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地鐵》中的“新空間”想象與“啟蒙話語”建構

2022-07-07 14:50:34任一江
科普創作 2022年2期
關鍵詞:科技

[摘 ?要]韓松的《地鐵》構造了一處危機與希望并存的“新空間”,通過兩種視角對其進行的觀看體驗,呈現出由“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共同塑造的“空間性”。小說對“科技異化”與“人文精神”危機的書寫則建構了一套科技時代的“啟蒙話語”,該話語既延續了“五四”新文學中“人性話語”的敘事內涵,也延展了“科技時代”對于“重返啟蒙”的言說空間,表達了作者對因“技術性”導致的“疏離感”與“隔閡感”的批判、對“時代感”與“精神空間”缺失的警示,以及對在“新空間”里產生的生存焦慮和身份危機的反思。同時小說也暗示了“地鐵”作為一種詩意的棲居地的必要性,而非僅僅作為“技術”主導的生活場所。

[關鍵詞] 韓松 ? 《地鐵》 ? 啟蒙話語 ? “新空間”想象

[中圖分類號] ?I206.7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DOI ] ?10.19957/j.cnki.kpczpl.2022.02.006

20世紀晚期以來,隨著第三乃至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發展,人們步入了“科技時代”。在“科技時代”中,生活與技術愈發緊密纏繞,人們體驗世界、感受現實、關懷生命等的方式亦愈發“科技化”。從工程技術到生物技術、從改造自然到改造自身、從探索星空到深入地底,人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擴展了自身的生存以及生活空間。如今,傳統的空間觀念正在向某種“新空間”概念轉換,它呈現為一種生活空間多維拓展的基本樣態。可以說,由地表空間、網絡空間和地下空間共同建構的“新空間”重新定義了人類生活的普遍“場域”。它將城市想象并實踐為一個在現實與虛擬、表層與底層、“廣場”與“洞穴”、光明與暗影、時間與空間中不斷穿行巡游的“方舟”。而在諸多“新空間”里,由“站車系統”和“路網系統”組成的“地鐵空間”塑造了“地下空間”的基本形態。這樣的“地下空間”不但構筑了一個日常體驗的生存空間,同時也衍生出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精神空間,因之呈現出某種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言的“空間性”。韓松的科幻小說《地鐵》,正是對這一空間所表征的諸多現象展開了書寫,從而使人們以一種“重返啟蒙”的眼光對這個“新空間”加以審視。

一、審視“地鐵”的兩種視角

《地鐵》的主要章節“地鐵驚變”首次發表于《科幻世界》2003年第9期,彼時正值中國地鐵建設的加速期,正如韓松指出的那樣,在對于現代化——無疑“地鐵”正是現代化的典型代表——的渴望中,“整個中國,都在擁抱一場地鐵的狂歡”[1]8。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不含港澳臺)共有4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33條,運營里程7545.5公里,車站4660座,實際開行列車2528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75.9億人次,進站量109.1億人次。”[2]可見,韓松曾經預言的“地鐵狂歡”正在成為現實。也正是在這樣的“狂歡”中,在由市民體驗、新聞報道、政策導向、地方傳統與文學敘事構成的言說場域內,“地鐵”這個“新空間”的形象亦被不斷塑造,呈現為一種“未完成”的狀態。

值得指出的是,不管是市民體驗、新聞報道、政策導向還是地方傳統,此類言說都屬于某種對于既定事實的體悟與陳述,是一種“過去時”和“現在時”的表述,它們的作用主要在于表達“地鐵”空間已有的樣貌。而文學敘事,特別是“新科幻”敘事,則屬于一種“將來時”的表達,它追求那種在現實中尚不存在的事物,“旨在創造我們不知其為何物的東西”[3]201,尤其是創造一種人們或將置身其中的文化氛圍。它旨在以一種“推演”[4]和“寓言”的方式,進行某種“思想實驗”,通過推演未來,以虛構的世界來反思“此在”,從而描繪“地鐵”為代表的“新空間”應然的樣態。

