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俊霞
直到奪下《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姜震還沉浸在古詩詞的意境中,沒有回過味來。望著觀眾席上滿含淚水、激動得高舉雙手對自己豎著大拇指的父親,腦海中一幕一幕閃現的,都是自己被父親改變的詩詞人生。
姜震出生于山東省膠州市,父親是青島鐵路公安處膠州北站派出所的基層民警,最大的愛好就是讀詩詞,家里的書柜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唐詩三百首》之類的書籍。姜震自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父親的目光在書柜上巡視,那自豪的眼神,像看著自己帶領的百萬雄兵。休息時,父親會和姜震一起玩成語接龍、詩詞接龍的游戲,有時還會比一比誰背詩詞的速度快,由于過于沉迷其中,有一次廚房里冒出煳味,才知道是飯燒焦了。
姜震的母親知道后,說父親不靠譜,是個只知道詩詞的“另類父親”,姜震卻樂在其中。
學習詩詞雖然很辛苦,少了很多玩耍的時間,但給姜震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尤其是看到一處美景能用古詩詞表達出來時,那種無與倫比的滿足感是任何事都無法取代的。
在這種書香環境中長大的姜震,對詩詞的熱愛程度越來越強烈。漸漸地,他不再滿足于讀,而是開始從詩詞入門,進一步接觸歷史文化,比如研究名著《三國演義》里的詩詞,以此打開了歷史文化的閱讀之路。
讀高中二年級時,姜震的思想趨于成熟,他覺得大浪淘沙后,留下來的古詩詞都是經典。無論是詩詞的意境,還是嵌于其中的精神,都能從中讀出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以及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而這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于是,他開始嘗試寫詩,他的作品既有應和時節、描摹桃花的“馨氣已盈房,更展芳姿俏”,又有為袁隆平院士的哀悼之作“自安江意起,躬耕四海;貧田涴壤,盡作膏良”。
姜震在詩詞的道路上樂此不疲,他越讀越多,越寫越好,作品也越來越厚重。后來,他更是將詩詞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母親看姜震在高強度的學習之外,還如此辛苦地學習詩詞,心疼不已,勸他以文化課為主,畢業后再學詩詞,可姜震說:“詩詞對我來說,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能這個部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如果失去它,人生、生命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我想,古詩詞從來不是故紙堆里那些佶屈聱牙的生僻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
在詩詞的陪伴下,姜震一路從中考、高考,再到順利考入心儀的警校。21歲的姜震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熱愛,從不曾懈怠。
《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比賽現場,姜震和父親以家庭團的身份出現,十期節目,姜震厚積薄發,以豐富的詩詞儲備一路過關斬將。在整個節目最出彩、最緊張的超級“飛花令”環節,一戰成名,將總冠軍的桂冠收入囊中。
姜震在父親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登上了《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最高領獎臺。他的成功就像主持人龍洋所說:“每一份優雅,每一份熱愛,匯聚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詩心。”閱讀古詩詞或許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帶給一個人命運上的突破,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的詩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