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青川郝家坪,秦更修田律的木牘上,2300多年前的墨書秦隸文字,凝固了我國農業耕作與田畝制度的最早記錄;眉山永豐村,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田間地頭,指出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時空“穿越”數千年,中華農耕文化底蘊不斷發掘,那只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飯碗里,始終要裝滿“倉廩實、天下安”的信心和底氣。
天府糧倉為何打造?鄉村要振興,倉廩必充實。從歷史深處走來,“天府糧倉”不僅沉淀了悠久而燦爛的農耕文明,更是承載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四川“三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重托。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強調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打造“天下糧倉”貢獻天府力量,這一切都必須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永豐永豐,永遠豐收”,在四川高標準農田示范樣板現場,總書記對打造“天府糧倉”寄予深情厚望,又一次為四川這個農業大省指明前進方向。我們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全力以赴把總書記的指示和囑托轉化為生動實踐,早日成就新時代“天府糧倉”的新模樣新擔當。
天府糧倉打造什么?作為全國13個產糧大省之一,四川首要就是要保護好耕地,以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讓“天府糧倉”建設體現更高水平。食為政首,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保護耕地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讓“天府糧倉”實至名歸,新一屆省委近期重點部署“三農”工作,把糧食安全放在“三農”工作首位,明確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多措并舉保護耕地良田,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守護好“大國糧倉”,天府大地有全國農村改革的“向陽”熱土,有全國鄉村振興的“戰旗”,有全省唯一的“永豐”牌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優勢疊加、硬核支持,天府大地將持續擦亮現代農業的“金字招牌”,奮力推進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天府糧倉怎么打造?打造“天府糧倉”,是“省之要事”。“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總書記為打造“天府糧倉”把舵領航。基于新發展格局下的大國“糧”策,打造“天府糧倉”,我們首先要良田“糧用”,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夯牢糧食安全基石,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保護產糧寶地,向良田要產量,在2021年716.4億斤糧食產量基礎上再圖攀升;其次要科技賦能,實施農業科技增值行動,以科技創新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再次要政策給力,讓一系列糧補政策和農業園區規劃扶持政策真正落地,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多種糧、種好糧,以此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建設得更加美好,描繪鄉村全面振興的最美畫卷。
打造“天下糧倉”,匯入天府力量,這是時代賦予四川沉甸甸的責任,四川也將以沉甸甸的豐收成果提交完美的時代答卷。
天府新糧倉,未來足可期。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