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療器械行業承受了巨大壓力和挑戰,同時國家政策對醫療行業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醫療器械行業在“疫情+醫改”形勢下,經歷了股價大幅上漲和大幅下跌的波動局面,2022年4月30日,醫療器械行業版塊在2021年年報報出之后開始止跌上漲,但藍帆醫療2022年股價依然異常下滑,原因在于利潤表中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異常,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該現象對藍帆醫療近幾年財務數據展開綜合分析,旨在找出引起藍帆醫療財務異常的因素,運用順藤摸瓜式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分析判斷其當下財務狀況及存在問題。
關鍵詞:疫情;改革;股價;財務數據
一、前言
隨著新冠疫情形勢的爆發,各個行業經歷了在疫情形勢下經濟波動的沖擊,但與新冠疫情相關性極強的醫療行業的反應在近幾年的發展存在著許多的可能性,醫療行業關乎民生健康,國家對其重視程度頗深,在我國的諸多政策中,有關及醫療相關行業如醫療器械行業的規定并不少,在諸多法律、法規、規章的限制下,在保證了民生健康的同時,也增加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成本和被淘汰或被替代的損失。
在近幾年中,存在財務異常的公司有許多,對財務異常的分析需要直接、便捷和有效,本文采用順藤摸瓜事逐層深入分析,可以快速分析出財務中存在的問題點,進而判斷企業核心價值的穩固性和未來發展的期望性。
二、藍帆醫療概況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帆醫療”)成立于2002年,是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完整布局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2014年,中央出臺或即將出臺的醫藥行業的政策,多數都透露著市場開放的信號,醫療器械行業股價大幅上漲。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醫療行業承受了巨大壓力和挑戰,同時,2021年03月18日國務院公布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加強了對醫療行業器械的監督管理,使得不符合條例標準的器械成為企業的報廢項目,造成了大量的減值損失,股價也被波及。在2021年報年報批陸續披露之后,醫療器械行業版塊已開始出現連續上漲的態勢,而藍帆醫療卻繼續下跌,原因當出在自身財務狀況方面,那么便針對財務異常逐層分析,尋找原因。
在醫療器械行業中有111家上市公司,藍帆醫療市值居于第49位,凈資產排名相對靠前,居于第6位,但凈利潤為負值,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位于行業倒數第2位和倒數第7位,說明藍帆醫療自身的經營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且在醫療器械行業中并不具備競爭優勢。
三、藍帆醫療財務指標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表1)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和速凍比率在2016年最高,也就是短期償債能力最強的時候,之后連續下降到2019年最低,到了2020年流動比率回升,速凍比率先升后降,總體呈上升態勢。現金力量比率從2016年開始下降,2018年降到最低,之后2020年達到最高,2021年有所回落,說明短期償債能力在近兩年有所增強,但還不穩定。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資產負債率指標代表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比值,該指標越低,說明長期償債風險越小,從表1數據可知,2016年長期償債能力最好,2017到2021年呈震蕩式上升狀態,也就是長期償債能力在減弱。
(二)營運能力分析
從表2可知,從總資產周轉天數變化情況來看,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藍帆醫療總體營運能力在逐年降低,疫情爆發后,醫療行業顯現出巨大優勢,自2020年開始,營運能力開始有所提高,其中比較明顯的事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深入分析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提高的原因,則在于應收賬款同期計提了大量的壞賬準備所致,因此,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提高不能判斷營運能力的提升,而對于存貨周轉速度,則基本變化不大,在2019年之前的周轉速度一直呈下降態勢,2020年的疫情略有好轉,但依然在逐年減弱,說明整體上藍帆醫療的營運能力在減弱。
(三)獲現能力分析
表3 藍帆醫療獲現能力分析指標
從表3數據可知,銷售現金回收率在近幾年中變化都不大,說明在營業收入中屬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比例是比較穩定的;通過營業收入現金比率可知,除了2020年相對來說大幅增加外,2021年又回歸正常水平,呈現平穩小幅上漲,而盈利現金保證倍數與營業收入現金比率類似,所以獲現能力在近幾年中有一定的提升。
四、藍帆醫療財務異常狀況分析
藍帆醫療財務異常狀況主要體現在盈利能力,依據下表數據可得:
由表4可知,在2017至2021年間,企業毛利率和凈利率均在2020年達到最高值,這方面因素是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醫療器械行業需求增加,排除2020年觀察其變動趨勢,毛利率整體呈上升趨勢,且2019至2021年毛利率均高于45%;凈利率則是先升后降,但均超過10%。總資產收益率在2017年開始大幅下降,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后開始上升,刨除該年特殊情況,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說明總資產盈利能力相對減弱。
