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蕾





關鍵詞:茶具 場景 五音文化 文創產品 動態結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6-0122-04
引言
文創設計的本質上是文化的植入[1],通過對文化的元素進行提煉概括,將其與產品的形態或者功能結合,從而激起消費者文化認同。目前的許多文創產品都是專注于設計表面的裝飾,相對來講,產品缺乏了功能價值和實用價值,更不論去重新解釋和創造相關產品[2]。在進行文創設計時,無論是取用相關的元素,還是化用整個文化意境,都旨在將文化濃縮入產品之中,讓使用者在使用時能感知到設計中所蘊含的文化力量。起源于春秋時期的五音文化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經不單單代表古樂曲中的“哆、來、咪、索、拉”,還與金、木、水、火、土等有著通感聯系,且在不同的動態場景中,人對聲音的體會也會有所不同,宮商角徵羽給人帶來的感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聽覺上的變化,還包括感受上的變化。因此,文創產品的基礎是實現使用價值,但當處于不同的場景時,借助感官的不同變化,文創產品可以產生更多層次的使用體驗,從而給人們帶來更自然的情感共鳴與更深層次的文化體驗。
一、五音文化在設計中的應用
五音也作五聲,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宮》:“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宮商角徵羽”本身的提出,便是音樂意向化與符號化的表現。宮音渾厚莊重,音如大地般沉穩;商音錚鳴清亮,音有聚斂之實形;角音雅潤綿長,音如綠葉抽新芽;徵音高亢急躁,音有烈火之本色;羽音圓潤清急,音如水流般通透。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場景中,人們可能只是聽到了聲音,卻可以主動地產生聯想,將其與其它熟悉的認知對象建立關系,創造視覺與聽覺的共感。由此,人們結合五音自身的特色,賦予五音新的認知對象聯系,且人們在見到其他認知對象時,同樣都可以由其聯想到相對應的音色。
(一)五音在平面中的意象取用:中國文化的精髓在于一種表達和傳承,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人們通過寓意、象征、符號來表現愿景,寄托美好[3],文化本身是多感官的,刺激人們的聽覺,視覺,觸覺等,而通過將文化意象提取分離,凝練轉譯,可以通過相似的事物觸發相同的情感,這便豐富了作品的層次,讓整個設計變得鮮活。將設計意向內化不外顯,使設計更接近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更容易跟使用者產生精神方面的共情。如設計師陳美妮的五音海報設計,如圖1,選取生活中的某些樂器、動作、物件,這些樂器、動作,或是物件可以帶給人同五音相似的感受,并將其組成五音的文字樣式,這樣子的設計表現手法,一方面是對文化的一種藝術解讀,另一方面又是對文化融于生活的一種巧妙處理。
(二)五音在古琴中的通感體現:通感中的語意程式的構建,有助于使用者和產品之間建立情感端的聯系。將五音的元素提取并進行轉移再生,運用到古箏的制作中來而設計出的“商”調式元素古箏,如圖2,從多方位滿足了演奏者身心的需求,能積極地調動彈奏者演奏時的精神狀態,有助于演奏者與樂器之間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4]。視覺具有表征意義,聽覺也同樣具有符號化的特征[5],視聽之間的交融與創造,不光有利于使用者理解產品的設計意圖,還有利于產品與使用者之間建立更為本質自然的聯系,在感官內部展開的聯系,從而有利于展現產品的內核。人們在使用物件的場景中,會容易受到身外之物的影響,通過將古箏的外形“商”化,使人的潛意識產生錚鳴、鋒銳的感覺,由此可以影響到人在彈奏這一場景中的身心狀態,進一步影響彈奏效果。
(三)五音在琴桌中的挪用:家具作為人們生活勞作的主要物質載體,不光起到輔助工作的作用,還有對氣氛的渲染與氛圍的烘托[6]。家具被認作是反映人們精神情感的一種物理載體,承載了人們的情感,并對人們與其之間進行的行為活動起到了增益的作用。明時期的匠人們通過對琴桌空間及裝飾的設計,同時實現功能和情感的雙重目標,而又不失審美性[7]。如古琴桌的目的是為了讓演奏者能更好地融入演奏的氛圍中,如圖3中的古琴桌,用五根七段的簡練結構,融入曲與直,圓與方等元素,使其不單單成功實現了不擾亂琴音的置琴功能,還巧妙地在細節中融入了五音的文化語意,實現了功能與情感之間的巧妙結合。
