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廣壯
摘要:小學數學生活教學是現階段教育深化改革下明確提出的一種新模式。主要是在教學中充分聯系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趣味教學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處理現實情況的能力。因此,本內容實現了對新課改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生數學;教學措施;思維
前言:
現階段,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對各個領域還處于認知階段,如果學生更快地進行數學學習,首先要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有一定的把握。當學生對數學課有足夠的了解后,才能真正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消除對數學的恐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此外,教師選擇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以更趣味教學的教學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找到親近感。
一、數學教學趣味教學的實施意義
現階段,在現代化教育中發展趣味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的保障。趣味教學作為新型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將知識融入到實踐過程中,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指導,趣味教學將知識與實踐相融合,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的精髓。高效、快速的發展文化是現代教育理念所秉承的精髓,將數學教學作為趣味教學的試驗田,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可以確保趣味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針對小學數學趣味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在教學形式中趨于表面化
在很多老師的教學觀點中,他們認為將生活中的事物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歸屬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只存在于表面,學生并不會增加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只是依據單一的題型理解與生活進行聯系,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學生的思維出現固化。
(二)小學數學趣味教學受制于傳統觀念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小學語文、數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標準與教學發展朝向趣味化教學方向發展,但真正實施的難度系數較大。受傳統教學觀念與唯分數論的影響,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對分數過度重視,認為學生只要將知識掌握,將習題做對,取得優異成績就可以了,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重視。
(三)忽略趣味教學的教學策略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低年級對數學思維的認知不清晰也不普遍,所以教師在準備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考慮學生年齡小,思考問題不成熟、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僅僅依靠單純的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也產生不利影響,間接導致學生的創新意識降低,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三、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生活引入課堂,激發興趣鋪墊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為生活中有很多情況必須借助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來解決。在小學教育環節,數學精細化課堂必須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課堂引入階段、正式授課階段、課堂練習總結階段。在運用生活教學法設計課堂指導階段時,教師也可以向大家明確提出與課堂知識點相關的生活問題,從而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進而達到課前導入環節的教學作用。
例如,講解“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時,章節規定在理解萬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這幾個計數單位,了解各個單位之間的十進制相關性。其次,學生必須準確地會讀和會寫大量數字,并且可以比較他們的水平。因此,老師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明確提出一些與大數相關的生活問題。數字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的數學知識,在此便可以詢問同學們我國國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2018年底總人口13.9538億的國家,學生應該如何正確讀懂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學生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得出確切的答案,但由于這些數字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的求知欲正在逐漸被激發出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老師就能把他們帶到正式授課階段,以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正確讀出教師所給出的數字。
(二)模擬生活場景,打造趣味課堂
數學知識學習的目的不僅是為學生提高數學成績,讓他們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更希望學生將所教授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眾所周知,在目前的數學課堂中,雖然很多教師重視趣味教學,但實施的教學策略并沒有完全擺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與生活建立聯系。
例如,在進行加減乘除教學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小紅幫助媽媽到菜市場買菜,一進市場她就被琳瑯滿目的果蔬吸引了,土豆1.5元1斤,西紅柿2.5元1斤,白菜2元1斤,小紅要買3斤土豆,2斤西紅柿,1斤白菜共計需要多少錢,她帶了20元夠用嗎?教師可以提出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這道題目涉及加減乘除的運算,并不是一道普通的運算題,學生要依據現有知識進行解答1.5*3+2.5*2+2*1=11.5,所以小紅購買的這些蔬菜需要11.5元,她有20元錢,20-11.5=8.5,說明小紅的錢可以買下這些蔬菜并有結余,通過構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自覺主動地學習數學。
(三)觀察體會生活,解決生活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在講課階段選擇趣味教學的模式。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場景,發現知識的使用價值,同時也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整合課程內容,與生活的具體細節聯系起來,進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整合所學的知識,思考如何將其應用到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中,即構建一個自問自答的教學過程。
下面是一個講解“位置和方向(2)”章節內容時。在具體的數學課堂上,老師首先介紹了如何在地形圖中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然后,教師可以拿出城市地圖,帶領學生完成練習環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練習后,教師可以讓大家思考生活中哪些場景可以應用到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正確的指導。
結束語
一般而言,在數學中應用趣味教學時,教師應采用適當的課堂教學方法,并結合生活,以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穩定、充足的激勵,促進學生建立參與數學學科知識學習活動的自信心,進而鼓勵學生提高數學學科思維,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自身學習和生活經歷的相關性,提高運用數學知識應對具體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寧波.實現教學趣味化,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J].家長(上旬刊).2021,(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