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蔭耀 李沙沙
摘要:構建新師范教育體系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針對職前培養與職后教育脫節問題,在師范教育人才培養措施上,首先專業知識方面,需做到博而精,并對此加以建構和管理;在專業技能訓練上,在“請進來”和“走出去”模式以及具體技能課程的引領下,不斷提升,迅速成長;在專業責任人負責制上,以仁愛待學生,平等交流,與時俱進,反思自我,及時補充糾正,從而推動“終身教育”進程,達成兩者的一體化。
關鍵詞:職前培養;職后教育;體系構建;運行機制
構建新師范教育體系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進入新時代,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教師在教育發展中的主導性作用愈發顯現,教師的重要地位愈發凸顯。
懷化學院地處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湘西武陵山片區,欠發達地區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師范教育是我校辦學的特色和優勢(師范專業數量占我校專業數量四分之一,師范專業學生人數占我校學生人數三分之一),學校因地制宜,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構建包括師德培養、教學、班級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同時加強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推動建立高校、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是我校建設區域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內在要求。
所謂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是指為了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教師職業發展的理論,對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進行全程的規劃設計,建立起教師教育各個階段相互銜接的,又有內在聯系的教師教育體系。教師的職前培養主要由高校來承擔,而職后培訓主要由其他的職后培訓機構來擔負。要實現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就必須進行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機構一體化的建設,使高校在承擔教師職前培養的同時,擔負起教師的職后培訓工作。
一、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機構分離存在的問題
(一)職前教師教育難以適應師范生實際教學需要。
近年來,中小學教學不斷進行新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開設時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調整,改革之后的中小學課程更加注重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二)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與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不符。
從中小學教師職前教育中應具備的素養來看,師范生在職前培養過程中所獲得的相關教育理論知識與專業能力還不夠,雖然高校在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有所變動,但學科在實際教學計劃中只能占到的學時不多,而且職前教育課程的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所學課程不能滿足目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需要,這無疑遏制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二、推進教師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運行機制改革
(一)師范生培訓體系由兩級分離(職前、職后)逐漸走向三環合一(職前培養、入職輔導、職后提高)。
教師教育逐漸走向三環合一,充分體現了終身教育思想、教師職業生涯理論和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在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影響和作用,并將促進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的專業發展,從而也將進一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二)建立一套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育質量管理系統、評估系統、反饋系統。
機構整合和一體化需要理順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通過多種途徑促進職前與職后的整合,實現一體化的協調管理。管理系統是由行政管理系統、職前職后教育管理系統組成。
行政管理系統由各級教育行政及管理部門組成,在一體化教育質量保障系統中起指揮中樞、宏觀調控和保障供給的作用。職前職后教育管理系統由高校教務處及繼續教育學院組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對政策上傳下達,密切聯系市、縣教育局及各個中小學校,及時掌握一線教師的動態。
評估系統是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和方法,通過多渠道多種形式收集有關信息,按科學程序對評估信息進行分析、整合與評定,對一體化教育狀態進行判斷,從而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它的成員由熟悉評估工作的專業人員和教育管理人員組成。
反饋系統是搞好一體化教育的重要環節。這一機制的完善,可以迅速把一體化教育質量的信息回饋給決策和執行部門,使他們了解當前工作與教學需要的差距,以便能夠及時調整策略以實施更有效的監督和調控。
(三)突出師范生能力培養的重點,建立學生實習與頂崗實習培訓一體化機制。
教學能力是學生作為未來教師教學的核心能力,科研能力是學生未來教學工作深化提高的重要支撐,操作技能是實現各種能力相互融合的組成部分。高校應重視學生實踐技能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能力的培養,結合教學的科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激勵學生從事教科研的熱情,通過實驗實訓課、說課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技能訓練課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的各種操作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為加強師范生畢業生的教學實踐,縮短師范畢業生上崗后的“適應期”。用四個學期進行文化課、技術課的教學,一個學期組織學生進行教育實習,最后一個學期進行畢業(論文)實踐,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強化訓練。
(四)建立實習教學基地,加強與職業學校合作,促進教師教育一體化進程。
為構建完善的教師教育體系,可逐步建設形成一批國家、省、市縣三級教師教育基地。在建立教師實習教學基地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教師終身教育體系的探索。學校通過開展教師教育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與職后提高的一體化改革,通過實現與中小學校教師教育合作,加強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的聯系,建立教師終身教育的協調機制,切實推進教師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與完善。
作者簡介:?向蔭耀,出生年月:?1988年10月,性別:?男,籍貫:?湖南懷化
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
通訊作者:李沙沙(1987-),女,碩士,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品牌與文化發展部。
基金項目:懷化學院教改項目,項目名稱: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體系構建與運行機制研究 項目編號:20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