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衛超,陸金龍
(國家電投集團協鑫濱海發電有限公司,江蘇鹽城 224500)
國內某1250 MW 發電廠汽輪機采用日本三菱重工技術,關鍵重要部件進口,由哈爾濱汽輪機廠和三菱聯合供貨。根據機組特點,汽輪機選用半速機,工作轉速為1500 r/min、單軸、四缸、雙流道、六排汽的反動凝汽式汽輪機,由1 個高壓缸、3 個低壓缸及其附屬系統組成,附件包括進汽閥組、盤車裝置、密封油、EH 油、潤滑油系統(包括頂軸油系統)及儀表和控制系統。4 個缸通流部分均是雙流對稱式分布,主汽閥(MSV)的功能是在接到跳機信號時能快速切斷供高壓缸的主蒸汽,主調節閥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控制系統調節進入高壓缸的蒸汽流量,共有4 個主汽閥(MSV)和4 個主調節閥(GV)。
汽輪機主調節閥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控制系統調節高壓缸的蒸汽流量,兩個主汽閥和主調節閥的閥體由一個整體鑄件組成,形成一個閥組進汽室,經主調節閥進入到高壓缸的入口。主調節閥屬于平衡型閥,施加于閥上的不平衡力較小,容易控制,在主調節閥周圍,裝有一個由多孔的圓筒組成的消聲器,減小低負荷時主調節閥周圍的壓降,從而減小閥門小開度時氣流的沖擊,降低噪聲。
油動機通過油缸活塞桿向上運動的提升力來開啟閥門,閥門彈簧提供相反的力來關閉蒸汽閥門。主調節閥由三菱供貨,包含進汽管道、閥組件、彈簧室、連接器、油動機等主要部分組成,各部件在現場進行組裝。
主調節閥閥桿與油動機活塞桿通過一個連接器(圖1)連接,連接器外觀是一個圓形螺母,內部為細牙螺紋,主調閥閥桿和油動機活塞桿端同樣是細牙螺紋,細牙螺紋的連接強度高,自鎖性能好,常用于固定調整等用途,對于有振動和防松要求,精密傳動的情況下宜選用細牙螺紋。通過連接器將閥桿與油動機相連,在控制油壓的作用下提升閥桿,調節汽門開度。現場安裝時,先把閥組件安裝到進汽室內,再將連接器旋入閥桿上,緊固到位后對正穿入銷子,然后安裝彈簧室及油動機組件,在油動機彈簧室上穿入3 根臨時引桿,壓縮油動機彈簧,直至露出油動機活塞桿上的方槽為止,然后將油動機活塞桿旋入連接器,按照力矩值進行緊固后穿入固定銷并斂縫,完成執行機構與配汽機構的連接。

圖1 活塞桿示意圖
1 號機組基建期間,對主調閥各零部件進行組裝,在主調節閥安裝時,施工單位為趕工期,裝配過程中工藝不規范,油動機活塞桿與連接器安裝過程中,出現油動機活塞桿卡在連接器內,并且連接器未安裝到位。按照常規的檢修方法,在連接絲扣內噴涂螺栓松動劑,并結合銅棒振擊的方法,繼續擰緊連接器,但擰緊幾扣后又出現卡澀現象,向螺紋內澆入潤滑油并靜置半天,在無法輕松旋緊連接器的情況下,盲目的使用加長桿和大錘敲擊連接器,試圖強行將連接器繼續旋入活塞桿,在這過程中,致使活塞桿與連接器咬死,想要將連接器旋出,但拆卸困難,既不能緊固,也不能松動。
考慮到繼續擰緊或旋松連接器可能會對螺牙造成更為嚴重損傷,采用割炬加熱連接器外表面的方法,使連接器受熱膨脹,然后松開連接,但加熱后,連接器與活塞桿仍然不動,出現螺牙徹底咬死現象,遂將這一情況上報。
維修部工作人員現場檢查后,確認活塞桿與連接器已徹底咬死,詢問安裝人員,得知在開始時可以輕松旋入,當旋緊到2/3時,發生咬扣現象,活塞桿和連接器螺紋損傷嚴重導致無法拆除。油動機與汽門安裝不到位會出現閥桿卡澀、斷裂、引發調節系統調節不靈敏,嚴重時汽門不能關閉等危及機組安全運行的事件。
初步分析活塞桿與連接器咬死的原因:①基建期受到現場不清潔環境因素的影響,連接器存放的過程中,有異物粘著在螺紋上,安裝時沒有做好清潔;②與螺紋表面質量直接相關,在鍛造、熱處理過程中,出現邊角毛刺、運輸過程中出現磕碰、劃傷引起表面質量下降;③在螺紋損傷后,產生的廢屑積累在螺牙內,繼續旋緊后出現螺牙變形,阻礙螺紋旋合;④內外螺紋間隙較小,在受到大錘較大沖擊力下,使已經變形的螺紋進一步受損;⑤加熱時受熱不均勻,局部過熱,導致徹底咬死,即使能夠拆卸下來,也難以進行二次裝配。
針對這種現象,不能繼續安裝,如果強行擰緊,連接器和活塞桿螺紋損壞,還可能會出現已安裝到位的閥桿螺紋損壞,這兩個部件為原裝進口,采購周期長且價格昂貴。經討論后,最后確定兩種處理方法:①將油動機活塞桿切除,保留連接器和閥桿;②將連接器剖開,保留油動機活塞桿,但切割過程中不能保證活塞桿螺紋完好無損。
結合實際情況,宜采用相對保守的原則,將損失降到最低。對兩種處理方法進行再討論,認為第二種方法雖然耗費人工,但是從閥桿與連接器的采購經費來比較,第二種方法較為經濟可行,制定詳細的檢修策略,注意避免對活塞桿螺紋造成損傷,在保證檢修工藝的情況下,通過切割破壞連接器,使之與活塞桿分離。
剖開連接器的處理方法:先用切割機在連接器上切出一條豎直的槽道,調轉180°,在對稱位置上再切出條豎直的槽道,然后將連接器從活塞桿上旋出。
首先將主調節閥從進汽管道上整體拆下,平放在膠皮上,并用木頭固定墊平,將活塞桿和連接器做好防護,防止在切割過程中受到損傷。現場切割完畢后,連接器無松動跡象,無法旋出,繼續進行二次切割,擴寬槽道的寬度,將已經切割的“一”字形槽道改為“V”字形槽。在進行二次切割后,連接器仍無松動跡象,無法旋出。繼續進行三次切割,擴寬切割面,在“V”字形槽的基礎上將切口磨成一個接近于半圓形的弧形面。切出半圓形槽后,活塞桿螺紋與切割面最小余量約2~3 mm,無法將連接器旋出,用螺栓松動劑自頂部噴涂,擱置0.5 h 后,仍然無松動跡象。商議決定再繼續擴大兩側的圓形槽的切割面至接近內螺紋處,然后磨薄連接器,縮小活塞桿與切割面距離。打磨后,一側連接器幾乎切透,稍微露出內部活塞桿螺紋,使用鏨子剔除連接部分金屬,露出一側螺紋,用同樣辦法處理另一側連接器,剔除連接部分金屬后,連接器與活塞桿徹底分離,取下受損的連接器(圖2)。

