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虎,劉志光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安全質量處,浙江嘉興 314000)
有限空間作業在工業生產中極為常見,涉及的領域廣、行業多,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有害因素多,在作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中毒窒息、觸電、淹沒、高處墜落、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作業人員遇險時施救難度大,由于救援人員盲目施救、指揮不當或救援措施不當等,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核電廠有限空間作業存在輻射、高處墜落、中毒、窒息、淹溺、爆炸、觸電等多種類型的安全風險,是現場工業安全監督的重點。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在近些年的事故通報中,國內外核電廠在機組建設和機組大修期間都曾發生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如2016 年4 月5日,某核電廠大修期間,承包商單位作業人員進入安全廠用水進水涵洞進行施工縫堵漏作業過程中,在有限空間內違規使用汽油發電機造成作業人員中毒暈倒,最終造成1 人死亡、4 人中毒事故。
本文依據JHA(Job Hazard Analysis,工作危害分析)評價法,對秦山核電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分析,結合核電廠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實踐,提出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改進建議,力求能對核電廠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預防及控制起到積極作用。
JHA 評價方法是企業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是為了識別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預防性工作流程。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有危險的工作步驟和工作設備/設施,進行控制和預防。同時JHA 還需要對識別出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風險評價,本文采用定性評估方法:風險度R=L×S,其中,L 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S 是事件發生后果的嚴重性。
統計秦山核電2015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3 月31 日,安全監督人員通過日常安全巡檢監督、大修安全專項監督和開展有限空間安全排查等方式,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工業安全現場作業情況進行檢查的情況(表1)。

表1 有限空間作業紅藥水和偏差情況
通過對有限空間危險有害因素識別、歷史安全隱患情況、現有安全控制措施、危害導致事故發生后可能出現的后果嚴重性分析,可以得到有限空間作業的JHA 統計表,基于JHA 將有限空間作業劃分為3 個相聯的步驟:作業前、作業實施階段和作業完成階段。
通過目前的管控措施,核電廠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度均≤12,即無重大風險和巨大風險,但存在中等風險,其中準備階段風險度大于9 的有7 項,實施階段風險度大于9 的有3 項,由此可見,核電廠有限空間作業在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仍舊需關注風險危害因素管控措施的落實,尤其在準備階段更是管控重點。
“3E”對策理論即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工程技術管理,它們之間具非線性關系,有相互的作用和影響。
(1)先許可、后作業原則。將有限空間許可的管理納入管理范疇,堅持先許可、后作業的管理原則,是從源頭控制有限空間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2)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原則。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首先要通風,檢測有限空間內部氧氣、危險有害物濃度,如不合格禁止作業;時時進行動態監測,濃度超標時要再次清洗置換,檢測合格后才能作業。
(3)培訓上崗、外部監護原則。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堅持作業監護制度,即必須在有限空間外設定專職的作業監護人員,有毒有害氣體容器相關作業至少有2 人在外全程持續監護,發現問題及時制止,發生險情及時施救。
(4)險情敏感、從速救援原則。對于作業過程中發生的意外情況,無論是作業者還是監護者,都要高度敏感,發現險情及時救援和撤離。
2.2.1 有限空間分級原則
秦山核電將有限空間作業分為兩級管控,有限空間一級、二級高風險作業均需要辦理工業安全高風險作業許可證,其中有限空間二級高風險作業還需要編制工業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2.2.2 有限空間作業流程
秦山核電有限空間作業流程分為3 個階段:作業前、作業過程、作業后。
