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嘯

溧陽旅游業發展為潛山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借鑒。圖為溧陽市南山竹海景區。
根據組織安排,我于2021年10月初來到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為期3個月的跟班學習,通過這段時間的走與看、談與問、比與找,感慨良多、收獲滿滿、任重道遠。
2021年,溧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1.3億元,是潛山的5.5倍(潛山230.1億元);公共財政收入87.33億元,是潛山的5.8倍(潛山14.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774.2億元,是潛山的13.8倍(潛山128億元)。
同為縣級市,溧陽與潛山發展差距之明顯,頗感壓力之大。溧陽能在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得益于始終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始終將強招商、招大商作為發展第一要務。
2018年,溧陽市設立先進制造經濟、高端休閑經濟、現代健康經濟、新型智慧經濟等“四大經濟”招商辦,瞄準產業龍頭和細分領域,開展精準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實現招商專業化;實行項目招引與推進“月通報、奪紅旗”工作制度,強調各鄉鎮(區、街道)年度經濟工作首要的任務就是招引工作,營造有年度任務指標的各鄉鎮(區、街道)“書記上臺講、項目公開評、紅旗搶著扛”、“獎得心動、罰得心痛”的比學趕超氛圍,實現招商全民化。
幾年下來,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溧陽引進百億項目7個,“四大經濟”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突破50%。今天的溧陽,產業規劃布局基本成型,產業規模與效益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以科華控股、上汽大通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以江蘇時代為代表的動力電池產業,以上上電纜、安靠智電為代表的智能電網產業,以布勒機械為代表的農牧飼料機械產業等工業產業經濟板塊;以塘馬村、藍城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農旅經濟板塊;以曹山未來城為代表的休閑康旅經濟板塊;以旅游1號公路為樞紐的全域旅游經濟板塊。
溧陽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需要項目,項目需要招商。
一是抓平臺。發達地區土地相對于資金、人才等要素更為緊缺,土地是我們與發達區域競爭的唯一優勢。我們要不斷夯實平臺建設,牢固樹立土地第一資源的理念,節約用地,把土地資源向大項目、好項目傾斜。
二是抓親情。安慶作為后發地區,各種要素相對于發達地區差距明顯,投資吸引力不夠。但安慶在外成功人士諸多,分布在各個領域。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人脈資源,打好親情牌,招引大項目。
三是抓龍頭。行業龍頭的成功落戶會帶來虹吸效應,其上下游及配套產業會陸續而至。我們要結合自身情況,認真研究行業領域,招引行業龍頭企業,做長產業鏈。
四是抓中介。積極引入一批高質量的第三方機構參與政府園區招商引資工作,第三方機構專業性強、信息范圍廣,與客商溝通渠道多,能幫助地方政府第一時間掌握企業擴能和轉移信息,促進項目快速落地,達成招商指標,完善產業鏈條,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碧波蕩漾的天目湖,悠悠搖曳的南山竹海,分別是國家5A級旅游度假區、5A級旅游風景區。特色農業鄉村,產業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特色鄉村等星羅棋布,365公里“溧陽1號公路”串點成線,連接該市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220多個鄉村旅游景點、23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對外快速連通周邊7個縣市,構建起“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大旅游”格局。名副其實的國家生態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長壽之鄉,80萬溧陽人與“三山一水六分田”和諧共生。
潛山與溧陽在旅游資源上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同為“中國天然氧吧”,同年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同樣擁有5A級景區,同樣在實施全域旅游發展,同樣在全力打造文明城市。溧陽很多的經驗和案例給我們的城市和旅游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一是做好規劃布局。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全域旅游,溧陽都是規劃在前,實施在后。要結合自身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等,細致科學規劃,讓“四宜村鎮”逐漸成為潛山全域游的風向標,將做好鄉村治理和做美全域旅游相結合。
二是做強特色產業。旅游的效益所在,鄉村經濟的賣點所在,是服務業和衍生商品銷售。要圍繞茶葉、瓜蔞等優勢產業、統一生產技術標準、質量等級標準、市場銷售價格,從豐富外延,挖掘內涵著手,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工程。通過抖音、直播等銷售新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做到旅游帶動產業、產業推薦旅游。
三是做大自身平臺。溧陽的蘇皖集團和蘇控集團兩大平臺公司業務涵蓋城市開發、景點運營、酒店開發、商品出售等多個領域,我們要借鑒先進模式,發揮國有平臺資金參與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的建設、管理和運營,拓寬業務范圍、做大平臺收入。

溧陽深入推進“人才高地”建設。圖為全國高校模擬飛行錦標賽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舉行。
不論是“十三五”溧陽大手筆引進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南航“大飛行”、東南大學“大裝置”、重慶大學“大智慧”、上海交大“大制造”,還是2021年以來寧德時代、上汽領銜動力電池產業邁向千億、上上電纜三次蟬聯“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安靠智能輸變電頻登《大國重器》的百花齊放,背后都離不開人才的策動。
溧陽深入推進“龍城英才計劃”,加大“雙創”培育力度。同時,通過推薦申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進緊缺專業人才“三年百人計劃”,按照專業匹配和人崗相適度選送到市屬國企、機關事業單位鍛煉等工作舉措,構筑“人才高地”。
同時,溧陽把人才安居放在首位,分別實施購房租房補貼、建設人才公寓和實施溧陽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公積金補貼等舉措。另外,對專業人才引進、鄉土人才和優秀人才培養以及人才子女教育保障、個人所得稅政策、醫療保障服務、人才發展規劃和人才社會地位等方面給出了明確的政策支持。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發展方向需要人才的遠見與學識來確定;產業發展過程需要人才的技能與經驗來夯實;產業創新發展需要人才的知識與擔當來開拓。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對于地區發展有決定性和根本性作用。
一是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設與產業匹配的“本地”專業,推進人才鏈與產業鏈銜接。推動探索“訂單式培養+零距離上崗”用工培養模式,逐步提升勞動力人崗適配度。
二是要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力度,讓企業走進校園,讓學生走進企業;有針對性的圍繞自身產業委托院校開展研究;有計劃的對接承載孵化一批科研院校研究成果轉化。
三是加大梯隊人才培養,制定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吸引一批中高端人才來本地落戶;加快本地職業學校建設,培養一批專業技術工,服務本地企業。
四是做好人才服務工作,根據引進人才層次分別在子女入學、醫療保障、配偶安置、安居保障、社會保險、旅游服務、金融服務、政務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和保障。設置人才服務窗口,實現人才服務需求“一站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站式答復”,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產業推進、業務代表等個性化服務,提高人才服務效率。
綜上所述,我認為潛山發展主要存在三個不足:一是資源沒有挖掘到位;二是手段沒有利用到位;三是本領沒有錘煉到位。
不足并不可懼,補足短板、縮短差距正是我們追趕跨越的機遇。但為安慶好,何懼風與雨!下一步,我將繼續沖鋒在經濟一線、發展一線、招商一線,學以致用,為安慶和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潛山市招商中心)D5884F7A-3ECD-480A-BF14-6643936E3E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