在《地鐵》里,整個“地鐵”系統由于異質于以往傳統的人類生活空間,并且與“正常”的社會空間存在某種“想象”的距離和“軌跡”的偏異,因之構成了某種具有“異托邦”色彩的空間,這種場所“在所有場所以外,即使實際上有可能指出它們的位置。因為這些場所與它們所反映的,所談論的所有場所完全不同”[5],它是社會的縮影、時代的產物以及人們現實體驗的某種變形,正如有論者指出的,韓松描繪的“地鐵”,“一方面是現實世界偏離的異域,另一方面又與現實生活出奇地對應。地鐵是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也象征了世界的全部。”[6]對于這種“新空間”的體驗,《地鐵》中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觀看,即年輕人視角與老年人視角,也正是由于存在著兩種視角,讀者更能發現它們所表征的生活“空間”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實際上也隱喻了某種權力的規劃,也即“執政者,或者社會投資者,或者權力者,他們規劃出一種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把我們所謂正常人的社會里面所不愿意看到的、需要重新整理、需要治療、需要訓練的這些因素、成員、分子,放在一個特定的空間里”[7],由之決定了每一個身處其間的人的特定位置。

通過兩種視角觀看的“新空間”不僅是一個在建筑意義上的中性場所,它也是一種建立在文化、權力和意識形態之上具有“空間性”的集合。正如列斐伏爾所言,進入到社會中的“空間”包含著“精神空間(感知的、想象的、被表現的)與社會空間(被建構的、被生產的、被規劃的,尤其是都市空間)”[8]20,于是,兩種不同視角一同呈現出對“地鐵”這一“被規劃”和“被建構”的“新空間”的復雜想象與感知。

一方面,在年輕人的視角中,地鐵呈現為一種科技進步的象征,這一空間被想象為先進的技術、現代的氣息、民族的驕傲、便利的生活、摩登的體驗以及夢幻的感受。這種感受在年輕時代的“老王”看來,仿佛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夢游年代”,書中寫道:“畢竟那時他還年輕,覺得這就代表了進步,年輕人都籌備盛大節日一樣……就好像在暢想光明美好的未來。人人有事可做,歡天喜地。”[1]30甚至連不再青春的中年人也滿懷自豪地享受著地鐵傳遞的時代脈搏與科技魅力,并為之激動不已。乘坐地鐵,尤其是初次乘坐,更“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明亮的車站,閃耀的車廂,甚至當時還不多見的電風扇,傳達出奢侈品般的詭異感,難以名狀的現代氣息,與那個年代的文化,在格格不入中竟有了奇妙嵌合”[1]40。因此,對年輕人而言,“地鐵”是一個超越了當前時代的“天外來客”,是個“超級夢幻之物”,令人感到“身為國家公民的自豪”。正是這樣的“地鐵”,其前進與發展方向也引發了年輕人的熱烈向往。在文中,年輕的“攀巖者”“小寂”在探曉了“地鐵”的前進方向及其即將開辟的“新空間”后,無比激動地對代表著傳統的“警察”說:“我去到了車頭處,才發現列車原來正在一個充滿星星的彎曲隧道中前進哩。就在我們的正前方,展開了由無數新星系誕生而吐蕊的萬丈霞光,美妙極了!我們是在往那里著急地趕路啊!”[1]89盡管在地鐵中遭遇了無數“驚變”,科技異化的力量也使得某些人類變成“非人”,但年輕的“小寂”仍然對科技進步的前景無限崇拜,對時代發展的方向無比向往,在年輕人看來,由“地鐵”這個“異托邦”象征的文明之路,真是“美妙極了”。他們無懼更新,甚至更加渴望某種全方位的“更新”,在飛速發展的地鐵時代,“城市的地下已被掏空,億萬年的巖層結構全改變了……世界上最大的軌道交通市場,正在這里迅速形成。億萬人都降入了地窖。他們不再過祖先們千百年來沿襲的生活了”[1]59。年輕一代早已熟悉了這樣充滿變化的“地鐵時代”,他們愜意地身處其中,故而當退休的“老王”把撿到的證件交還給年輕的“吳先生”后,他便發現,“那人很快消失在了人海中,與城市融為一體,自由放縱的姿儀令人大妒”[1]52。然而,無論是退休“老王”對于“過去”的追憶、年輕人對于“當下”的“享受”還是“小寂”對于未來的“向往”,一旦陷入循環往復且失去了時間維度的“新空間”里,人類“共同奔赴光明未來的烏托邦”就會在“老者不斷被幼者吞噬的新舊循環綿延不絕的異托邦”[6]中迅速瓦解,這正是“地鐵”在無限循環的時空中體現出的某種“空間性”,通過諸多“進步”的符號表現出的一種精神的幻象。