(1)作業前:文件準備確認、人員準備確認、工器具準備確認、現場環境確認。
(2)作業中:①作業期間需保證通風流暢,對于存在或可能產生(帶入)有毒氣體、易燃易爆等危害氣體的區域采取連續強制通風;②氣體檢測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 min,作業過程中每30 min 測量一次氣體濃度并記錄,當有潛在改變有限空間內空氣質量的作業時必須進行持續監測;③通信工具及設備處于可用狀態,使用的安全器具及相關設備防護裝置安全條件滿足要求;④作業期間保持人員進出通道通暢,嚴禁關閉孔洞蓋板或設置其他阻礙人員通行的設施;⑤作業期間至少安排一名作業人員在有限空間外承擔持續監護工作,有毒有害氣體容器相關作業至少有2 人在外持續監護;監護人做好人員進出、氣體測量等記錄,不得從事與監護職責無關的其他工作;⑥使用汽油機或柴油機時,應將尾氣排氣管接到有限空間外面,并有良好通風;⑦禁止同時進行電焊、氣焊作業,人員離開現場,必須將氣體軟管或電焊皮帶軟管全部拉出倉外,并從氣瓶上拔下;⑧作業中斷,現場負責人必須清點人員和工具,并臨時封閉人孔,懸掛警示標識;⑨完工后,有限空間關閉前,現場負責人必須清點人員和工具,確認沒有人員或工具、材料等遺留在內,方可恢復蓋板、人孔。
(3)作業后:①作業完畢,負責人、監護人檢查確認工作組成員、工具、材料均已撤離,有限空間內部已清理并恢復至開工前狀態;②關閉人孔門或蓋板前必須清點人數,并喊話確認無人;③工作完成后必須及時恢復作業時拆移的蓋板、護欄、防護罩等設施的安全功能。
工作實施的責任處室、承包商單位或接口管理處室應安排相關人員在作業前了解現場各項風險和工作流程、程序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作業過程按表2 的要求現場監督,關注作業現場安全狀態。

表2 安全監督管控要求
通過加強安全風險管控,2015 年至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隱患存現明顯下降趨勢。
秦山核電在近幾年有限空間作業管控實踐中,作業過程的安全總體受控,但也存在薄弱環節,建議作如下改進。
3.1.1 進一步加強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技能培訓
雖然公司已在工業安全授權培訓中課件中編制了有限空間培訓內容,但由于整個課件培訓內容多,培訓時間有限,很難對有限空間的內容講的全面透徹,同時目前都停留在書面培訓,無實操培訓安排,從事有限空間的作業人員無法獲得全面的培訓。建議針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開展專項培訓,結合即將建立的工業安全技能培訓教室,將課堂培訓的模式轉變為實操培訓,可以有效提高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作的安全知識面和安全技能。
3.1.2 提升員工安全觀念、意識
進一步加強員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理論知識、事故預防和應急策略技術的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
3.2.1 改進有限空間測量儀表的選型
目前公司使用的有限空間測量儀基本是便攜式五合一或單一的氧表、氫表,該類儀表針對容器頂部、空間大的有限空間存在測量不可達的問題,同時還存在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要停下來觀看儀表回答監護人測量數據,影響作業人員的正常工作。建議:①采購帶采樣泵及一段柔性管或探針,方便抽取有代表性區域氣體樣品;②采購具備無線傳輸功能的便攜式測量儀,方便監護人對作業的實時監控。
3.2.2 防護用品的配備使用
部分有限空間狀況復雜,作業過程中存在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或消耗氧氣的作業,背呼吸氣瓶作業,既受使用時間限制,也給作業人員增加負重,目前容器內的氬弧焊作業未使用正壓式呼吸器,該作業方式不符合GB 26164.1—2010《電業安規第1部分:熱力和機械》中11.3 規定的“在密閉容器內使用氬、二氧化碳或氦氣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過程中通風換氣,使氧氣濃度保持在19.5%~21%,作業人員使用正壓式呼吸器”。建議對于作業過程中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且不存在易燃易爆風險的有限空間作業,可采用供氣面罩個人防護用品為作業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3.2.3 配備應急救援裝備,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以往的有限空間事故救援事例,反映出有限空間救援存在很大的不足,是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的主因。目前秦山核電在制度層面要求作業班組開展事故救援,但實施難度較大,主要是有限空間事故救援專業性強,需要專業救援隊伍和專業救援器材,是作業班組不具備的。秦山核電已有一支專業消防隊,配備了專業的應急救援的設備與器材,因此,二級有限空間作業開展前應與消防隊取得聯系,提前做好救援準備,必要時要求消防隊現場待命,保證事故情況下現場救援的及時性。
秦山核電有限空間具有數量多、類型多、區域大等特點,是安全管理的難點,因此要主動汲取外部事故教訓,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把控危險有害因素識別、作業許可、現場交底嚴格執行等環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以上措施經過實踐被證實是可行有效的,并作為標準安全管理要求已落實到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