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方建偉,鄭惠芳,曹 潔
(1.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 護理部,浙江 舟山 316000;2.上海長海醫院 泌尿外科,上海 200433)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 CP/CPPS)是前列腺炎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其90%以上。然而,CP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治療方式尚不統一,臨床療效不夠理想,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及心理負擔。盆底肌功能鍛煉作為慢性前列腺炎生物反饋治療的主要方式,對于緩解CP患者的癥狀,改善和協調盆底肌收縮和舒張有一定的療效。深蹲運動可以通過節律性地收縮和擴張會陰和盆腔部位的肌肉,起到前列腺“按摩”的作。本研究聯合盆底肌訓練及深蹲運動治療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觀察并比較其與單純盆底肌訓練的療效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于上海長海醫院就診并且明確診斷為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1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有不同程度下腹部、恥骨上區、會陰區、肛門內、睪丸陰囊區、腰骶部不適或疼痛;②或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阻力增加、尿不盡等排尿或儲尿期癥狀;③有失眠、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異常,同時伴有性欲減退、射精痛、勃起功能障礙等性功能減退的表現;④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10分;⑤尿液、二杯法前列腺液(前列腺按摩前、后)細菌培養陰性,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10個/高倍鏡;⑥排除泌尿系統其他良惡性疾病。其中79例采用盆底肌訓練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97例采用盆底肌訓練聯合深蹲運動治療的患者為實驗組,治療期間無其他藥物或行為治療。對照組年齡24~47歲,平均(30.2±5.4)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2±0.4)年;已婚45例,未婚34例。實驗組年齡26~45歲,平均(29.5±3.2)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3±0.6)年;已婚57例,未婚40例;2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1.2 臨床治療 對照組采用盆底肌訓練治療,實驗組采用盆底肌訓練聯合深蹲運動治療,治療期間無其他藥物或行為治療。兩種鍛煉早晚均各1次,按先盆底肌鍛煉后深蹲運動的順序進行,4~5次/周,共治療12周。為保證訓練質量,每一名患者在訓練之初需在專科護士的監督下獨立完成1次整套練習,符合標準后才能獨立完成12周的訓練任務。
1.3 盆底肌訓練(提肛肌鍛煉)共包括3種方式:①患者取仰臥位,保持身體放松,做收縮肛門動作,盡量抑制控尿肌同時收縮,然后自然放松;②繼續保持仰臥體位,做憋尿動作以收縮控尿肌,盡量避免提肛肌同時收縮,然后自然放松;③保持仰臥位,同時收縮肛門與控尿肌,然后自然放松。以上3種訓練均分2步進行:第一步,收縮與放松時間各持續約2 s/次,共訓練30次,休息3 min;第二步,收縮與放松時間各持續約6 s/次,共訓練30次。完成上述動作為1次有效訓練(約持續30 min)。在盆底肌鍛煉前4次,需在生物肌電反饋治療儀輔助下完成。
1.4 深蹲運動方法每次鍛煉3~5組,每組10~30次,組間休息0.5~5 min。深蹲動作:①雙腳分開,稍比肩寬,腳尖稍朝外,收腹挺胸,挺直后背;②身體下蹲,使大腿與地面平行,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在蹲到最低點時仍保持肌肉緊張,以避免傷害膝蓋;③還原。重復動作。
1.5 評價方法及指標 治療前、后均行盆底表面肌力評估及NIH-CPSI評分。盆底表面肌力評估內容包括:前靜息階段、快速收縮階段、緊張收縮階段、耐力收縮階段、后靜息階段。NIH-CPSI評分內容包括疼痛或不適、排尿癥狀、生活質量3個方面共9個問題。第一部分為疼痛部位(0~6分)、頻率(0~5分)、嚴重程度(0~10分),由問題1-4組成;第二部分為排尿癥狀,評估尿不盡感及尿頻的嚴重程度,由問題5-6組成(0~10分);第三部分評估生活質量,由問題7-9組成(0~12分)。總分43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可分為輕度(1~14分)、中度(15~29分)、重度(30~45分)。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階段盆底肌肌電電位變化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各階段的肌電評估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鍛煉12周后,實驗組各階段的肌電電位平均值均改善,且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階段的肌電電位平均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患者各階段盆底表面肌力評估結果比較
2.2 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NIH-CPSI評分表的3個部分及總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12周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實驗組的NIH-CPSI各項評分及總評分均改善,且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治療前,2組輕、中、重度患者占比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12周后,實驗組輕、中度患者的占比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2組患者NIH-CPSI各項目評分結果比較(分)

表 3 治療前后2組患者癥狀嚴重程度情況比較[n(%)]
慢性前列腺炎是50歲以下男性的常見疾病之一,是困擾醫生及患者棘手的臨床難題,目前多采用以中西醫結合、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形式各樣的經驗性治療,尚缺乏有效的干預手段。逼尿肌-括約肌的協同失調及尿道外括約肌緊張痙攣可能是引起盆底肌緊張性肌痛的重要生理機制,后者則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異常和骨盆區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通過盆底肌訓練減少盆底肌痙攣使之趨于協調,并松弛尿道外括約肌是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的選擇性治療方法。
單純盆底肌鍛煉對緩解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的療效甚微,臨床上多聯合具有肌電圖測量及生物電刺激功能的生物反饋治療儀組合治療提高療效。但該方式具有花費高、過程繁瑣、依從性差的缺陷。此外,盆底肌鍛煉多強調提肛肌和尿道括約肌收縮,而在舒張以及促進盆底肌收縮-舒張協調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深蹲是體育運動中的常見的鍛煉方式,它對于提升腿部力量,促進全身肌肉生長,延緩衰老等方面有很多益處。成年男性進行深蹲時,其會陰和盆腔部位的肌肉會出現節律性的收縮擴張,這有助于改善前列腺血供,促進逼尿肌的穩定性,調節盆底肌的舒縮協調性。此外,有報道顯示成年男性行深蹲運動會促進雄性激素的分泌,提升性功能,這也有助于提升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信心,改善其精神心理障礙,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我們發現提肛肌鍛煉聯合深蹲運動有助于提升盆底快、慢肌肌力及耐力,提高肌肉穩定性,而且在改善肌肉過度活躍狀態等方面療效顯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盆腔疼痛與不適癥狀,因盆底肌、逼尿肌不穩定導致的尿頻、尿急等儲尿期癥狀也會因此有一定程度的緩解,規律的體育鍛煉也有助于讓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患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質量。另外,與單純行提肛肌鍛煉患者相比,其效果更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組合治療對輕度癥狀患者的療效較顯著,對輕、中度癥狀患者的改善效果優于重度癥狀患者。除此之外,與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相比,盆底肌鍛煉聯合深蹲運動還具有簡單易行、安全無成本、無毒副作用的優勢。
綜上所述,盆底肌訓練聯合深蹲運動能顯著改善輕、中度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癥狀,其療效優于單純行盆底肌訓練治療。該治療方式具有簡單易行、安全無成本、無毒副作用的優勢,宜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