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明
(江蘇省太倉市實驗中學,江蘇 蘇州 215400)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問題長期困擾著學校、家長以及關注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近來中辦、國辦提出了“雙減政策”,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在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定,明確提出“把握作業育人功能、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等要求。作業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立足核心素養,以學業質量為導向,是初中物理作業改進的基本方向。
當前,為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評價發展,各級教育科研部門正抓緊研制中小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1]初中物理學業質量描述了學生在完成初中物理課程學習之后,所達到的物理學科知識掌握程度、具備的學科基本素養及學科能力的發展水平,是初中物理課程學業成就的綜合表現。
學業質量不等同于日常教學中所描述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通常指向教師的教學活動,反映“教師教得怎樣”,主要衡量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策略、組織教學活動的合理性以及所產生的效果。學業質量指向學習主體,即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狀況,描述的是“學生學得怎樣”,因此它更直觀地體現了課程目標。
基于學業質量的教學活動,要求我們對學業質量標準有清晰的把握。《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業質量的描述,是核心素養在物理教學中的具體落實與體現,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對初中學段的學業質量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學業質量標準的核心表現是學習者的學科關鍵能力,而學科關鍵能力是學習過程中外顯的且容易測量的部分,對于物理學科而言,主要體現為綜合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學生在復雜程度的不同情境中運用核心概念、科學方法和觀念等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特征,描述由低到高、逐漸遞進的5個等級水平(表1)。

表1
有研究表明,學業質量的等級表達具有相對性和發展性,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位學生的學業水平精準地加以區分和歸檔,不同階段的學習對應著不同的學業質量標準,如主題學習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單元學習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學段學習學業質量評價標準。[2]
學業質量導向的作業改進,主要表現為以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作業設計的主要依據,指向學生的學業成就和自主發展,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突出作業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
長期以來,作業一直是教師用以檢查學生學習成果、學情反饋和進一步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和依據,但作業質量不高、負擔過重的問題普遍存在,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認真設計和研究作業,在學期初選定一兩本課時練習冊以后,根據日常教學進度布置一節課、一課時的作業,對作業沒有具體研究,沒有仔細挑選,沒有考慮適切性;二是作業布置隨意性較大,零散的、隨機的作業多,系統的、整合的作業少,不可避免地出現重復、無效作業。因此統籌規劃、整體把控、科學設計作業十分重要,物理作業要從大學習單元的視角進行整體設計,圍繞一個核心概念或一個重要規律,根據相應學業質量要求,規劃作業的重點、形式、數量和層級分布,表2以蘇科版“壓強”學習單元為例,對作業進行整體規劃。

表2
單一書面形式的作業已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物理學業質量標準的核心表現在學科關鍵能力,要求學生能將實際問題中的對象和過程轉換成所學的物理模型,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制定科學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搜集、分析實驗數據,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形成初步結論,能用已有物理知識解釋現象,并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論進行反思與評估。有關學生的作業心理機制研究表明,積極的動機、信念與情感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作業的認知和參與度,一成不變的書面作業形式容易引起學生單調乏味的心理體驗。因此教師應改變單一書面作業形式,合理設計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的作業,調動和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筆者以八年級物理《光現象》學習單元為例,設計實踐性作業(表3)。

表3
觀察日常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一種簡單程序化的布置作業方式,就是整班學生統一作業內容和要求,這種現象在不少學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業要求簡單劃一,無差別對待。導致的結果是有些作業讓學生難以應付,部分學生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產生畏難、甚至厭學情緒,完成作業的實際效果很差,要么抄襲作業,要么拍照網上搜題,應付了事。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學生個體成長的環境不同,身心發展程度不同等諸多原因,導致其作業心理機制、感知與知覺、智力、興趣、態度和意志力等心理特征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而表現為學習上的差異性。[3]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學生個性特征、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分層設計作業,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
按照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不同水平要求,以課程標準確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對物理作業進行分層、分類。參照表1中5個學習學業質量水平的表達,先確定中等水平B類作業的內容和數量,對應學業質量等級水平3、4,能夠適合班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適當減少簡單題,增加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題目,設計C類作業,對應學業質量等級水平5;通過刪減難題、增加基礎題、補充解法提示等方式設計A類作業,對應學業質量等級水平1、2。如圖1所示,形成有重疊、有梯度、有彈性的三個層級作業,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作業,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挑戰,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圖1
高質量的物理作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形成學科關鍵能力。如何設計適合學情的高質量物理作業?一是要摒棄低層次的重復式訓練作業,摒棄脫離實際的零碎的封閉式作業,這樣的作業對提高學業質量沒有實質性幫助,除了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外,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題海戰術更多的是帶給學生思維定勢、思維禁錮。二是作業設計要針對問題解決,尤其是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劣構問題,因為知識本身不是能力,只有在知識的遷移和實際應用過程中,才能體現能力、發展能力,學科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習者對有關學科本質的真實問題情境下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能力。三是要適當增加綜合性作業的比例,減少以單一知識點為中心的碎片化作業,強調學科知識的整體認知和架構,從核心概念的視角審視、設計綜合性作業。以蘇科版八年級物理《浮力》單元為例,筆者設計了綜合性作業“制作簡易密度計”(表4)。

表4
在國家“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改革是目前學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改革的方向是減少不必要的、過重的、低效高耗的作業,創新作業的類型和方式,要發揮作業對學科教學、學業評價方面的積極導向作用,發揮作業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的育人作用。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以學業質量為導向改進作業設計,要求我們緊扣課堂教學主陣地,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構多元化的學科作業體系,由知識中心轉向學科關鍵能力中心,整體把握好作業的系統性、應用性和層次性,突出知識的實際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促進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提升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