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如
摘要:語文是高中教學的必修課程,但在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造成教學氛圍枯燥,無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進而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逐漸多元化,教學質量也顯著提升,而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之一。高中語文課堂應用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和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模式已不再符合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需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的缺漏,它主要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建立起來的多元化開放型課堂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善于利用多種形式的新媒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高中語文教學課堂,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直觀、有趣,同時又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以學生一個高效、輕松、愉悅的課堂。
一、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基于此,便衍生出多維課堂的概念。多維課堂的意義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現(xiàn)如今,眾多高中語文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其中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然而,不少高中語文教師并未從本質上理解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僅僅是形式化地模仿他人,導致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過于形式化,其教學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fā)揮[1]。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與如今倡導的教學理念更吻合,因此在未來的教學發(fā)展中,其應用程度會進一步加深。高中語文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漸掌握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以此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關注需求,分層教學
教學有一個始終存在的前提,那便是教師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來開展。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需求,才能夠創(chuàng)建出對的情境,才能夠發(fā)揮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應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并結合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以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為例,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yè)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兩類。其中,必答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而選答題則更多地考查一些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二者分別對應了“學困生”與“優(yōu)等生”。那么從學生的需求來看,學困生的需求主要是掌握一些基礎性的內(nèi)容。大部分學困生存在基礎不牢固的問題,而對新知識的學習又需要依托于基礎知識來展開。所以在長期的教學中,即便教師的教學能力再出眾,也很難改變學生的分化;同時,在某些新知識的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也會強調“該部分的知識與其他無關,只要現(xiàn)在學便能學會”,但是這樣一個結論本身便是偽命題。在教學中,其實是不存在單獨脫離出來的知識的,任何知識都是整體知識的一部分,都存在于知識體系中。學困生在學習此部分知識時仍會感到困難,會受到基礎不牢固的束縛。因此,在關注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做好對應的教學干預。
(二)優(yōu)化方案,提高效率
從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強調學生預習,但是并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這里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的預習缺乏主動性,課后又比較散漫,預習的質量是十分低下的。其次,是學生即便進行了預習,也大都是沒有方向的,或是通讀課文,或是做習題,然后在預習中去尋找問題。只是,問題雖然找到了,學生卻沒有嘗試解決,仍是等待教師來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先要調動學生的預習積極性,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將學生的預習轉變?yōu)閷栴}的討論以及對問題的解決。
(三)利用微課,加深理解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微課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耗時更短。一節(jié)微課視頻只有 10 分鐘左右,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大的負擔。對學習任務繁重的高三學生來說,微課所具有的靈活性,能夠對其零散時間進行整理,提高其對零散時間的利用率。同時,在微課教學中,由于視頻多于文字,學生更便于理解。在通常情況下,最適用于微課教學的便是高中語文中的一些共性知識。共性知識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且多呈現(xiàn)出分布不均勻的特征,這也正好對應了微課教學單一問題集中解決的特性。以高中語文作文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制作作文專題課程,將其細分為多個微課視頻,包括針對文章結構的、景色描寫的、修辭手法的等。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不足來進行選擇性的觀看;同時,在微課教學中,教師也不用擔心學生的記憶問題[2]。當學生需要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時,可以反復觀看、反復強化,在無形之中加深印象。這里以作文寫作中的景物描寫來舉例。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便是找不準切入點,即整篇文章既不能表現(xiàn)出景物描寫的重點,也不能表現(xiàn)出景物描寫的結構。景物描寫有多種方式,最容易理解的是“第一人稱式”的描寫。
如,寫《我的校園》一文時,學生可以將自己置于實際場景中,假設自己要進入校園,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會看到什么?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校園的大門,然后是校園的道路及其兩旁的樹木。隨著腳步的前進,目光的遮擋逐漸消失,就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可能是教學樓,可能是操場,也可能是校園內(nèi)的人。相對于零散的描寫,“第一人稱式”的寫作,更容易將眾多要素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之后,學生再根據(jù)主題,挑選出一個自己想要著重描寫的事物。這樣一種描寫方式,其實在微課中更容易講解。教師可以拍攝出一組進入校園的畫面,然后運用“第一人稱式”的描寫做旁白,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學生會更加容易把握。同時,當觀看過后,學生踏入校門時也會不自覺地帶著這樣一種觀察思維,這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記憶得更加牢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小莉.互動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1(18):121.
[2]甘子恩.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高效互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