對于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是盈利能力分析的一項綜合指標,一般而言,觀察上市公司業績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更具價值。扣非凈利潤在企業凈利潤的基礎上,扣除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它能夠削除一些非經常的因素,如政府補貼、出售資產的一次性收益或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等等,真實地體現出企業通過經營獲得的經營成果。
從表4可知,經過扣非和加權處理的凈資產收益率與未處理凈資產收益率在2021年相差非常大,未處理時凈資產收益率為10.3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直接降為0.62,說明非經常性損益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很大,這對一個企業的發展來看是一個異常狀態,需要對此展開深入分析。
五、藍帆醫療異常狀況深入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知,藍帆醫療行業地位相對靠后,日常經營利潤空間較少,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現能力并不具備競爭優勢,且其盈利能力表現存在一定的異常,那么針對此部分異常,本文將展開深入分析,以據此判斷藍帆醫療是否存在更嚴重的發展問題。
從表5數據可知,營業總收入自2017年開始逐年增加,尤其是2020年增加幅度為上年的2倍之多,但很明顯,營業成本也在大幅增加,且在2021年,營業成本增長幅度超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所以主要營業利潤率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于2020年有了大幅上升,但2021年又開始大幅下降,說明藍帆醫療在整體醫療行業的集體提升下也支撐起了一波提振,但由于自身企業實力問題,在疫情環境平穩后,又顯現出難易支撐的狀態大幅下滑,因此,從企業經營實力來看,藍帆醫療存在實力不足的狀態。
在藍帆醫療的“其他經營收益”中,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減值損失(新)”和“信用減值損失(新)”在2020年與2021年的變化中都呈現出極大的波動,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在2020年增加105.7萬元,而在2021年增加10.98億,基本承擔了2021年營業利潤的主要組成,這筆數十億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系藍帆醫療因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時與業績承諾方藍帆投資及Li Bing Yung、Thomas Kenneth Graham、Wang Dan和北京信聿簽署的相關盈利預測補償協議而獲得的補償,標的公司因未完成公司承諾業績,使得藍帆醫療以低價收回自己股份,并獲得承諾方業績補償款,總計10.96億元。
同時,在2020與2021年出現了17.69億元和21.17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這兩筆大額非常損失在這兩年中異常突出,追查原因在于藍帆醫療對其收購CBCH II及 CBCH V所在心腦血管業務資產組商譽經減值測試后發生了減值,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合計17.55億元,由此可知,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成為藍帆醫療短期利潤成長的掣肘。
六、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知,藍帆醫療的發展經營遇到了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地位。藍帆醫療在醫療器械行業中的地位相對靠后,除了凈資產規模相對居中之外,代表經營能力的毛利率、凈利率均不具備競爭優勢。
2.償債能力。藍帆醫療在償債能力方面有一定減弱的趨勢,其中,短期償債能力在近兩年略有增強,但還不穩定,而長期償債能力則有一定的減弱。
3.營運能力。隨著疫情的爆發,藍帆醫療在營運能力方面呈先升后降的趨勢,說明在疫情的帶動下,藍帆醫療的營業能力略有增強,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效用開始遞減。
4.盈利能力。藍帆醫療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非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損失都存在巨大的波動,主要在投資策略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凱明.醫藥法規變化下復星醫藥財務分析[J].財會月刊,2020(10):18-25
[2]朱珊珊.基于公司戰略的旅游行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以眾信旅游為例[J]. 財會月刊,2020(10):128-131
[3]朱珊珊.基于公司戰略的旅游行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以眾信旅游為例[J]. 財會月刊,2020(10):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