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君
素有“癌中之王”之稱的肝癌,其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這是因為許多患者初次就診時,病情便已到中晚期,為肝癌的治療帶來極大挑戰。
想讓“癌王”不再肆虐,需要多管齊下:既要強化預防意識,斬斷“乙肝—肝硬化—肝癌”的鏈條;也要重視“早診早治”,提高早期肝癌的發現率,避免病情積重難返。
近年來,隨著免疫藥物等新的“武器”和新的治療方案被運用于“抗癌戰場”,晚期肝癌患者有望因此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存質量。
中晚期肝癌占比高,
早診早治應加強
和中晚期肝癌相比,早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近年來,隨著腫瘤“早診早治”的理念,特別是肝臟B超等篩查手段逐漸為人們所了解和接受,早期肝癌在體檢中的發現率在不斷提高,但目前,在我國初診肝癌患者中,中晚期肝癌仍占60%~70%。
這意味著距離達到抗擊肝癌的理想目標,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早診早治”的理念應該更加深入人心。目前提高早診率的關鍵措施是,要求乙肝大小三陽和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不超過半年做一次肝膽專科檢查。
對于肝癌,醫生可以采取的局部和全身系統性治療手段有很多,如外科手術、射頻消融、肝臟移植、介入治療、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方法。但目前手術治療還是對抗肝癌的最主要方式。還有一部分非常晚期的患者沒有機會做手術,只能通過各種綜合治療來延長壽命。
能夠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比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更獲益。但手術切除腫瘤并不等于萬事大吉。手術之后的復發率也很高,中期以上肝癌復發率60%以上,早期肝癌復發率為40%~50%。對外科醫生來說,除了提高切除率還要減少手術后的復發率,提高生存率。
多維度聯合,多模式序貫,為患者提供“最優解”
近5年來,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臨床不斷傳來好消息。
5年前,針對不能手術的患者,只能采取介入的方法或者口服藥物控制,總體的生存期延長效果比較有限。而近5年新的治療方案出現,特別是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進步讓人大為振奮。肝癌治療以靶向免疫治療為突破口,從手術到介入再到放療(內放射),多模式影像融合技術的消融,人工智能的引導等多學科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發展。
靶向藥物與免疫藥物這兩種系統治療的強強聯合,讓15%~30%不能手術的肝癌患者最終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這些通過靶向藥物與免疫藥物治療后切除腫瘤的患者,生存率和早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差不多。為了進一步提高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醫生進一步嘗試將其與介入治療、放療、射頻消融等局部治療手段聯合,也就是全身到局部的多維度聯合治療方案。
該方案實現的緩解率更高。國內有研究顯示,靶向聯合免疫治療再聯合肝動脈栓塞或者肝動脈灌注這兩種方式,使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可以在60%以上,疾病控制率達到90%。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原發性肝癌中國專家診療共識(2022版)》以及《肝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都把肝癌治療的模式進行了一個規范和梳理。這種“多維度聯合,多模式序貫”治療的關鍵點是需要多學科的協作。
以往肝癌治療多學科協作不是那么緊密,但是在今天系統治療以及各種治療快速發展的時代,各個學科再不是以自己的擅長來決定治療方式了,而是多學科討論,來決定如何聯合、組合,這有助于患者獲得一個“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