905年2月到7月,蔡鍔任湖南教練處幫辦兼湖南武備學堂、兵目學堂教習,為其訓練新軍、培植革命力量的重要開端。長期以來,學界對蔡鍔這一段重要經歷因史料缺失而留白,由此可以補上一二筆,蔡鍔對現代體育的貢獻也可增加一個例證。蔡鍔何時離開長沙赴任桂林,學界說法不一,其本人的記憶也有誤差。但從此可以明確,蔡鍔應該最早是在這次運動會結束后離開的,當是1905年7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