二、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一)動態場景與元素結合的必要性: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多元化要求不斷提高,人們在接觸到產品時,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使用后對產品的態度和心情都是不一樣的,在不同時空發生相同事件所帶來的心理、感覺、記憶也都是不一樣的。好的產品是可以讓人在使用時一直感到愉悅的,而當將元素的特征與動態的場景進行結合,可以豐富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從而更好地傳遞出產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建立起人們對于元素以及場景的認同。
(二)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提出:無論是平面設計還是產品設計,現在大部分的文化與設計的結合還是以圖示化為主,通過人們對其感性或者理性的理解建立作品與五音之間的聯系,從而喚醒情感,或者創造情感體驗。這類將文化具象化的設計手法可以直接地對使用者進行刺激,讓人在欣賞或使用的過程中接受來自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的直接信息,形成對文化的感知,進而體會到其中的更深層次的內涵。然而元素是個體的,獨立的,靜態的,不同的時空,同樣的人與物之間卻會有不同的表現內容與表現形式[8],當對整個場景進行分析,需要考量如何將不同的元素交織起來,達到豐富情感體驗,產生更自然的文化感知的目的。
因此,將產品根據其使用方式與使用情景不同,進行動態化的思考,可以幫助設計者更恰當地運用元素,激發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有效地構建產品與使用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產品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并從不一樣的切入點與突破口,給使用者帶來新奇感?;诖?,提出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化創新設計方法,如圖4。
在設計過程中,按照時間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場景,每一個場景都包含著不同的感知元素,這些元素可依據事物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屬性等進行分類,進而實現元素與場景的合理交織。其次,所有的感知元素可以分為從人出發和從場景出發兩個維度,從人出發的角度主要針對人對產品的感知,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為主要感知對象,從場景出發的角度則主要針對產品在不同場景中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這種感受受到產品的外觀、結構、功能的影響。
(三)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驗證:以飲茶場景為例,茶具作為一種喝茶的工具,能否沖泡出一壺好茶是首要目標。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精神物質層面的需求不斷提高,茶具已經不局限于以前的茶壺、茶杯、壺承等,其種類與功能也變得多種多樣。
1. 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案例分析——以功能為導向:在以功能化為導向的茶具設計中,高效、便捷、簡約、美觀等成了茶具新的搜索標簽。由此而出現的快客杯、恒溫茶壺、隨行茶具等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讓修養隨手可得,讓禪意不受局限——可攜帶功夫茶具,如圖5,將繁瑣的沖泡茶的過程舍棄,取飲茶中必要的部分并進行簡化,在滿足儀式感的同時,將茶具簡潔化,突出茶具的功能,讓茶具適應當代快節奏的生活,符合忙碌且健康的現代生活觀念。結合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案例分析,如圖6,第一個使用場景是收納,使用者在這個場景中感受到的是灰色的布料,茶具裝在收納袋里面進行儲存,使用者可以通過拉鏈控制收納袋的開合,在下一個場景中,使用者將白色透明的杯子從收納袋中取出,通過開合打開蓋子可以用來盛水沖茶,這個場景中會產生不同杯子相互碰撞發出的玻璃聲,第三個場景是飲茶,這個場景中使用者能聽到水聲,看到茶色,品到茶味,此時產品所展現的不光是空的杯子了,而是裝了茶葉后的杯子,由于上下透明的材料,可以看到茶葉在其中的浮沉。當使用者結束了飲茶的場景將杯子收納起來,此時展現給使用者的又回到了灰色的布料收納袋。
