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某本書是名著,但你就是讀不下去,屢戰屢敗,這該如何是好?
為自己辯護的第一個理由是,認為一些名著被高估了。第二種借口是,指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名著永遠看不完。最后,看書也要講時機。2019年6月,《華盛頓郵報》做了一個專題叫“從1歲到100歲每一歲要讀的最佳圖書”,按照該報書評人的見解,3歲應該讀《野獸國》,7歲讀《卡爾文與跳跳虎》,8歲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6歲讀《簡·愛》,21歲讀《太陽照常升起》,31歲讀《掌握法國廚藝》。《堂吉訶德》可以留到67歲再看,因為到這個年紀,你終于有時間讀史上第一部現代小說了。
英國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美國記者格拉德威爾都說,他們從未讀過托爾斯泰的作品。《泰晤士報》的編輯認為,30歲前就應該讀《戰爭與和平》,這樣你可以吹牛一直吹幾十年。這本書也不難讀,雖然長(可以跳過結尾論述歷史的比較枯燥的部分)。而且它就是寫給年輕人看的,因為它寫的是年輕的貴族如何尋找人生道路的。愛情、婚姻、戰爭、友誼。這是一個關于如何度過一生的永恒的故事。
英國廣播公司有一個經典欄目叫“荒島唱片”,會問嘉賓如果去一個荒島,只讓帶一本書,他或她會帶哪本書。
科普作家賈雷德·戴蒙德說,他會帶《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部書共1122頁,包含4個長篇和56個短篇,他第一次讀時還是個孩子,之后每隔10年都會再讀一遍。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說,去荒島他會帶普魯斯特的《追尋逝去的時光》《羅蘭·巴特全集》、諾曼·梅勒的一些非虛構作品。
哈佛教授邁克爾·桑德爾選《柏拉圖對話錄》,搖滾歌手Bono選的是《尤利西斯》。
去荒島時選一部自己沒讀過的名著是有風險的,萬一不喜歡呢?好的一面是,在荒島上沒別的書,只能把手頭的書讀完,比如一本《邏輯研究》或者《浮士德》。
為了假裝讀過名著,最近有本新書叫《俄羅斯文學人生課》,幫你速讀11部俄羅斯文學經典:
《安娜·卡列尼娜》:如何認清自己、不要放棄自己;
《日瓦戈醫生》:如何面對人生的無常、不要離棄懷孕的妻子;
《三姊妹》:如何接受令人失望的現狀、不要老是憧憬到不了的遠方;
《戰爭與和平》:如何抓住生命的意義所在、不要試圖謀殺拿破侖。
《戰爭與和平》有1000多頁,你要是真正讀進去了,10天就可以讀完。《戰爭與和平》的精華5分鐘就可以讀完:在第四卷第一部第十三章。它概括了這本書和托爾斯泰的人生要義。
(摘自《意林》 貝小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