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尤其是面對世紀疫情沖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更需要國有企業聞令而動,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對全市黨建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總結,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參考性意見,顯得十分必要。
一、咸陽市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現狀和取得的成績
國有企業一直是咸陽經濟建設的主導力量,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7年—2021年,市屬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由634.2億元增加到1285.7億元,年均增長19.32%;利潤總額由-0.8億元增長到27.1億元,年均增長141.25%。
目前,全市市屬國有企業75家,黨組織545個(黨委53個,黨總支30個,黨支部462個),黨員17306名(在職黨員3412名,下崗黨員216名,解除勞動關系的黨員2178名,離退休黨員9986名,其他黨員968名)。
一是黨的領導持續加強。以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認真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明確黨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一企一策”制定改革任務清單,有序推動混合所有制等精準改革。截至目前,43項具體改革任務全面完成,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實現“全覆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基本落實,黨委會研究決定、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全面建立。
二是組織建設全面過硬。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深化“一企一品一陣地”建設,不斷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硬件基礎。新建黨支部8個,黨員活動室48個,培育基層黨建品牌12個,評定五星級黨組織139個。咸陽紡織集團“趙夢桃小組”榮獲2021年度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實現全市質量獎零突破。
三是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完善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信息庫,用足用活“三項機制”,實施類別化、差異化考核辦法,激發干事創業激情,打造政治品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企業領導班子。先后招聘專業技術人才137人,調整配備領導干部共計39人,提拔任職12人,進一步使用5人,調任4人。
四是融合發展有力有效。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到企業項目建設各個環節,圍繞央企融合項目,重點項目和高質量發展項目,成立臨時黨支部,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有力推動國有企業結構更優、實力更強、主業更集中。截止目前,37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51.8億元,占全年計劃投資的99%,央陜融合的12個單體項目已落地11個,完成投資45.99億元,中核匯新農光互補發電等4個高質量項目開工建設。
五是服務群眾更加務實。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切口,在民生改善方面,市政集團等企業劃轉國有股權,充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脫貧攻堅方面,城投集團等企業成立黨員融資先鋒隊,采取“一對一”結對服務形式,累計為全市1000余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及擔保貸款93.9億元。在疫情防控方面,各級黨組織先后成立黨員突擊隊、先鋒隊146個,設置黨員先鋒崗202個,捐款103.4萬元,減免門店租金0.7億元,助力抗疫工作。
二、存在問題和短板
雖然近年來咸陽國企黨建已得到明顯加強,但與中省要求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黨委對生產經營研究不深入,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企業韌性不夠足。截至目前,全市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屬國有企業共281戶,生產競爭類企業僅57戶(占比20.3%)、總資產187.8億元(占比13%),納入統計口徑的28戶市屬國有企業中20戶虧損,累計虧損26.6億元。
二是工作思路創新性不強。創新意識淡薄,僅滿足“規定動作”,對“自選動作”“創新動作”謀劃不到位,難以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有的黨組織由于企業依法破產、兼并重組、停業歇業的原因,輕視了黨的建設,“三會一課”制度形同虛設,效果不明顯,組織工作不到位,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得不到反饋,個別黨組織書記對黨的知識、黨建業務掌握不透,對抓黨建的方法不夠靈活。
三是黨建品牌化不夠響亮。黨建品牌多停留在與業務工作融合的表層,沒有深入下去,總結提煉不夠到位,亮點特色不夠突出,宣傳培育力度不大,沒有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品牌認知,相對廣西物資集團“智慧黨建e海紅帆”,福建泉州鵬泰服裝“七同”黨建、珠江租賃黨委“五心”工程等模式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后備隊伍和專業人才匱乏。市屬企業領導班子老齡化、專業程度較低等問題突出,年輕后備力量不足,特別是缺乏高精尖專業人才,影響企業決策、管理、運營水平。調查發現,截至去年底,國資委黨委管理一級企業領導人員平均年齡53.1歲,50周歲以上領導人員占比75%。比如紡織集團領導班子將在今后2—3年間全部退休,建安公司近年來招聘100多名大學畢業生,90多人已離職。
三、對策建議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鑄牢思想之“魂”。要加強理論學習,完善黨委“第一議題”制度,及時跟進總書記“最新篇章”,通過集中學、專題學、個人學等途徑,推動最新成果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發揚國企精神,持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引導干部職工深入學習國有企業創業史、改革史和發展史,從歷史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示、汲取力量,增強工作榮譽,激發工作斗志、凝聚工作合力。要注重學用結合,對標新思想、新方法,在建設西安都市圈、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等大考中聚力用勁,不斷深耕主責主業、下足“繡花”功夫,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二是加強黨的領導,夯實責任之“基”。要擴大組織覆蓋,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對處于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相近的支部,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聯建共建等形式,切實增強“兩個功能”,推動黨建深度融合。要完善公司治理,堅持“兩個一以貫之”,理清黨委決策與其他機構決策的治理邊界,進一步健全“三重一大”決策程序,不斷提升黨組織政治作用發揮的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要夯實黨建責任,完善《國企黨建考核評價辦法》,壓緊壓實黨組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推動黨務工作者與其他經營管理人員雙向交流,凝聚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合力。
三是突出人才為本,把握發展之“要”。要在“選”字上下功夫,用足用好“三項機制”,引導干部在實干實績上競爭,大力選拔講政治、懂經營、會管理、善決策的優秀干部。要在“育”字上出實招,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地培訓干部,打造后備人才梯隊,提升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鍛造國企鐵軍。要在“引”字上求突破,加快經理層市場化“崗位管理”,充分借用外腦,實現定向推薦,同時組織開展人才論壇、人才交流會等活動,延伸引才觸角。要在“用”字上見實效,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干部到在一線鍛煉,接地氣、墩墩苗、長才智,讓更多好干部在實踐鍛煉中盡快成才,不斷提高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治企興企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持續強基固本,開掘活力之“源”。要創新活動載體,圍繞“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政治生活,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在方式的新穎、活動的豐富、宣傳的靈活上推陳出新,牢牢把握干部的心理,增強活動儀式感、提升干部參與度。要深化品牌建設,主動學習借鑒南京水務集團“南水衛士”、珠實集團“珠江·心廉新”等全國優秀黨建品牌,持續開展“一企業一品牌”創建活動,通過品牌差異化戰略,指導和規范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提升黨在國有企業的的凝聚力。要注重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務實有效的黨員活動載體,打造更多國有企業黨建示范點,并對先進典型進行獎勵,以點帶面,有效解決載體虛化問題,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