2. 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案例分析——以情感為導向:茶具不單單是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還寄托著人們對文化、品味與個性的追求[9]。在茶具中,富有創造性的還有人們對自然的理解與應用,飽含著哲理性的色彩。如釉彩茶具,陶瓷外表面的釉彩是一剎與永恒的完美解釋,包含著無限的張力[10]。正所謂“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動與靜的結合在釉彩中達到了極致,其所傳遞出來的哲學性引人深思。無論是天然的凝結,還是人為的修飾,都是人與自然的相處。如圖7的冰裂紋茶具,,巧奪天工的外觀彰顯著理性的灑脫與人工的自然[11],其中空靈雅致的“破碎之美”展現出的自然美與深厚的文化內涵,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茶文化的歷史已超過4700余年,其古韻中少不了天人合一的哲思,與曠達致遠的寧和,中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更是有著“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的飲茶追求。
在此類茶具中,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如圖8,使用者對于此類茶具的使用場景可分為取用、飲茶、洗刷三類。在第一個場景取用中,人們感官感知到的的冰裂紋的視覺沖擊與瓷器獨有的釉面體驗,在第二個場景飲茶中,則能在此之上聽到瓷器與水的沖擊碰撞的聲音,聞到或濃或淡的茶香,在第三個場景洗刷中,則主要是水流的聲音與冰裂紋瓷器的質感。而因為此類茶具只是在材質上有所突出,故沒有除盛水喝茶以外的功能,也沒有附加的結構。
三、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在五音文化與飲茶場景中的實踐
(一)琴茶之道的文化背景:飲茶是一種文化的寄托與傳承,古人為追求高雅的享受,喜好在品茗中做一些活動,如吟詩作賦,調琴歌唱,無論何種場景,都豐富了座客品茶賞茶時的情感體驗。人們賦予飲茶精神意味,不光是用來止渴提神,人們更希望通過品茗悟得禪道,無論是喝茶時用的茶具,還是茶室空間的布置與設計,都在于創設出一種境界。人們品茶的色澤、香氣、滋味,也品周邊的人與物,品茶時不單單只有嗅覺、視覺、味覺被調動,品茶是一種全感官的調用,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體驗。
茶文化中有一種道叫作“琴茶之道”,茶與琴都講究一個“韻”字,人們在琴茶之道中追求的是方法與意境,常以音律助茶意,以茶氣通琴理。此時的品茶有著更為豐富的場景故事,整個流程包括聽音-品茶-尋聲-賞韻-品音-聽茶,味覺與聽覺在其中不斷進行著相互的轉化,相較于普通的品茶,聲音在整個體驗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多感官的聯用也讓整個場景變化更為豐富,體驗感更加強烈。
(二)五音文化元素提?。何逡糁钢袊迓曋械膶m,商,角,徵,羽五個音階,每個音的發出都令人浮想聯翩,所謂“聞枹鼓之音者,角也;見火光者,徵也;聞金鐵矛戟之音者,商也;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聞者,宮也。此五者,聲色之符也。”,正是說眼見之物與耳聽之音之間存在的強烈關聯感。視聽之間可以實現共感與相互轉化,將宮-土-黃對應,商-金-白對應,角-木-青對應,徵-火-赤對應,羽-水-黑對應而進行的五音文化意象的提取,如圖9,是建立在中國人共有的文化認知基礎之上的共有符號。
(三)飲茶場景分析:茶道頗有講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道藝術,這其中便有著許多不一樣的場景。飲茶是人與茶的在一系列交互之中尋找相互的依存,是人在與茶發生聯系的場景中寄托情感,尋求情感的過程。雖說是“飲茶”,但是喝茶不光光只有喝這一個動作。包括選色,聞香,前前后后從取用到沖泡,到洗刷到收納,合起來的“品茶”是一個連續的動態場景。
(四)五音文化與飲茶動態場景結合:古人品茶不光是品茶香,飲茶水,更是借此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將音樂融入茶具,將五音文化與茶文化結合,不光是對五音文化的一種再創造,還是對飲茶場景的一種再設計。新時代中的飲茶,變得輕量化,簡潔化,很少有人專門去茶室,或者準備一間茶屋,便攜式茶具占據了部分市場,這種快節奏模式下的飲茶用具,難免不了將飲茶過程變得單調,原來豐富的場景體驗被減少,而將五音文化與茶文化的結合,則剛好可以豐富飲茶的過程,為眼、耳、口、鼻等感官創設更多的場景,且不同場景之間的銜接轉化,也可以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情感體驗。