另一方面,就老年人的視角來說,作者通過一系列充滿了“幽暗”色彩的隱喻——人類被地鐵終點無數“高級”生物吞沒、被黑暗擒住的老年人的囈語、年輕人把鐵釘打進老年人的腦袋、孩子們復雜而冰冷的目光以及繽紛的人群漫過骷髏的場面,透露出一種老年人對社會空間被不斷“更新”的恐懼之情,也反映了他們的精神空間被飛速擴張的“科技時代”拋棄后所產生的身份危機。讀者可以發現,在文中,進入了“末班地鐵”的老人的一切體驗與觀念都是對現實的反映,他們被排擠到社會的邊緣,被貼上了“時代遺民”的標簽,被社會定義為某種“局外人”,因此只能惴惴不安又無可奈何地走入末班地鐵。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的,“與所要求的一般或標準行為相比,人們將行為異常的個體置于該異托邦中”[5],因此“地鐵”這一空間,不僅是年輕人們的“光明烏托邦”,同時也是老年人們的“偏離異托邦”。在“老王”看來,“漆成軍裝綠的列車從地窖中鉆出了浮胖的、蛇頸龍似的頭,緊接著是腫脹得不成比例的身軀,大搖大擺、慢慢吞吞停下……一道道車門尖叫著打開,站臺上的‘墓碑’們飄飄舞舞,像被吸塵器吸了進去……”[1]16而當地鐵行進時,他又覺得“列車鉆入礦井般的深淵……外面卻淵黑無邊”[1]16,這顯然與年輕人的體驗截然不同。因為年輕人是“白晝的同盟軍,怕是要嘲笑他的”,而他自己則是“一個被暗夜牢牢擒住的老人,說什么都會被當做夢囈”[1]27。可見,“地鐵”所表征的“異托邦”空間反映了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之間在文化規范、思想觀念、社會習慣以及體驗方式等方面的巨大鴻溝。正如列斐伏爾所言,“空間包含著時間”[8]86。對于老年人來說,“地鐵”似乎也是一個時間危機,因為在這個空間里,他們是一群需要被“置換”掉的人,在《驚變》中,作者讓地鐵上的時光飛速流逝,人人迅速衰老,而衰老之后的乘客“恐怕正是兇猛的時間在進食后所消化出的垃圾,正被搬運向一個秘密的焚化場所”[1]78。于是,在此種強烈的死亡氣息和生存危機中,透露出衰老之后的人們對被時代迅速遺棄和消滅的恐懼心理。對于他們來說,“地鐵”這個“人吃人”的“異托邦”空間似乎并不友好。

二、《地鐵》中的“科技異化”與“人文精神”危機

誠然,無論是年輕人視角下對科技進步的崇拜與向往,抑或老年人視野中對科技發展的恐懼與排斥,韓松在《地鐵》這部小說中,始終貫穿的主題便是科技使人發生的“異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更為嚴重的“人文精神”危機。小說中的“地鐵”實際上成為反觀現實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中折射出的是橫貫在晝夜之間、橫貫在光明與黑暗之間的一條巨大鴻溝,而科技并非跨越鴻溝的橋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反而成為不斷掘深這條鴻溝的工具。

