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短視頻行業目前在我國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廣泛的受眾群體,對我國的經濟促進、文娛傳播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時其也面臨著一些法律層面的問題,特別是短視頻著作權侵權問題嚴重影響了短視頻行業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在知識產權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的當前,短視頻作為網絡侵權的重災區尤其需要重點監管和防范。文章對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判定標準與類型進行簡單闡述,同時分析了短視頻著作權的侵權責任的承擔,并從多個方面提出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的完善策略,希望能為知識產權的完善及短視頻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短視頻;著作權;侵權
一、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判定標準與類型
(一)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判定標準
對于一般的侵權行為主要是基于四個法律要件構成:其一是行為人事實上實施了違法行為;其二是行為人主觀層面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及過失,其排除要件為行為人實施的侵權行為非其主觀意愿則侵權行為不予認定;其三是行為人侵權行為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后果;其四是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與其對應的后果存在法律層面的因果關系。以上四個構成要件適用于法律層面對一般性的侵權行為的認定,對于短視頻著作權也可以適用上述構成要件作為是否構成侵權的判定標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權法》保護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侵權行為也具備了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作品且無抗辯事由,再或者是沒有按照合同要求使用短視頻作品等,構成侵權行為。結合司法實踐來看,法院對是否構成短視頻侵權行為,主要是基于短視頻是否屬于《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短視頻使用者是否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如果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構成短視頻侵權行為。
(二)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主要類型
從短視頻著作權侵權方式來看,主要是基于財產權、人身權的侵犯等,下面我們主要對集中常見的短視頻著作權侵權類型進行梳理:一是未經作品著作權人同意擅自使用其作品作為商業宣傳或基于商業目的進行傳播的行為。短視頻作品既具備社會價值,同時也具備商業價值,因此上述侵權行為主要是基于商業價值進行非法傳播;二是使用人未經短視頻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其作品進行加工、剪輯、合成等進行傳播牟取利益的行為。一部優良的短視頻作品包含了創作者的心血和付出的價值,在制作過程中是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具有一定難度的,這還重剪輯合成的形式侵犯了原作品的合法權益;三是未經作品持有人同意,在制作、傳播的短視頻中擅自加入他人具有版權的音樂作品,這種侵權行為相對常見。
二、短視頻著作權的侵權責任的承擔
首先,短視頻以內容提供給平臺所需承擔的侵權責任。如果短視頻是以內容的形式提供給短視頻傳播平臺方,短視頻平臺方將其作為內容在自家平臺上進行傳播,此種情況下發生的侵權行為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歸責原則存在差異,西方國家普遍采用責任原則,此種規則原則下只要短視頻存在侵權行為,則短視頻平臺方就需要承擔侵權責任。我國則采取的是過錯責任,需要著作權人對短視頻平臺侵權行為進行舉證證明其具有主觀過錯,該歸責原則適用過程中存在較大難度,通常著作權人與短視頻平臺方二者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對等,這就導致著作權人很難對其主觀過錯進行舉證。
其次,短視頻平臺對短視頻以技術形式進行傳播所需承擔的侵權責任。從實踐層面來看,短視頻平臺同樣可以將短視頻內容以技術的形式進行傳播,在此種情況下短視頻平臺方僅是短視頻內容傳播的技術提供方。我國對于此類侵權行為往往采用過錯推定的原則,此時需要短視頻平臺自行舉證自身在主觀上并無侵權的故意性,如可以舉證主觀并無過錯,則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三、完善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技術手段預防短視頻侵權行為
對于短視頻著作權侵權行為的預防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首先是短視頻平臺方可以對短視頻內容進行技術識別,可有效篩選出雷同度過高的短視頻。短視頻傳播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內容創新,一個短視頻爆火后會產生很多跟拍的短視頻,雷同度極高,創新性不足。平臺方可利用技術手段對內容高度重合的作品進行初步篩選,然后在通過人工復選的形式將涉嫌侵權的內容限制流量或強制下架,從而避免短視頻侵權行為的發生。其實此種方法在諸多內容平臺上已有成功實踐,如微信公眾號的原創性檢測,論文數據庫的相似度檢測等都是運用的技術手段,所以該類方式可以應用于短視頻平臺作為避免侵權的科技方式。其次是通過版權登記制度明確作品的版權歸屬。短視頻傳播速度快,更新也較快,很多創意會受到多個短視頻作者的跟拍所以很難完全判定短視頻的原作者是誰,著作權人也很難判定是誰侵犯了產品的著作權,通過版權登記制度明確短視頻院創作人的權利歸屬,可在后續創作或者轉載時減少或避免行為人的侵權行為。
(二)建立并完善短視頻網絡審理模式
短視頻傳播主要是依賴互聯網,互聯網具有虛擬性特征,網絡侵權不以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發生實際影響,基于此,可針對短視頻侵權行為采用互聯網方式審理,類似目前的互聯網法院,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案件審理效率,同時也與疫情防控目的相向而行。對于短視頻侵權的網絡審理模式可以借鑒并參考當前的互聯網法院模式,同時要配套網絡調節機制,最大化的減少訴訟成本和權利人維權所需承擔的負擔,短視頻侵權行為主要是發生于網絡空間,采用網絡審理模式可以最大化的獲取關鍵要素信息。采用網絡審理模式同時也結合了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分散性的特點,該種審理模式目前在技術層面和法律層面都已經較為成熟,具有一定的嘗試空間。
(三)強化對短視頻的行政監管力度
短視頻行業目前在我國發展已經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廣泛的受眾群體,對我國的經濟促進、文娛傳播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其也面臨著一些法律層面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促進短視頻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應進一步強化對短視頻行業的行政監管力度,確保其經營的合法性,與我國商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的當前,短視頻作為網絡侵權的重災區尤其需要重點監管和防范。一則有效打擊了短視頻侵權行為的泛濫,確保短視頻著作人的合法權益,從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短視頻作品,同時也為短視頻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基礎。因此,在短視頻快速發展,知識產權保障不斷完善的新時期,政府知識產權部門和網絡監管部門應加大對短視頻行業的監管,通過立法完善結合綜合行政監管等手段輔以行政處罰對惡意侵犯短視頻著作權的行為予以規制。
參考文獻:
[1]楊宇晴.我國短視頻著作權的法律保護研究[J].法制博覽,2022(30):38-40.
[2]涂嘯菲,周宇.自媒體時代短視頻侵權保護探究[J].對外經貿,2022(09):69-72.
[3]朱慕堯,劉劭君.數字時代下合理使用制度將何去何從?——以二次創作短視頻的侵權認定困境為切入點[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22(03):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