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建洪
(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一分公司,215101,蘇州∥工程師)
蘇州軌道交通目前已開通運營4條線路,還有5條線路正在建設中。在開通運營線路中,1號線于2012年4月正式開通運營,為蘇州最早開通運營的線路; 3號線于2019年12月正式開通運營,為蘇州4條運營線路中最晚開通運營的線路。1號線和3號線的開通時間相差7年。在這7年中,國家對城市軌道交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的設計及施工規范有修改和新增內容,這造成蘇州軌道交通不同線路的火災聯動條件、聯動設備動作方式和恢復方式等存在差異。蘇州軌道交通火災聯動設備包括廣播、聲光報警裝置、消防風機、應急照明、垂直電梯、門禁和閘機等設備。蘇州軌道交通不同線路FAS聯動條件如表1所示。蘇州軌道交通火災聯動設備的動作方式及FAS主機復位后聯動設備恢復方式如表2所示。

表1 蘇州軌道交通不同線路FAS聯動條件
由表1和表2可見,1號線及2號線正線在1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后即觸發火災聯動,2號線延伸線、3號線和4號線均是1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并且有1個探測器報警才觸發聯動。由此可知,1號線和2號線正線火災聯動觸發概率大。蘇州軌道交通各條線所聯動的設備基本相同,但動作方式和恢復方式上存在差異,新建線路比既有線路火災聯動更為嚴謹,火災后的聯動設備恢復步驟更多。

表2 蘇州軌道交通火災聯動設備的動作方式及FAS主機復位后聯動設備恢復方式
蘇州軌道交通自開通運營至今,共發生火災聯動59起。其中,搶修用時最長的為2019年8月23日發生的鐘南街站火災聯動事件,搶修用時最短的為2014年12月18日發生的石路站火災聯動事件。本文對這2起火災聯動事件的搶修過程進行對比分析。可將火災聯動搶修分為搶修響應階段、趕赴現場階段、設備恢復階段和搶修結束4個階段。鐘南街站火災聯動搶修4個階段的用時分別為3 min、59 min、33 min和1 min,石路站火災聯動搶修4個階段的用時分別為2 min、10 min、13 min和1 min。在搶修響應階段和搶修結束階段,2起火災聯動搶修的用時基本相同。2起火災聯動搶修的用時差異主要在趕赴現場階段以及聯動設備恢復階段。對蘇州軌道交通的歷年火災聯動事件分析發現,火災聯動搶修的用時差異也主要體現在這兩個階段,現針對這兩個階段進行分析研究。
在趕赴現場階段,鐘南街站為1號線末端站,而搶修人員的最近駐站點在廣濟南路,距離該站較遠;石路站在廣濟南路附近,距離較近。搶修人員駐站點距離火災聯動現場位置是影響搶修效率的主要因素。在部分火災聯動事件中,搶修人員選擇地鐵出行,到場時間較長,交通方式也是影響搶修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聯動設備恢復階段,多起聯動事件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為:一是現場處置人員技能水平不足,在搶修過程中無法及時確認設備狀態;不能熟練操作設備,導致設備恢復較慢。二是搶修負責人對搶修流程及火災聯動影響范圍認識不清、搶修專業用語不熟,不能及時與所有設備專業確認恢復情況;在回復控制中心時不能快速準確傳達現場情況,造成搶修效率慢。三是搶修負責人大局意識不強,多次發生設備已恢復,但未及時申請搶修結束的情況,導致不能及時恢復正常行車組織和行車調度工作。
本文結合蘇州軌道交通火災聯動事件搶修中存在的問題,從“人機料法環”5個層面提出提高聯動設備恢復效率的建議。
1) 各專業定期組織火災聯動技能及搶修流程標準化培訓。影響火災后聯動設備恢復速度的原因除了設備故障本身以外,主要還是搶修人員對本專業設備的處置效率低,以及對搶修流程的不熟悉。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組織培訓,提高搶修人員的技能水平。
2) 將公司級搶修演練常態化,增強各專業之間配合處置能力。雖然每年各專業都組織搶修演練,但公司級的搶修演練較少,使各專業的協調配合演練較少,以至于真實搶修中無法進行快速有效的配合。同時,由于缺少在大型演練中的鍛煉,在搶修過程中,各專業人員常常會緊張無措,所以將公司級演練常態化,不僅能提高各專業人員的搶修技能,而且能有效提高搶修人員的心理素質,可有效避免因情緒緊張而影響判斷處置。
