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型網絡技術
專題導讀
信息通信網絡是信息化發展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之一,是數字經濟時代技術發展的引擎。信息通信網絡有力地支撐了我國信息通信業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多元化發展,對未來網絡的架構、能力、生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整體性、體系化地考慮未來網絡的發展。當今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快速融合推動了云網融合、算網一體和異構融合網絡的新型網絡能力和服務,“網絡之網絡”、算力網絡、可編程網絡等都是未來網絡向著融合化、多樣化、多模態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算力網絡可為用戶提供可調度的算力服務,是運營商未來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方向和抓手。
當前,算力的發展已呈現多架構共存、多技術融合、多領域協同、多行業滲透的新特征,正形成多樣性算力新格局,而網絡也開始從過去的主要為算力提供互聯和通道逐步向與算力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算力網絡發展的新階段。算力網絡是以算為中心、以網為根基,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深度融合、提供一體化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智能感知、高速連接、泛在調度、智能編排等技術,推動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開啟了算力基礎設施的新時代,這些新技術將會支撐社會智能化轉型,意義深遠。
目前,信息通信網絡領域的新技術、新趨勢、新方向層出不窮,呈現出巨大的創新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網絡的演進和發展提出了許多新挑戰,并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這些網絡新技術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本期專題圍繞未來網絡的發展方向,研究和探討了未來網絡發展的各階段、各領域的多個關鍵技術,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既有院士、專家從總體層面進行闡述,又有一線技術人員從具體實踐中進行分析,是各界專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層面的一次深度思想碰撞,如:多模態網絡的技術特征和應用前景如何?什么是算力三定律?異構融合網絡有哪些技術挑戰?云原生網絡有哪些技術能力和應用?高效可編程網絡有哪些重要的技術進展?算力基礎設施的現狀與趨勢如何?算力網絡的架構和技術成熟度如何?本專題內容將會對讀者答疑解惑。
本期專題匯聚了各位作者現階段的研究思路及成果,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有益的收獲。在此,對各位作者的積極支持和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趙慧玲,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通信學會理事,北京通信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網絡與業務能力技術工作委員會(TC3)主席,中國電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SDN/ NFV/AI標準與產業推進委員會副主任,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算網融合產業及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 TC621)副主席,長期從事電信網絡領域技術和標準工作。

張同須,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黨委書記、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移動及數據通信網絡的設計及研究工作。
唐雄燕,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科學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傳送與接入專家咨詢組副組長,北京通信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通信學會理事兼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光通信與信息網絡專家委員會主任,開放網絡基金會(ONF)董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寬帶通信、光纖傳輸、互聯網/物聯網、SDN/NFV與新一代網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