五音注重的更多是對聽覺的刺激,飲茶注重的更多是對味覺的感受。在茶具中可以借助材料工藝,讓茶杯在不同的場景中發出不同的音色,建立飲茶中的不同場景與音律之間的聯系。比如在往茶杯中注水的時候,可以通過釉彩的涂抹方式,杯壁的碎裂結構,茶杯表面的凹凸處理等,選取不同的材料,通過不同的杯型,讓沖泡茶葉時茶具發出不同的聲音。再比如可以對放置杯子時杯子與案臺發出的聲音進行設計,用陶土材質可以做成宮音杯,用瓷作材質可以制成商音杯,竹子作為材質可以做成角音杯等。人們在聽音時處于一種連續性的狀態,持續不斷地接收來自外界的聲音。同樣的,人們品茶也不是短暫的過程,而是從落座到最終品完一壺茶的一個長久的進程。五音與飲茶在元素上的相似性與其在時間長的連續性,為五音元素與飲茶場景的動態結合創造了優良的條件,使兩種行為可以非人為地實質性地產生關聯。
(五)相生律茶杯設計
1. 基于動態場景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的應用:首先,確定使用場景為取用杯具、飲茶、洗刷杯具、收納四個。然后在感知元素中加入五色與五音元素,將其與取用、飲茶場景結合。從人的角度出發,在取用茶杯的過程中能夠從視覺層面看到黃白青赤黑五色,聽覺層面感受到由于取用時難以避免而產生的輕微撞擊銅片發出的聲音,在飲茶的過程中由于水在銅片的上方,將銅片包裹住,所以不會有銅片與底部瓷底撞擊的聲音發出,而當快要飲盡一杯茶時,可看到底部顯露出的五色杯底。在洗刷時,由于水流的沖擊銅片也會和瓷底發生碰撞而發出不同音階的五音,同時瓷杯底部的銅片可以被取下,方便將茶杯清洗干凈。最后瓷杯會被收納進木箱之中保存,如圖10。
2.相生律茶杯設計理念:以茶顯樂色,以樂映茶香,相生律茶杯將五音韻律與茶藝交融。正所謂品茶之道,品的是茶心,亦是道心,品茶的過程對于人們來說,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雅致的環境與恰到好處的茶品同樣重要。而茶心的雅靜與琴心的空靈又相得益彰,相生律茶杯通過在水流沖過杯底的時候銅片相互撞擊,融合琴與茶,音與色,五音短暫的一下增添了品茗趣味,讓茶保持莊重的同時,多了幾分活潑。
3.相生律茶杯中的五音文化與動態場景的關聯:相生律茶杯設計中的五音元素的提取是基于通感的方法,不光是從銅片相互敲擊的聲音來發出不同的音階,引人聯想到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色,還通過對圖畫的感知,結合五色與五行建立人們腦海中五音的關系,如圖11,且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對于場景的選用,則遵從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的設計原則,只取用沖泡,加茶的環節與五音進行結合,而不會在整個品茶過程中都加上對聽覺的刺激,造成煩躁感。且注水的過程人為可控,品茗之人若是有心,可以通過注水的不同速度,高度改變茶杯發出的聲音,增加飲茶過程的趣味性。
4.相生律茶杯設計展示:相生律茶杯設計將“沏茶”與“品茶”融合,“茶心”與“道心”交織,在對茶文化的寄托與傳承之中進行文化的再創造,分析動態場景,將沖茶的動態過程代表的“流水”喧鬧與靜置茶時的“高山”靜遠的意境之間進行動靜的結合,結合五音文化,將七藝一心的文化底蘊通過五音與茶藝的交織表現出來。“音”與“茶”之間的融合實際上是“瓷”與“聲”的體現,通過物理世界反映精神層面也是相生律茶杯設計的一個愿望,讓品茶之人在沖泡茶葉時能夠獲得新穎而又深刻的體驗,伴隨五音的韻律,在更豐富的飲茶場景中體會茶心與道心,如圖12。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五音的文化意向,將宮、商、角、徵、羽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黑、白、赤、青、黃五色相結合,基于對視覺合聽覺的同時刺激喚起人們對五音的認知感受,同時將飲茶的過程進行分析選擇,以沖泡茶水為切入點,在沖泡的整個過程之上,將五音的文化元素創新性地與飲茶的場景動態地結合起來,借助文創產品的背景,突破茶具設計的現狀,以元素為點,場景為線,將點與線結合以達到實現多面表達情感價值的目的。然而不光是茶道,人們生活的復雜性使得人們對場景的考考量會有諸多不同的角度,本文只是選擇了其中的“沖泡”為環節,還可以進行更多嘗試??傊?,將元素與場景進行動態的分析結合,在時空維度上的設計,可以使得產品變得更加立體,使用者的體驗也會更加豐富,基于動態場景的方法運用做出的新嘗試,也為文創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