3) 各專業應合理配置搶修人員。由于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各專業技術骨干分流情況較為嚴重,新員工居多。在有搶修任務后,如先期到場人員為新員工,在對其進行遠程指導的同時,技術熟練的骨干員工要盡快趕赴現場,避免新員工獨立搶修,造成因判斷不足而影響搶修效率。
1) 優化火災聯動搶修處置流程。目前使用的《車站火災處置預案》是總則性文件,且使用時間較長,部分要求已與實際不相符,應按照現有情況進行更新。同時,在總則性文件中明確各專業的設備恢復以及搶修結束的條件,無論任何專業人員擔任搶修負責人都能據此及時確認所有專業的設備恢復情況,以提升搶修效率。
2) 各設備專業制定本專業的火災聯動搶修技能手冊。目前,各設備專業只有針對應急突發情況的培訓課件,缺少規范性操作手冊。各設備專業要根據表1和表2的內容制定火災聯動搶修作業的標準性文件,并保證本專業搶修人員均能依據搶修規程操作處置。
3) 根據火災聯動要求制定各設備專業的送電標準。在火災后聯動設備恢復過程中,何時送電是決定設備能否快速恢復的決定性條件。應根據火災聯動要求,制定各設備專業送電的必要條件,以有效縮短照明、通風等設備對客運服務影響的時間,最大限度降低火災聯動對運營的影響,確保運營服務快速恢復。
1) 各設備專業結合本專業特點制作標準搶修工具包。搶修工具包放置在搶修班組駐站點,并由專人定期檢查。接到搶修任務后,搶修人員無需再尋找并確認搶修工器具是否完備,能有效減少準備時間,快速趕赴搶修現場。
2)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各車站設置常用搶修工具包。如果車站配備有常用搶修工器具,各設備專業接到搶修任務后,就能就近安排搶修人員直接趕赴現場,使用車站的搶修器具進行搶修,而無需先至駐站點取搶修工具包,能有效縮短搶修準備時間。
3) 在車站配備足量的手持無線電臺。火災聯動涉及專業多,在現場搶修人員較多的情況下,可借用車站的手持無線臺,可提高專業反饋效率,進而提高搶修效率。
在蘇州軌道交通的所有火災聯動事件中,共有17起是因手動報警按鈕誤動作造成的,主要是由于1號線及2號線正線在1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后即觸發火災聯動,誤動作概率大。而2號線延伸線、3號線、4號線均是1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并且有1個探測器報警才觸發火災聯動。可在中大修或者更新改造中修改火災聯動觸發條件,均改為1個手動報警按鈕報警并且有1個探測器報警的新標準,這能有效減少誤聯動概率。
1) 各設備專業設立的正線駐站點要合理、均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設置駐站點,保證任意車站搶修時均能快速到場。避免出現因駐站點距離搶修車站較遠而導致搶修人員趕赴現場時間長的情況。
2) 優化搶修人員趕赴現場的交通方式。要明確規定,除恰逢上下班高峰期外,搶修人員優先選擇乘出租車趕赴現場,而不能一味采用搭乘電客車的方式;同時,應在車輛段、停車場和線路中間站準備搶修用車,在夜間等不易叫到出租車的時間,可調用搶修用車接搶修人員趕赴現場。
本文以蘇州軌道交通發生的火災聯動事件為例,分析了搶修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提高火災后聯動設備恢復效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火災聯動功能是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快速疏散的重要功能,但如非真實火災觸發該功能對客運服務造成的影響較大,因此誤聯動后快速恢復各專業設備,保證客運服務尤為重要。目前,各城市的軌道交通在火災聯動處置方面都存在類似問題,還需要各設備專業多總結經驗或是采用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火災聯動恢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