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查爾斯,瓦薩,明尼蘇達州》(Charles, Vasa, Minnesota ),2002,選自《眠于密西西比河畔》(Sleepingby the Mississippi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New York)

《旅館,達拉斯城,伊利諾伊州》(Hotel, Dallas City, Illinois ),2002,選自《眠于密西西比河畔》(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Sean Kelly New York)

《帕特里克,棕枝主日,巴吞魯日,路易斯安那州》(Patrick, Palm Sunday, Baton Rouge, Louisiana ),2002,選自《眠于密西西比河畔》(Sleepingby the Mississippi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瑞貝卡》(Rebecca ),2005,選自《尼亞加拉》(Niagara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丘拉維斯塔,加利福尼亞州》(Chula Vista, California ),2008,選自《W的最后一天》(The Last 1e77e3fb361a4212431d0d3150c29d92Days of W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過去,現在,或者加上未來,給某個人貼上某個標簽都是一件簡單的事。
如果你簡單地“百度”一下,會發現埃里克·索斯(AlecSoth)及其作品的介紹文章有很多,關于陌生人、關于旅行、關于親密、關于孤獨、關于冥想、關于故事等主題反復出現,讓這位1969 年出生的美國攝影家和他照片中的被攝對象身上,存在著諸多醒目的標簽。
但,索斯所做的,卻恰恰不是去尋找、記錄并反映某個標簽,而是和“來自他生命中特定時期的人們”共同去創造一個標簽。
如果你是第一次觀看索斯的展覽,或者第一次翻看索斯的攝影集,很容易誤會索斯的拍攝方法。觀者們通常會看到一幅環境肖像,再加上一個簡短的圖片說明,附上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和被攝對象的基本信息。往往,這些被攝對象會有一些吸引人的特質,比如查爾斯穿著飛行服拿著兩個飛機模型,比如虛焦的肖像背后是數量龐大的照片收藏,又比如站在窗口的大爺只穿著白色內褲。看到照片,我們大概會想,照片里人的特質吸引了攝影師的目光,然后就像大多數瑪格南攝影師做的那樣,索斯接近被攝對象或者說服被攝對象拍下一張照片,來表達自己對社會觀察體會的結果。
我們確實很熟悉這樣的攝影,攝影師就像狩獵者,思維敏捷地審視他周遭的世界,在旅行中發現過往人生中不曾有的體驗,在現實中有所感悟并試圖滿足不斷膨脹的好奇心,然后用相機記錄和表達,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不過如果你對索斯的了解再多一些,就會發現他的拍攝方式并非如此,特別是《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及之后的創作(《眠于密西西比河畔》被索斯稱作“我攝影的真正起點”),所有的場景都是“溝通后的結果”。索斯不是去捕捉“決定性瞬間”,也不是借景抒情。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記錄下來的不是一幅肖像,而是他與被攝對象間的互動,包括空間互動,也包括時間互動。
索斯在很多場合說過類似的話,我想大概可以理解為他的攝影是對某一段狀態的記錄而非對被攝對象的定格。通過照片,他在邀請觀者閱讀和理解關于某個人或某群人的故事,而非將照片視作符號或某段經歷的標簽。
在《乒乓對談》一書中,索斯講了一件事。《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取得成功多年后,他在家鄉明尼阿波利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編者注)舉辦了一場展覽,查爾斯帶著全家人到了現場并表演了一段口琴,看上去非常享受展覽過程。可是再之后,索斯聽一個記者說查爾斯表示已經受夠了,他的生活并非只限于那張拿著飛機模型的照片。
索斯一直說他是個內向的人,以前不太敢和陌生人接近。可他又很喜歡與人有關的照片,所以創作早期作品《完美陌生人》的過程,其實是在練習如何面對和克服給陌生人拍照的恐懼。在不斷練習中,他逐漸發現自己只對拍攝某些人感興趣,而遇到特定的人的過程不是單向的,攝影師在公共場所尋找被攝對象,潛在的被攝對象也在審視拿相機的人。
我們觀看《完美陌生人》和《在酒吧》等早期作品,以及《歌本》中的抓拍照片時會發現,索斯在捕捉某個特定瞬間時的呈現方式與其他秉承“在路上”傳統的美國攝影家很像,這印證了他自己所講——受到1970和1980年代美國傳統攝影的影響很大。不過這種單向發現式的攝影并不是他照片的主流,不論是《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尼亞加拉》《破碎手冊》《歌本》,還是《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索斯與被攝對象的交流總是會持續一段時間,并且經常“指導”被攝對象在他選定的場景完成選定的動作。而在這個過程中,被攝對象都是愿意與攝影家分享自己經歷、態度、情感,甚至夢想的。在如此互動中,索斯完成的并不是一次拍攝,也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告訴讀者:“嗯,這里有個故事。”
索斯是瑪格南圖片社成員,但他的代表作品拍攝方式并不“瑪格南”,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現代攝影和當代攝影的分野。從攝影分離運動開始的“現代攝影”經歷了“直接攝影”“社會紀實攝影”“新紀實攝影”“新彩色攝影”“新地形攝影”“私攝影”等諸多觀念、流派,但他們的共同點始終是憑借“攝影師的眼睛”去發現、去探索、去記錄和表達。而在觀念藝術影響下的當代攝影,扮演式的拍攝、電影式的拍攝、置景式的拍攝,或者對行為的攝影記錄等,都不是僅依靠好奇心的驅使來定格瞬間。
雖然索斯總是觀念先行,很多時候還要根據已經拍到的照片內容決定下一張拍什么,但我們無法說他的攝影是“觀念藝術”。同樣,他的拍攝無法僅靠攝影師一人完成,需要配合,但我們仍無法確切地說這是“導演”或“置景”。不過,有一點應該肯定,索斯的攝影是屬于“當代”的,因為他從來不是去呈現自己的發現,而是去展現在自己特定時期去過的地方、認識的人,和那個地方的那個人共同創造我們看到畫面。就像索斯經常說的,在拍攝時他的角色好比“領舞”。所以,總要有人和他一起跳。
2020 年,埃里克·索斯舉辦了首次中國個展——《我與你:埃里克·索斯》。繼上海攝影藝術中心、OCAT 西安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展出后,《我與你: 埃里克·索斯》于2022 年4 月19 日至9 月25 日巡展至成都當代影像館。

