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數字經濟”一詞被廣泛關注,我國利用數字經濟完成了很多方面的跨越性發展,其中跨境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而跨境金融又依存并服務于貿易實體。傳統跨境貿易金融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企業缺乏信用、銀行系統缺乏審核貿易融資背景真實性的有效方式、政府缺乏有力的監管途徑等。針對這些實際貿易金融中的問題,如何利用數字經濟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貿易,是當前跨境貿易金融需要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經濟;跨境貿易金融;影響分析
本文索引:王玲.<變量 2>[J].中國商論,2022(12):-018.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6(b)--03
近年來,全球經濟進入工業4.0時代,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主的數字經濟不斷融入各行各業,國家在各種政策文件中不斷強調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及未來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境貿易也隨之不斷壯大,國際金融作為跨境貿易的關鍵環節隨之發展起來。然而,傳統的跨境貿易金融存在諸多問題,在進行跨境業務時給政府、銀行和企業帶來困惑,阻礙了跨境貿易金融的有效發展。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各方開始尋找新的機遇和方法,利用區塊鏈技術或建立跨境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可以解決傳統業務中的問題,但是數字經濟仍處于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對跨境貿易金融的應用和影響還有待研究與挖掘。本文主要針對傳統跨境金融中各方的難題,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對跨境貿易金融各方的影響分析,為日后建立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貿易金融網絡提供借鑒思路。
1 相關概念闡述
1.1 數字經濟的含義
近年來,“數字經濟”一詞被廣泛關注,其實“數字經濟”最開始是由美國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當時出版的一本書《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提到,互聯網將給全球帶來新的發展模式,由此“數字經濟”開始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和探討。
2002年,美國學者金范秀(Beomsoo Kim)把“數字經濟”定義為一種可以給商業活動帶來影響的經濟形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數字經濟內涵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和拓展。直到2016年9月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給“數字經濟”定義作出了統一規范:“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高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轉變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模式和經濟形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費用,優化了資源的使用效率,也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基于此給很多國家帶來了機遇,我國也利用數字經濟完成了很多方面跨越性的發展。今后我國將繼續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優勢。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國在推進產業升級過程中,既要保持傳統金融對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的扶持,又要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逐漸將工業制造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政府也會不斷出臺扶持政策,將“數字經濟”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目標,使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20年的7.8%增加到2025年的10%;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20年的37.21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46萬億元。為了使數字經濟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規劃》還部署了八個方面的具體推進措施,穩步推進數字化改革進程。
1.2 跨境貿易金融的含義
跨境貿易金融是商業銀行業務中相對獨立的板塊,涉及商品和服務在跨境貿易過程中的支付、信貸擔保、結算等環節,應用的結算方式也多樣化,比如信用證、保函、保理等。通過以上特點得出,跨境貿易金融是指貿易雙方為清償債權債務關系而發生貨幣收付時,商業銀行為整個貿易鏈提供跨越國境的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量不斷加大,各國對跨境貿易金融的需求也不斷變化,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國際形勢,如何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貿易是當前跨境貿易金融需要探索的問題。
2 傳統跨境貿易金融的發展問題
2.1 企業存在的問題
2.1.1 企業缺乏信用,跨境貿易融資難
在我國,由于企業信用較低,在申請跨境貿易融資時往往較難獲得理想的額度,尤其是規模實力較小的中小企業更難獲得金融支持。很多中小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資信,可以從銀行獲得融資,需要尋找資質較好的第三方提供擔保,或向銀行提供足額的抵押或質押物,很多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企業即使用其他方式增信也未必能順利得到融資,并且另一方面又變相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因此,企業在進行跨境貿易融資時仍存在較大難度。
2.1.2 中小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融資周期長
貿易企業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融資之前,應該提前準備好相關信息及資料,包括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及信用評級等,但是很多中小企業由于人員有限、管理體制不完善、溝通不及時等內部問題,導致與銀行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加大了融資難度,延長了融資周期。
2.2 銀行存在的問題
2.2.1 缺少審核貿易融資背景真實性的有效且便捷的方式
審核融資背景真實性是銀行規避風險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傳統跨境貿易融資業務中仍然存在融資背景不真實的情況,不僅增加了融資風險,還影響了貿易融資業務健康有序地發展。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例,貿易融資背景的真實性尤其重要,如果存在不真實的情況,不僅會占用銀行的融資額度,使融資規模虛高,還會在不真實性暴露時給銀行帶來實際損失。實際業務中,利用不真實的貿易融資背景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獲取資金可能表現在:承兌金額虛假,合同或發票虛假,匯票的日期、發票、金融等信息不符,利用關聯交易提供虛假資料等。
2.2.2 銀行同業間信息不對稱,增加貿易融資的風險敞口
以往在實際的跨境貿易融資業務中,各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是導致金融風險的關鍵性問題。具體風險體現在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包括企業提供虛假信息或提供虛假單據,企圖以假亂真獲取融資,這是典型的銀企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另外,銀行同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會導致重復融資,增加融資的風險,比如企業用同樣的資料向多家銀行申請融資,用同樣的增信方式進行重復質押、抵押、擔保等。