在“末班”里,作者將此種“異化”隱喻為“赤身蜷曲著浸泡在盛滿綠液的瓶子里,手和腳都實驗室的青蛙般,蜷縮成了棕色的一小堆兒”[1]54。在“驚變”里,人的“后代”被異化為形態各異的億萬生物,“他們以蟻的形態,以蟲的形態,以魚的形態,以樹的形態,以草的形態……成群結隊”[1]90。在“符號”里,出現了某種“異化”了的“星孩”,他們的眼睛“不是一雙,而是億萬雙,在無窮的時空中散布開來。它們有著雌雄性、東西方融合的鮮明特征,但仔細一看,又是非人類的,像是剛吸飽血的野獸,是從來沒有在進化史上出現過的物種”[1]197。在“天堂”里,某種“鼠類”將會成為“人類的頂替者”,而“五妄”自己卻變成了“天堂人”眼中的“異族”。凡此種種,無不隱喻了科技帶給年輕人的虛妄的希望以及帶給老年人的真實的絕望。這種虛妄與絕望,統統被作者雜糅進了一個詭異幽暗的“地鐵”空間,并且在一種循環往復的時間和斷裂拼貼的空間體驗中,人性深層的危機并未隨著技術進步而一并解決,它反而在此種“異托邦”中更為直觀地凸顯出來,倘若不加改變,人性似乎也便沒有光明的出路。

產生“科技異化”的原因正是在于“科技的迅猛發展缺乏與之同步的國民文化心理的支撐”[9]。一方面,落后他人的恐懼致使一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呈現出“革新超過繼承”的文化狀態,這種對西方文明不斷沖擊而產生的回應使得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某種“冷酷的方程式”,它逼迫幾代人在技術發展的焦慮中飛速前進。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民眾仍然停留在農耕文明的時代層面,并未與技術文明協同發展,由是產生了一種“農業文明、現代文明和后現代文明共時性經歷”的極為特殊的“序間狀態”[10]。這種狀態在韓松看來,集中體現在“地鐵”和“醫院”兩處空間場域,形成了極具當代中國科幻氣質的現實情境,是一種“浸潤著科幻的現實”[11]。在此種“科技異化”的狀態中,人出現了兩種主要的精神危機。

首先是“自我認同”的危機隨著“地鐵”的不斷擴張而加深。這表現為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時代癥候,“是20世紀兩次啟蒙思潮喚醒自我意識之后,迅速發展的科技與經濟使個體角色和身份出現了多元式分裂的結果”[9]。其主要呈現為一種身處“科技時代”中人們的“個體迷失”狀態,反映了人們心中嚴重的孤獨感、荒誕感和不確定感。例如“符號”中的“小武”,在現代化的“快速旋轉”中,他總是感到“覺也睡不好,時時跳下床來,在大街上夢游般疾奔”,又因為“缺乏相關背景知識,而陷入巨大的無知危機……”[1]164。又如“末班”里的“老王”,當他發現無法叫醒地鐵里的同行人之后,他“這才明白了,不管走多遠,大家只是陌路人”[1]20,而當他“逃出”地鐵空間時,卻發現“仍然無人逃出來,成為他的共患難者”[1]21。在一日日填寫的“表格迷宮”里,“老王”連“日常最起碼的時間感都喪失了”[1]33。無比深重的孤獨感最后讓他覺得甚至連冰冷的“地鐵”都把他給“又一次拋棄了”。再如“驚變”中的“周行”,他開始懷疑現實本身,并且認為或許此刻身處的荒誕詭異的狀態,反而是一種真實,“以前大家乘坐地鐵,僅僅是在重復高仿真模擬器中的演習場面,每過幾分鐘如期呈現在眼前的一座座站臺,不過是生命中曇花一現的誘人幻覺,是由超級計算機一般的智能機器預先設置好的”[1]66,雖然年輕的“他”每日浸潤著地鐵時代的現代氣息,但也因此感到十分“痛苦迷茫”。當“小寂”發現不同車廂里的乘客正在“加速變化”后,他們甚至已經如“巴別塔”所表明的那個主題一樣,其寫出的用于溝通的文字竟使“小寂一個也看不懂”[1]80。每一個人,或者說每一個階層都在被“地鐵”割裂,成為似乎無法溝通亦無法互相理解的種群。