《萊昂, 柏林》(Leon, Berlin ),2018,選自《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I Know How Furiously Your Heart Is Beating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索斯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展覽的標題選擇用“我與你”,是因為它“基本上表達了展出作品的意義:內向的我與整個世界的關系。”那他與世界是什么關系呢?
在《眠于密西西比河畔》中,索斯將美國的母親河作為對“漫游”(Wandering)的隱喻;在《尼亞拉加》中,他把收集到的情書、在小旅店拍攝的靜物、情侶肖像放在一起來隱喻“愛情”;在《破碎手冊》中,他決定不再追求“標志性的照片”,直白地表現逃離的隱居者;在《歌本》中,真實與虛幻就像他扮演的記者和拍攝的人物一樣難以找到明確的界限;在《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中,他重新旅行和相遇,重新捕捉與陌生人之間的鏈接。
在每一部作品中,索斯用照片來展現他與他理解的世界,而每一個場景中的被攝對象都是一個窗口。
因此“我與你”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每一部作品中,攝影家與被攝對象之間是“我與你”;二是在觀看照片時,觀者和照片中的人物及攝影家之間是“我與你”。當我們看完照片就會發現,這兩層意思并不是完全剝離的。在拍攝時和拍攝中,攝影家和被攝對象將彼此敞開并接近引起他們興趣的人;在拍攝后,被攝對象和攝影家也將自己敞開來接受世界的關注。
這么說來,索斯之所以被譽為“描繪美國當代社會和地理圖景最偉大的在世攝影師之一”,恐怕與他的一項能力很有關系,那就是不僅用照片呈現自己的想法,也一次次成功地說服陌生人呈現他們的狀態,并且那個狀態不是暫時的一瞬,而是對內心的刻畫。
“為什么人們允許我給他們拍照?”索斯在接受采訪時曾說,他一直在自問這個問題,答案或許是“人們也有種好奇心”“有點受寵若驚”,又或者是“我們都渴望某種程度的關注”。當大家看完索斯的作品,不知有沒有自己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也必將回答“如何閱讀埃里克·索斯的照片?”

《丹- 格奧爾格, 杜塞爾多夫》(Dan-Georg, Dusseldorf ),2018,選自《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I Know How Furiously Your Heart Is Beating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穿帽衫的情侶,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Couple in Hoodies, Minneapolis, Minnesota ),1995,選自《尋找愛》(Looking for Love)?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2008_02zL0189》,2008,選自《破碎手冊》(Broken Manual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 courtesy SeanKelly New York)

《比爾, 桑達斯基, 俄亥俄州》(Bil,Sandusky,Ohio ),2012,選自《歌本》(Songbook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Soth,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右圖:《無題》(Untitled ),1994,選自《完美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 )? 埃里克·索斯,鳴謝紐約尚凱利(Sean Kelly)畫廊(?Alec Soth,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埃里克·索斯(Alec Soth)
生于1969年,工作生活于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他于2004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廣受贊譽,迄今出版了超過25本攝影書。曾在國際各大博物館舉辦個人展覽,其作品被各大博物館和藝術機構永久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