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數學日記是指學生對數學課堂及其他數學活動的學習情況,真實地做更深一層的思考,反映新發現、新思路以及感受。主動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自己有主見地學習。數學日記不僅可用于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形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困難之處或感興趣之處。而且,數學日記還可以發展成為一個自我報告,評價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問題解決的策略。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日記有助于數學教師培養和評價學生的反省能力。因此,近幾年我嘗試讓孩子們寫數學日記,在平時教學中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去實踐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每單元的自我剖析,有老師還開玩笑說:“你教數學把語文都教了呀?”認為讓學生寫日記是語文課的專屬領地,與數學學科是風馬牛沾不上邊。我認為寫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我讓學生寫數學日記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更新、自我發展。
一、數學日記有助于學生整理知識,促學生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通過寫數學日記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整理,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回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通過反思整理形成知識網絡,促學生主動學習。如:胡鑫同學寫到:今天的數學課,周老師給我們講了怎樣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你們學會了嗎?我可知道怎么做了。如果把整數化成假分數,就用指定的分母作化成假分數的分母,分子就是分母和那個整數的乘積。如果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就用原來帶分數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數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很簡單吧!同學們,你們知道怎樣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了嗎?
二、數學日記剖析學習過程,提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兒童生來就有好奇心,他們越是不斷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就越是從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感,作為一種“激勵”,又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即增強他們的認知內驅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能在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基礎上,讓他們通過日記的形式反思整個學習的過程,想想我學到了什么,特別要想想我是怎么學的?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如楊晨韻同學寫到:周老師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叫我們回家找一個長方體的包裝盒帶到學校去。我找了很多個放在書桌上,心想:拿哪個呢?也許其他同學拿的和我一樣的,不,我要找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仔細一看,我發現裝酒的盒子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它盒子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在課堂上老師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時候,讓我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組觀察長方體的特征,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去找。匯報時同學們都說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我主動代表小組發言:老師,我發現長方體的六個面不都是長方形,你看我這個盒子。老師特高興,拿著盒子讓同學們看,驗證了我的發現,當時老師表揚了我愛動腦筋,能大膽提問,發表見解,我心里好高興,同學們投來羨慕的目光。
三、數學日記可鼓勵學生自我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規律體現出:只有正確評價自己學習狀況和結果,才能反思學習中的得與失,才能悟出學習規律,才能尋求合適的方法和學習策略,調控學習心態。如:汪婕妤同學寫到:最近數學測試,不知怎么了?總是因為一點點失誤,考不到我的目標——100分。心里總是有一點不高興,今天考試卷子發下來99.5分,我又沉入考試反思中,為什么別人能得100分?我就考不到呢?為什么?為什么??我一直就這樣追問自己,現在我下定決心要做到考試做題的‘三認’:1、認真審題,2、認真思考,3、認真檢查。讓我心中的‘三認’來克服我的克心——粗心。
總之,或許以上這些并不是數學日記,但學生是用真實的語言表述真實的情感,使我很感動,更堅定了我讓學生撰寫數學日記的信心。閱讀著學生的數學日記,感受學生的內心獨白,我仿佛是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讓我時而陶醉、時而感動、時而佩服、時而大笑、時而憐憫……我發現:通過寫數學日記,學生不僅能夠根據學習內容寫日記,還能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可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去觀察身邊事物,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梳理知識形成過程的思考脈絡,加深對課堂知識學習的回憶、歸納、總結、提高、反思、創新。進一步讓學生寫一些數學預習日記、數學知識運用日記、數學歸納日記、數學實踐日記,讓他們心靈深處留下更多數學的烙印。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推理過程、數學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還存在的問題。這不但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幫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過程的分析與把握。所以要從小培養學生愛寫數學日記,從小寫好數學日記,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