傳統的銀行信息系統所涉及的共享機制范圍有限,不是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同業間傳遞,在操作跨境貿易融資業務時,還存在信息極為不對稱的風險亟待解決。
2.3 監管存在的問題
由于從貿易融資的申請到放款各個環節和各參與方相互獨立,使傳統跨境貿易金融的信息不能完成公開透明,導致政府在對貿易金融業務各個環節的監控存在難度,并且無法快速查詢每筆業務的具體流程及進度,在實際業務中可能存在風險,在調查和跟蹤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等成本,對于應急處理機制或方案的制定有待完善。另外,每項政策的落實必須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分析結果作為政策制定的參考指標,傳統的對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缺乏準確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并且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給監管增加了難度。
3 數字經濟對跨境貿易金融發展的應用及影響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境貿易發展得越來越好,跨境貿易金融在服務于貿易企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貿易金融也存在很多痛點和問題。然而,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數字經濟時代,卻給跨境貿易金融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是疫情更加速了貿易金融向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無論是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都在不斷加大投入,研究并且落實數字經濟對貿易金融的應用及創新。
3.1 數字經濟對跨境貿易金融發展的應用
3.1.1 政策支持
國務院在2019年發布的《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正式提出了要加快數字經濟對貿易發展的應用,《意見》指出不僅要加大研發力度,構建平臺,還要推進貿易與數字經濟有機結合,包括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其中,區域鏈技術在數字經濟革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區塊鏈技術也被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場景中,其在跨境貿易金融中的優勢也被不斷挖掘。例如,在國際結算、銀行信息共享、貿易金融等方面不斷創新發展。
3.1.2 搭建平臺
針對跨境貿易融資中企業和銀行存在的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自2018年開始加快調查與研究,將數字經濟與貿易金融相融合,于2019年3月22日搭建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簡稱“區塊鏈平臺”),此平臺以“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和“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兩大場景為切入點,將外匯局、稅務、銀行及相關各主體之間建立鏈接,以信息交換和有效檢驗為手段,從而實現貨幣收付等方面的信息共享與協作。搭建區塊鏈平臺,不僅有效解決了跨境貿易金融業務中的難題,還為金融服務于貿易開創了新的發展格局。
3.1.3 企業應用
跨境貿易數字化在近年的實踐中不斷得到企業方的認可,很多企業方利用區塊鏈平臺提高了跨境貿易業務效率,使跨境貿易更加便利化。企業方將數字平臺跨境貿易中的各方參與者,比如上下游企業、運輸方、通關方、金融方等,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全流程信息共享與流轉,更有企業始終關注跨境貿易結算中的安全和效率問題,不斷推進國際結算向更高層次發展。
3.2 數字經濟對跨境貿易金融發展的影響
3.2.1 提高融資服務效率,解決企業跨境貿易融資難題
過去在進行跨境貿易融資時,企業方需要大量的人員準備融資申請資料,并且需要將打印版的材料報送銀行方審核,銀行方需要相對較多的審核人員,以及較復雜的審批流程,不僅耗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延長了融資周期,變相增加了企業的跨境貿易融資難度。然而,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及區塊鏈貿易金融服務平臺的建立,從人工時代轉變為電子時代,融資業務也逐步實現線上辦理,不僅簡化了融資流程,縮短了融資周期,節省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還助推企業擺脫了跨境貿易融資困境。
3.2.2 識別虛假貿易融資,降低銀行貿易融資業務風險
搭建區塊鏈金融服務平臺,將數字經濟應用到跨境貿易融資中,可以識別貿易融資中的虛假信息,降低銀行的風險。并且,由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安全、不易篡改的特點,保證了跨境貿易中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它的透明性使貿易各方都能實時監控貿易融資的全流程。針對銀行審核有詳細的分布,包括融資業務受理、融資業務審核、融資業務放款、融資業務還款等,目前每個業務屬性對應一個原有系統的業務,不同業務屬性的角色對應原有業務系統角色。因此,數字經濟的應用,解決了傳統跨境貿易融資中銀行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既保證了企業所提供融資或增信資料的真實性,又避免了重復融資,降低了金融風險。
3.2.3 政府監管實時跟蹤,有針對性地落實更加全面的政策支持
為了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于貿易實體,銀行和政府不僅搭建了數字化平臺,使跨境貿易金融更加便利,還對跨境貿易金融平臺的數據進行實時跟蹤與分析,配合分析結果出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政策支持。另外,不論哪種形式的數字平臺,都應該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包括參與方數量和范圍的調整、技術調整、應用場景調整等,如果在監管中發現異常情況,政府部門就要第一時間出臺應急方案,及時干預止損。
4 結語
數字技術確實為跨境貿易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解決了傳統貿易金融中銀行、企業及政府無法破解的難題,使各方均體驗到了數字經濟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機遇背后的挑戰,還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和調整。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參與各方都需要配合與協同,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鏈條,政府、銀行、企業之間形成閉環,在業務合作、技術研發、政策法律監管、人才需求等方面,實現信息互通、相互提升、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高曉雨.二十國集團峰會及其數字經濟議題探析[J].中國信息化,2020(7):5-8.
葉純青.全國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試點正式開啟[J].金融科技時代,2019(4):91.
朱彩華,劉海宏.“一帶一路”背景下區塊鏈跨境支付的應用研究[J].南方農機,2021,52(17):147-151.
宋玉章,吳智勇,劉繼紅.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5):1-3.
許文靜,谷靜怡,許盼盼.數字經濟時代會計面臨的挑戰、機遇與人才培養創新[J].商業會計,2020(8):99-102.
張強,滿海紅.遼寧省發展數字經濟背景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例[J].遼寧經濟,2020(5):60-61.
萬園園.淺析區塊鏈在金融領域中的影響與應用[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1(4):153-154.
鄭錦榮.數字貿易的內涵與外延[J].服務外包,2022(Z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