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思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對農村老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鼓勵以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為依托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2021年廣州市民政局開展了廣州市“黨建+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試點項目,筆者以廣州市Z鎮為例對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的成效進行了研究。
一、黨建引領,構建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體系。
Z鎮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構建了“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社會運作、平臺支撐、多元共建、居民參與”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新體系,形成頤康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鄰里互助、醫養結合、互聯網+智慧養老、家政+養老等“七位一體”的養老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質量。該服務通過發揮Z鎮政府黨建引領的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由第三方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作,整合基層黨支部、基金會、學校、社區黨員、鄰里、志愿者以及家庭等各類資源,依托鎮頤康中心、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社區星光老人之家、農村老人活動中心、長者飯堂以多個平臺為支撐,推動了政府部門、村居委、協會、養老公司、社工機構、慈善基金、醫院、學校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打造農村基層黨建活動平臺和鄰里互助服務站點,采用鄰里互助、多方參與的方式實現養老互助的公益化。
二、培育隊伍,夯實服務基礎。
為夯實鄰里互助養老的服務基礎,在工作初期,Z鎮注重培育農村鄰里互助養老員服務,以及“黨建+農村養老”志愿服務隊伍。目前發展了一支25人的黨員志愿者隊伍及50人的鄰里互助養老員隊伍。一是發掘現有的做得比較好的居家養老服務員資源,讓他們帶動參與成為互助養老服務員;二是通過遴選和培訓老年人的親友鄰居、初老健老、低保低收家庭成員等作為互助養老員。在鄰里互助養老員培育的過程中,注重崗前和崗中的培訓工作,聯動醫院以及家政服務公司為養老員提供緊急醫療處理、家政服務等培訓;在服務過程中,由舊服務員對新服務員進行示范性培訓,同時注重服務對象的滿意度調查,不斷提升互助養老員的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三是加強與基層黨支部合作,結合“黨建+養老服務”工作,結合主題黨日、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等黨建工作,發動在職黨員、青年、退休干部等定期開展志愿服務,例如探訪慰問、結對幫扶等志愿服務。
三、“一站式”服務,鄰里互助傳愛心。
結合Z鎮服務對象殘疾率、喪偶率較高、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等情況,以及他們對生活照顧的需求迫切,由鄰里互助養老員結合老人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生活照料服務,例如提供助潔、上門做餐、定期巡訪、陪伴就醫、安全援助等上門生活照料服務。通過回訪,老人表示現在鄰居(養老員)經常過來看望自己,幫助打掃衛生,感受到了很多社區關懷;鄰里關系和諧了、生活質量提升了、幸福感增強了。
四、點亮微心愿,黨情暖人心。
Z鎮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結合“學黨史 惠民生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圍繞“農村互助養老”定期開展各類黨建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通過精準幫助服務對象實現了73名老人的“微心愿”,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老人需求,持續增強老人獲得幸福感、安全感。例如社工黨支部聯合醫院黨支部、學生點亮了15名生活困難老人的微心愿,為他們提供了大米、油、面條等生活必需品;協會黨支部點亮了50 名老人的微心愿,為他們提供了小夜燈、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區慈善會引領企業、單位團體實現了8名老人的微心愿,為他們購買了坐便椅、助行器、藥膏等物資。同時通過聯動村黨支部、黨員志愿者共360人次開展送物資和探訪活動,構建良好的鄰里互助氛圍。
農村地區地域廣闊,人員居住分散,發揮鄰里互助的力量以及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農村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讓老年人在熟悉的地域內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