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秦嬌
摘要: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十分必要。相關教師應優先了解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及教學創新側重的要求,進而通過重視學生學習體驗,設置靈活教案;應用適宜方法,做好教學計劃等策略,優化此類教學創新活動的執行,以達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
1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著力點
1.1轉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不僅整體學科教學需秉承創新原則,新式教學工作更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創新解題能力,到創新參與能力,再到創新實踐能力,學生在整體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各項能力培養,都應強調一定的創新性。此類側重于學生為主體的新式教學,教師更應在教案設計期間為學生的靈活參與留有對應空間,并且當下諸多新式教學活動都需學生參與,其行為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亦能引導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此類側重的施行初期,學生靈活性的創新走向或在教師的考量之內,如施以長期執行,學生展現的創新發展走向或會超出老師的預想。
1.2摒棄單純用數字堆疊及應用陳舊文案的習題,增強課堂教學案例選用的生活性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相對基礎,其教學執行本身難度不高,但當代小學生生活水平相對優異,身邊智能設備眾多,其早期接受的啟蒙教育或已涉獵諸多貼近時代潮流的事物,學生本人的視野已相對開闊,或在小學階段對此類基礎的教學內容缺乏了解及探索興致。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且內含計算應用的時代,對于計算十以內加減法等基礎知識,部分學生會在學成后的練習階段對整體教學活動“嗤之以鼻”。因此,應摒棄單純用數字堆疊及應用陳舊文案的習題,強化課堂教學案例選用的生活性。此類生活性不僅為實際應用場景的融入,更應融合考量現代小學生的興趣趨向。
2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2.1教師對課程的改革缺乏認識度
部分教師認為新課改的強調側重是教學主體的轉變,因此應用微課及學生引導課堂的形式,將課程教學的任務通過創新形式委任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這一“舞臺”上自由探索。盡管學生接受過教師教案編寫及教學話術的傳授,但在實際施行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把控好自由度的設置,僅默認遵循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要義,導致課堂節奏散漫,知識點總結不明,創新流于形式。此種問題的發生,多因教師課改認知不完全。學生可作為教學主體,微課及學生引導課堂教學也相對可行,但教師應做好其中調配及管控工作,不應把課堂控制權完全交托出去。
2.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計算理論“花樣更新”的講解,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生的眼中,或僅為變換了另一種節奏的“搖籃曲”罷了。此類問題的出現,往往因教師多注重了其他教學側重,并未深度考量學生于此類學科學習中真正想了解的內容。面對簡單的加減法,學生可能想到過往購物計算失誤的糗事,想到家中種植的花卉下次開花時間的計算,而教師列舉的往往是老師帶領學生前去向校長報到等事例。邀請學生上臺參與演繹時,或也存在讓學生扮演數字等“不明所以”的劇情安排,學生本身的參與興致及配合度不高,也屬意料之中。
3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3.1精選教學方法,編制合理地教學計劃
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學習發展境況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并需做好全面考量,制定相對嚴謹的教學計劃。以混合運算教學為例,教師應憑借過往學生課堂表現及階段性測驗成績初步判定其加減乘除計算學習發展狀況,進而設置小組競賽模式,合理調配分組,使學生充分展現個人學習優勢,優先獲得自信,再逐步挑戰此階段的學習難關。即使部分小組的整體表現一般,教師也應添加難度適中的“獎勵”題,調整其競賽表現,并在后期加強其教學培養。
3.2注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制定靈活的課程規劃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興趣萌生度,是驗證一堂數學課是否體現創新價值的要點。因此,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體驗,設置靈活發揮的課程教案。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在課程開始詢問學生自身印象最為深刻的正方形長方形圖標為何物。部分學生回答為手機應用APP的圖標,部分學生回答為多個國家的國旗。由此,教師可將手機圖標APP及各國國旗關聯劇情安排至教學當中。教師可將一名學生邀請至講臺,令其自由繪畫一張圖畫,并給予其三角尺令其切割自身滿意的部分將其做成正方形APP圖標。而后,教師可仿照當下APP圖標圓角的形式予以修改圖標形狀,但依舊保留原有正方形。此時,教師模仿甲方告知學生其設計圖標邊角的部分不能算作計算價錢的范圍,且需要按照缺損部分作正方形大小扣除計價面積。學生又需要根據要求在原有正方形圖畫的四角再次作出四個小的正方形,并根據對應數值計算面積。長方形計算則可應用“升旗用”及“胸章用”的尺寸要求,讓學生分別計算制作成品面積。這類由學生決定教學劇情起點的演繹教學方法必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3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個班集體中,每個學生的社會背景、個性特點、對數和形的感悟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等都是有差別的,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用統一的教材、同一個教師以及同一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對優秀生來說“吃不飽”,而對后進生來說“不消化”,往往是一種“夾生”教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素質教育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在現行的班級授課制形式下,要讓學生深度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用數學知識自覺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造福社會,并在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都有發展,就必須進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群體在教學中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實現每一個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
由于小學生年紀小,思維過程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要化解小學生形象思維與小學數學抽象概念之間的矛盾,最好的途徑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4結束語
綜上述,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注重學生數學基礎的有效構建。在新課改指導的影響下,更多教師從長期發展角度加深了教學方法應用的探索,認定創新才是當下教育發展的執行要義。回顧過往此類學科的常規教學活動,其本身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法創新工作更應以問題攻克為主,優化學生受教體驗為輔,作以全面的考量。
參考文獻
[1]蒙鈺.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的實踐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1):158-159.
[2]祁艷云.關于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2,(05):149-150.
[3]楊華.開展趣味教學,打造精彩課堂——也談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1):48-50.
[4]李方紅.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2,(03):30-35.
[5]張秀霞.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成績——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為例[J].山西教育(教學),2022,(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