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白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的時候,部門里的同事一會兒跑來讓我確認事情,一會兒又問我某件事要如何執行,而我還需要盯著其他項目的進度。我正在做項目A的時候,忽然要處理項目B的事情,處理項目B的事情時,又有人來面試。
一天下來,我分身乏術,疲憊不堪,而且感覺沒什么效率。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事都沒做。那時候我感覺自己的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做某個項目的時候,即使沒人打斷,也沒辦法保持專注。直到后來,我看到某書中說道:“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從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恍然大悟,開始給項目分配時間:上午只做項目A的事情,把事情解決完了再說;下午再專注于項目B,有面試的話就提前跟我約時間。從此以后,我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了,事情也能一點一點地推進,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專注于其他事情。
后來我發現,其他人也跟我之前一樣有這樣的困擾,我的助理經常說:“感覺集中不了注意力,總是做著A事情,B事情又來找我了。”
我跟她說:“不專注是因為你太貪婪,想同時完成A事情和B事情,這樣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
她說:“可是,活那么多,做不完就會很著急啊。”我回答她說:“要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做壞很多件事。”
貪婪是很多初入職場的人的通病,其結果可能就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很多人認為,只要完成足夠多的事情,工作效率就提升了。非也。你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慢慢做好一件事,勝過毛毛躁躁地做一堆事。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因為做了很多事而成功,而是因為做對了某些事而成功。有些事你不必做,有些彎路你也不必走。

有人說:上天給了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所以,越優秀,越專注!
在如今這個復雜紛擾的世界,專注已經成為成功者的秘訣。
切換工作任務的次數越多,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越少。在日常工作中,你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改變,即做好明確的時間劃分。
1.如果你是職場新人或學生,你需要約人聊一聊你的問題,那你最好提前準備好你的問題和一些解決方案,然后提前和人預約,把問題一次性解決。大家最害怕遇到的是做一步問一步的人,除了有些專職輔導老師以這種方式計費,對于其他人,你都應該尊重他們保持時間完整性的權利。
2.如果你是領導,你的員工可能會向你尋求幫助,那么你最好設定一下你的“開放時間”。這樣,你既能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務,也能兼顧公司管理。
3.減少無意義的會議討論。在開會之前,給出會議目標及解決方案,在會上針對方案進行討論,而不是拉著一群人,名為“頭腦風暴”,實則互相聊天。必須尊重別人的時間。
而這些對時間的充分利用,都離不開專注。希望我們都能培養出一個階段只做一件事的行動力。
(離蕭天摘自湖南文藝出版社《底層邏輯》一書)(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