圖2 破壞切割后的連接器
活塞桿與連接器脫離后對活塞桿進行檢查,發現油動機活塞桿表面臟物較多,螺紋內夾雜著一些固體顆粒物,使用清洗劑對活塞桿螺紋進行清洗,用再生布擦拭干凈。
4.2 判斷依據
查閱三菱提供的技術文件,對油動機活塞桿螺紋的判定使用標準要求為:①螺紋磨損量應小于相對標準的30%;②有缺陷或受影響的螺紋數量小于總量的10%。經現場測量,活塞桿螺牙高約為0.32 mm,雖然多數螺紋受到磨損,但依據三菱規定螺紋磨損量應小于相對標準的30%的要求來考慮,受損的螺紋磨損量尚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檢查統計,活塞桿共有37 圈螺牙,嚴重損傷的有2 圈,一般損傷的有4 處,損傷較小的有3 處,自下向上第5 根螺紋1/5 圈螺紋幾乎全部磨沒如圖3a)所示,自下向上數第4 根螺紋1/2 圈螺紋磨沒如圖3b)所示,螺紋處已經磨平(自上而下貫穿磨平)如圖3c)所示。

圖3 螺紋受損情況
根據檢查結果,損傷嚴重的兩處螺牙會影響使用效果,如果修復后繼續使用,在擰緊時不排除還會出現卡阻現象。三菱技術支持專家見證后,將詳細情況整理材料后匯報三菱總部,三菱認為螺紋受損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根據油動機活塞桿螺紋的判定使用標準要求,活塞桿可繼續使用。維修部接受三菱總部的建議,對油動機活塞桿螺紋進行修復處理,更換新連接器繼續使用。
細牙螺紋螺距小,配合更為精密,這種裝配精度較高的細牙螺紋,螺牙間的微小不平整度或加工精度不高,在安裝時容易出現嚙合位置咬扣,導致螺紋副間的摩擦力增加,如強行擰緊會出現咬死或拆卸困難,受損的螺牙修復處理技術復雜,難度大,一定要嚴格控制檢修工藝。
針對主調節閥油動機活塞桿咬死的情況分析,基建公司在安裝過程中存在嚴重失誤,野蠻施工,導致連接器徹底咬死,活塞桿螺紋受損,總結此次事件,應吸取教訓,在今后的安裝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以下5 點:①各部件在安裝前保證清潔度,徹底清潔去除活塞桿和連接器螺紋表面和內部的氧化皮、雜質、異物;去除表面的銹跡、毛刺等。對于輕微受損的螺牙使用銼刀或車床進行修復,損傷超過標準的禁止使用;②進行試裝配。活塞桿應能輕松旋進連接器內,確保安裝靈活、無卡澀現象;③正式回裝時應在活塞桿螺紋表面均勻涂抹防咬劑、石墨、二硫化鉬等潤滑劑,降低摩擦系數;④嚴格遵守廠家標準工藝、檢修規程,按照規定的力矩要求進行緊固,注意連接器旋入旋出的速度,當出現卡組時,及時查找原因,禁止野蠻操作,損壞設備;⑤制作連接器拆除裝用工具,保證在拆裝過程中用力均勻,規避連接器卡澀、咬死風險,保證設備的安全可靠性。
合理的裝配工藝減少設備檢修工作量,避免設備及零部件損傷,節約檢修成本,延長緊固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