其次是代際問題與“局外人”的精神危機不但并未隨著技術進步得以解決,反而變得更加嚴重。從文中可以看出,不同代際的人們形成了各自的心理文化“場域”,而“地鐵”象征了“一段未來向現實的意外插入”,這種“插入”將兩代人分割開來,一邊是“像被吸塵器吸了進去”一樣急于登上“時代列車”的摩登青年,另一邊則是無數如“老王”一般的舊時代的“遺民”,是一群“被暗夜牢牢擒住的老人”,他們被隔在了站臺之外,害怕登上飛速行駛的“地鐵”。正是這樣的“地鐵”使得不同代際之間人們的相互理解更加困難,同時也制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二元體驗模式。很顯然,代表主流的年輕人將年長者視作“局外人”加以漠視或嘲弄,而“地鐵”也在迎合并吞噬著年輕人的同時,把那些偏離其運行軌道的“局外人”否定擊退。例如在“天堂”里,當來自舊時代的“五妄”看見一群“天堂人”時,他發現這些人好像是“另一種人類”,“他們的身軀要高大壯實許多,貌若天神,都把自己包裹在一塵不染的精美白色服飾里,局部裸露出來的皮膚閃著金色光芒,瑰麗迷人”[1]233,這似乎是作者對年輕人們的一種隱喻,當“五妄”試圖與之溝通時,“天堂人”“始終只是略帶尷尬地淺笑著,卻不回答地窟人的任何提問,似乎他們之間已沒有對話的必要及可能,也仿佛五妄使用的語言在這里早已一無是用”[1]234。巴赫金(Bakhtin Michael)曾指出,文化的主要形態便是某種“語言體裁”[12],而當某種語言已經一無是用的時候,也正是它所代表的文化不再受到認同之時。這正是隱喻了代際之間難以交流的現狀,以及“后浪”對于“前浪”的某種鄙薄之情。“五妄”作為一個“局外人”,此刻所能感受到的“跟一只剝光的老鼠沒什么兩樣。他羞怯著不敢看‘天堂人’,像感到寒冷似的不停篩抖”,他覺得自己“快要從世界上消失了”[1]234。顯然,是科技的飛速發展造就了兩代人之間完全不同的體驗方式,此種體驗方式被放在了某種價值的天平上加以裁判,當年長者的感受被判為“落后”的代表時,那所謂的“先進”一方,亦不過是喪失了人文精神的變形之人。而其中隱藏的更大危機在于,甚至無人認識到這種危機的到來:年輕一代盲目崇拜著科技發展,年長者則在此情形中對自我加以否定。

三、 ?《地鐵》中的“啟蒙話語”及其精神指向

康德(Immanuel Kant)曾說,啟蒙的要旨便在于使人類從不成熟狀態中覺醒,并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性。“話語”則是某種特殊的,形成了一定表述習慣的語言形式。因此,文學中的“啟蒙話語”是指以對“人”的啟蒙為目標,以文學敘事為手段,通過揭示、批判某種“不成熟狀態”,以及肯定、建構某種“成熟狀態”,在審美鏡像的展示中不斷促使讀者的“覺醒”,從而達到“啟蒙”的效果。由是考察韓松的《地鐵》就會發現,其中的“啟蒙話語”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指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對魯迅的“吃人”意象當代變體的再度批判、對科技異化下自我認同危機的深刻警示,以及對西方“現代化”模式影響下中國社會某種裂變的重新審視。

首先,就“吃人”意象的當代變體而言,這是一個“魯迅式”的主題,只不過,“吃人”已經從“五四”時期的封建文化、道德對人的吞噬變成了當代不同階層、不同代際之間的殘酷“置換”。它體現了在“地鐵”這個特殊的“異托邦”空間中,人類不同群體之間的風俗習慣、思想文化、社會規范之間的巨大鴻溝,那些無法跟上科技步伐的人們,似乎再難趕上呼嘯而去的“進化”列車,從而被某種新人類所置換。正是在這種不斷“置換”的空間場域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性試驗場,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交流溝通似乎被樸素的利己主義和不停加速的時間表沖蝕得蕩然無存。如果缺乏某種“介質”,空虛、麻木、冷漠、失望、迷茫、懷疑、怨恨以及陌生感將在冰冷的地下空間里不斷展開,最終填滿地心和人心。

