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關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開始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重視起家庭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基于此,教師在學前教育工作中要重視家庭資源的作用,并與家長進行相應聯系,及時溝通,使得家園共育工作能夠呈現出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資源;家園共育
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被越來越重視,“勞”育應當與其他四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五育并舉,融會貫通,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目標和組成部分。如今,各種新形式的幼兒園實踐活動在幼兒園教師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創新。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園共育的實踐十分必要,家長也越來越注重幼兒家園共育的實踐過程,家園共育的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幼兒的學習質量。尤其是針對幼兒園的基礎教育課程,家園共育的實踐過程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一、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園共育的必要性
在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園共育的過程都存著不小的問題,對于兒童對的學習能力不夠重視,對于家園共育教學探究不足都是需要改進的問題。在國外,人們更加關注在家園共育教學模式中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階段鍛煉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國外更加注重家庭學校的一體化教育。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幼兒園作為教育最基礎的階段,家長也更加重視兒童在幼兒園階段的基礎學習,在兒童關鍵時期,基礎學習成為了教育內容的關鍵,教育部門以及學生家長更關注在當前教育環境之下,兒童學習積極性的養成,提高在幼兒園階段中的兒童教學質量。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園共育是當前的先進教學模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改革逐漸在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工作中開展,互聯網技術以及多媒體發展也促使了家園共育的學習環節方式改變,在這樣的環境下,注重家園共育工作的核心質量更加必要,教師在家園共育實踐的進程中,貫徹落實核心素質培養工作,幫助幼兒更加順利地學習。
二、利用家庭資源實現家園共育的策略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發展的啟蒙階段,此階段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內容之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要將家園共育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去,從而通過教育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如果對其進行直接的科學教育會影響幼兒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其與之前的預設結果背道而馳,而若是在教育中實施家園共育,這樣一來幼兒就會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科教成果的完善等。通過這些教育活動,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
(一)在家庭中創設兒童教育的環境,滿足教育的基礎條件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教育事業也一直改變與進步,引入家長參與兒童幼兒園基礎教育十分必要。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該不停地發展,使兒童教育工作一直保持在動態進步中,不應該堅守傳統的刻板方式,而應該注重創新。在家庭中創設教育的環境,滿足教育的基礎條件。當代兒童興趣愛好十分的廣泛,因此在家庭中創設教育的環境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學科融合,家長在教育內容上與方式上一定要與時俱進,注重課外實踐與課內學習相結合,同時也要保證學科融合的科學性,使兒童教育的質量有效地提高。例如家長可以嘗試將兒童的家庭學習范圍擴大,兒童潛在的能力也得到了激發。兒童對于周圍的事物有了更多的興趣進行探索,學習素養也會隨之得到了培養。
(二)營造家校融合化的教學氛圍,激發兒童參與學習的興趣
通過營造家校融合化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提高兒童參與學習效率。在家長引導兒童學習的過程中,開展家校融合化的情景教學也可以增強兒童教育的趣味性,可以增強兒童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家長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借助多媒體、巧用故事的進行拓展、利用問題引入學習內容、引導幼兒融入教育,增強教育的趣味性,通過問題去幫助兒童開闊自身的思維,讓兒童在幼兒園階段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提升其學習能力。家校融合化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兒童切身地感受教育的情景,更有利于兒童拓展思維、獨立思考。
(三)合理規范兒童活動,保證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獨立性教育
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提出,讓兒童的教育體系不斷升級、完善,因為教學理念的轉變,也讓兒童具有更多的主動性、能動性,弱化原先家長主導兒童生活的現象。合理規范兒童活動,保證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獨立性教育。在家庭中,家長應該規范兒童的生活習慣,不僅從學習教育的角度出發,還應該關注兒童的綜合能力提高。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保證兒童的獨立性教育。家長應該加強與兒童的互動與交流,將長期的傳統引導思維轉變,合理地安排了兒童教育活動,在兒童與家長的共同進步過程中,家長應當解釋不同學習內容以及規則,引導兒童進步,幫助兒童修正出現的問題,使兒童能夠在學習中更好地成長,提升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園教育的實施質量。為了使幼兒園兒童基礎學習效果不斷提高,首先應該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關鍵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地在家園共育的基礎學習中,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家園共育工作存在問題的分析,總結提高基礎學習效果的對策,提升教學能力,從而實現保障訓練質量的最終目的。家園共育內容應該更加多元化,不同的教育模式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教師應合理地安排基礎訓學習的教學任務,也應該考慮兒童的接受限度,從而在此過程中推動了家園共育的應用效果。
結論:家園共育的幼兒園教學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養成十分重要,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多樣化的教學放大也提高了幼兒對于知識認識的能力。家園共育教學對于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益處。因而,家園共育在幼兒園階段進行實施是必要可行。在教科能力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也不斷地提高。在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對于家園共育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模式也更加富有技巧性,幼兒園教師在幼兒自控力差、年齡較小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園共育教學活動,才能使得幼兒學習效果也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鞏婉楠. 當前幼兒園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幼兒教育科學, 2022, 3(3):24-25.
[2]張春英. 實施家長助教,促進家園共育——幼兒園家長進課堂之淺思[J]. 教師, 20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