這其中,特別是兩代人之間由于不同的認知結構而產生的對于“地鐵”體驗的差異更具有現實意義。如前所述,這種現象深刻反映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地鐵文化的“單向度”建構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一方面,“地鐵”本身體現了技術文明對傳統文化和時空體驗的強行“插入”和不斷提速;另一方面,在與之配備的空間架構、形象設計、消費模式以及宣傳廣告中,又較多凸顯了“科技感”“現代感”和“未來感”,它把人們心靈當中的懷舊情緒和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所言的“大地感”排除在這個空間以外,從而使得進入這個空間的人們,其目光只能隨著奔馳而來并呼嘯而去的“地鐵”看向洞穴中的前方,盡管這個前方似乎空洞黑暗,這條軌道實則閉環運行。缺失了“精神故鄉”的人們成為“異托邦”里的漫游者,年長者雖然深入地下,卻無法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而年輕人盡管看向前方,一切卻又似乎都是飄浮的影子。

《地鐵》的敘事所體現的啟蒙色彩正在于揭示了年輕人在日漸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對于傳統文化之根的遺忘、對時代“遺民”的麻木以及對于科技的不加懷疑的信任。對于這一切的揭露延續了魯迅開辟的“啟蒙”傳統,在“地鐵”表征的“新空間”里,年輕人似乎重新回到了一百年前就已被深刻批判的“看客”狀態。在被科技加速的“新空間”里,他們比“謊言式‘看客’”和“狂言式‘看客’”[13]更進一步,或成為一種“不看式”的“看客”,即“看客”轉移了他的目光,使以往對“人”的觀看轉而變為對科技的凝注,而科技的飛速發展又迅速置換掉了一切“過時之人”。這種從“看人”到“看物”的轉變既是對傳統“人性啟蒙”有效性的某種懷疑——某種程度上“人”已在“新空間”里“退場”,這也是對科技時代“啟蒙”內涵的更新的一種啟示。

其次是對科技異化下自我認同危機的深刻警示。眾所周知,自我認同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個體及群體的身份建構。身份是社會化的“標識”,人們以不同的身份構建了其自身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從而將自己牢固地定位于社會之中。然而,由于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以往的崗位被機器不斷置換,人際關系的維護也愈發依賴機器。在這種情況下,人不再是機器的主人,正如“荒誕派”戲劇所暗示的那樣,人被環繞周圍的“物”不斷擠出生存空間,進一步喪失了自身的“主體性”,成為機器或科技的附庸。如果說繁重的工作能夠使此種“主體性”缺失的感覺暫時麻痹,那么當“退休”來臨之際——正如“末班”當中的“老王”在退休時“駭愕”地覺察出自己早已“陷入了兇相的重圍”[1]19——人們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身份標識被毫不留情地揭下,以至于與社會的連接瞬間斷裂,人被拋出了他所賴以存在的“位置”,而地鐵也似乎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地鐵》中,新的空間象征兩個不同世界的界限所在,一個是忙碌緊張不斷運行的科技世界,另一個則是被從流水線上替換下來后進入的個人世界。地鐵將這兩個世界分割開來,使人忽然喪失了自我定位,也因此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危機。而這,正如巴赫金(Bakhtin Michael)所言,是對人們寓居其中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強行分割。盡管在未來主義者和后人類主義者看來,技術介入的世界終將使人們進入進化的下一個階段,然而,《地鐵》的敘事卻時刻警醒著人們,在科技時代,時間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一旦超過某一時刻,人就會喪失其身份,從而成為冰冷機器和技術理性的一個小小注腳。

最后是對西方“現代化”模式影響下中國社會某種裂變的重新審視。盡管“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是奧林匹克的精神所在,但若認為其放之四海而皆準,則同時也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無論如何,對速度、效率以及功能的追求不能以損害個體的幸福感為代價。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而非“機器”,科技的價值亦在于給“人”提供更有尊嚴的生活方式。由是觀之,在《地鐵》中,讀者可以發現,這種“幸福感”是缺失的,也正因它的缺失,導致了科技發展最終失去方向,每一個人都迷失在科技的深淵當中。小說在整體上形成了一種“惡托邦”的敘事氛圍,似乎也在暗示,如果不加改變,西方的“現代化”模式并非人類文明的出路所在。“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所導向的那個“黑暗森林”并沒有給人們留下任何光明的前景。

綜上所述,韓松的《地鐵》建構了一處危機與希望并存的“新空間”。通過兩種視角的“觀看”體驗,反映了“地鐵”這個由“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共同構成的人造場域“被表現”與“被規劃”的“空間性”。作者在其中對“科技異化”與“人文精神”危機的書寫則呈現出一種科技時代的“啟蒙話語”。該話語既延續了“五四”新文學中“人性話語”的敘事內涵,也延展了“科技時代”對于“重返啟蒙”的言說空間。借由此,讀者可以發現《地鐵》似乎并不相信進化論式的科技觀,其敘事始終注目于對“技術性”導致的“疏離感”與“隔閡感”的批判,對那些被“以隔離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8]13功能中心所忽略的“人的需求”發出的警示,以及對在“新空間”里產生的生存焦慮和身份危機的反思。凡此種種,盡管可能回到了傳統人文主義的邏輯當中,但《地鐵》依然向讀者聲明了建構“新空間”的某種底線,即由現代技術創造的諸種空間,應當是一種“敞開”的場所,它需要保證人人都有進入其間的權利,從而讓人們能夠在技術世界“詩意地棲居”,而非異化成為“不看”的“看客”。

參考文獻

[1]韓松.地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發布[EB/OL].(2021-01-06)[2021-06-05]. https://www.mot.gov.cn/jiaotongyaowen/202101/t20210106_

3512388.html.

[3]西奧多·阿多諾.美學理論[M].王柯平,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任一江.文學新境與審美路標——論中國當代新科幻小說的四副面孔[J].北京社會科學,2018(9):44-56.

[5]米歇爾·福柯.另類空間[J].王喆,譯.世界哲學,2006(6):52-57.

[6]賈彬.“烏托邦—異托邦—惡托邦”的建構——異托邦理論視域下的《地鐵》[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9):62-64.

[7]王德威.烏托邦,惡托邦,異托邦(之一)——從魯迅到劉慈欣[N].文藝報,2011-06-03(7).

[8]亨利·列斐伏爾.空間與政治(第二版)[M]. 李春,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9]詹玲.技術文明視角下的啟蒙重審——談韓松科幻小說[J].中國文學批評,2019(4):141-148.

[10]黃渙漢.中國社會轉型及其價值沖突之化解[J].求索,2010(9):55-57.

[11]陳楸帆.詭異邊緣的修行者——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專訪[J].世界科幻博覽,2007(9):13-14.

[12]凌建侯.巴赫金哲學思想與文本分析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3]張福貴,向天一.吶喊者與看客的“言”下之意——從魯迅到“現實魯迅” 與“科幻魯迅”[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189-199.

(編輯 / 齊 ? 鈺 ? 朱彥霏)

On the Imagination of“New Spac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lightenment Discourse”in Subway

Ren Yijiang

(Science Fiction and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er,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18)

Abstract:Han Song’s Subway constructs a“new space”where crisis and hope coexist. Through the viewing experience from two perspectives,it presents the“spatiality”jointly shaped by“social space”and“spiritual space”. The crises of“technological alienation”and“humanistic spirit”in the novel construct a set of“enlightenment discourse”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This discourse does not only continue the narrative connotation of“humanistic discourse”in the New Literatur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but also extends the speaking space of“returning to enlightenment”in the age of technology,which shows the author’s criticism of“alienation”and“estrangement”caused by“technicality”,his warning of the lack of zeitgeist and“spiritual space”,and his reflection on the survival anxiety and identity crisis in the“new space”. At the same time,the novel also implies that the“subway”should provide people with a poetic residence in the dimensions of class,space,industry and tradition,rather than being a living place dominated by“technology”.

Keywords: Han Song;Subway;enlightenment discourse;the imagination of“new space”

CLC Numbers:I206.7 ? ? ?Document Code:A ? ? ?DOI:10.19957/j.cnki.kpczpl.2022.02.006

猜你喜歡
科技
筆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前沿科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91视频首页|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91高跟丝袜|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天堂| 青青草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综合亚洲网|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女人在线| 69视频国产|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欧美国产在线看|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伊人激情综合网|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91 九色视频丝袜| 亚洲不卡网| 日本三级精品|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亚洲成人播放|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91啪在线|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丁香婷婷激情网|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一区第一页| 欧美色丁香|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第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AV在线天堂进入|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