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誠
對于展翅飛翔的蝴蝶來說,光芒四射的西番蓮花是醒目的里程碑,是能量的補給點,是續航的加油站。
第一次看到西番蓮的鮮花,我瞬間被吸引。花萼和外層的花瓣呈現乳白色,開放時猶如潔白無瑕的蓮花。內層的花瓣似根根細線,密密地排成一圈,那圓形的花朵看起來像太陽的臉譜,而絲狀的花瓣就像太陽的光芒四射。和多數蜜源植物一樣,西番蓮的花包括花萼、花冠、雌蕊、雄蕊、花蜜、蜜腺、子房和花托等特有結構,還別出心裁地生長出一個有流蘇花邊的副花冠,層層相疊,環環相扣。
西番蓮的副花冠是從花心絲狀輻射伸展出來的圓盤,遠看是一組彩色同心圓,沿著花絲在顏色上出現許多變化:從里到外依次是紫黑、雪白和瓦藍,放射出藍紫色的光芒。外圈瓦藍色的絲狀花瓣左扭扭、右彎彎,絲絲縷縷皆俊俏。從副花冠的中心生長出來的五枚黃綠色的雄蕊,連同雄蕊正上方長出的三根紫紅色雌蕊,是佩戴在發卷中央的“皇冠”。西番蓮的整朵花有很強的立體感,側觀如寶塔、似重樓,層層驚艷,散發著神秘的氣息。整朵花圓整而規則,像精細的工藝品。難怪初見者瞠目結舌,難辨真假。
植物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即在確保傳宗接代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花的器官。如小麥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沒有萼片也沒有花瓣;常見的馬蹄蓮也沒有花瓣只有苞片;南瓜的花都是缺少雄蕊或雌蕊的單性花。
西番蓮攀緣于熱帶叢林的樹干上,生機盎然。無數蝴蝶喜滋滋地趕來,聚集在花盤上就餐、嬉戲、休憩,于不知不覺中飛越樹頂,又在不知不覺中飛越叢林。
沿著西番蓮花朵鋪設的道路行進,蝴蝶的生存空間逐漸寬廣起來。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其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分布于不同的地點。西番蓮所到之處,聯結的地理空間皆成蝴蝶的繁育地。它以藤蔓的持續攀緣與花朵的甜蜜滋味完成了一種動態的聯結。這中間,建設者與使用者情投意合,西番蓮奮力向高處生長,向遠處蔓延,蝴蝶翩翩,一路陪伴,不斷飛出新天地。
當然,好朋友也可能有一天會貌合神離。西番蓮對蝴蝶也是愛恨交加,愛的是蝴蝶可以幫助自身傳粉,恨的是它們的幼蟲太過貪婪。
蝴蝶喜歡將卵產于西番蓮的葉片上,卵孵化后,幼蟲變身為饕餮狂徒,導致西番蓮遭遇滅頂之災——制造營養物質的“綠色工廠”近乎癱瘓,生長發育因而受到嚴重影響。
頻頻遭受重創的西番蓮不得不想辦法應對。慢慢地,西番蓮發現了一個秘密:蝴蝶產卵前,會先細細檢查自己準備產卵的葉片,一旦發現葉片上有一粒卵,就會放棄這片葉子。
西番蓮“茅塞頓開”,在每一片葉子上都長出類似蝴蝶卵的淡黃色突起物,模擬得惟妙惟肖。不少蝴蝶信以為真,繞道而行,選擇其他“產房”和“幼兒園”。憑借模擬這等工于心計的生存策略,西番蓮不斷擴大地盤。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時刻提醒著生命:生存斗爭還應具備生存智慧。西番蓮醒目的副花冠猶如一面絢爛的旗幟,引導著蝴蝶和蜜蜂等昆蟲的取食行為,同時心甘情愿付出報酬接受遠方遷徙來的花粉的情意,避免近親婚配退化種族。這是植物的智慧。
西番蓮花朵雌雄蕊下方淺綠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形的花托,香甜的蜜汁就儲存在花托底部,人稱“蜜罐子”,它的上方是一層脆弱的膜質蓋子,起到保護花蜜的作用。
每逢花期時分的上午九點左右,剛剛綻放的西番蓮花高高舉起三根柱頭,遠遠高出五枚雄蕊。中午過后,花朵完全開放,三根柱頭逐漸下垂,穿過五枚雄蕊的縫隙。在副花冠的導引下,蜜蜂等昆蟲會準確地降落,沿著紫色蜜腺環找到蜜室入口,毫不猶豫地用口器戳破蓋子,插入蜜室吸食花蜜。
進餐過程中,被昆蟲背來的花粉會悄無聲息地沾在花朵的柱頭上。花柱一旦授粉,雄蕊的花藥立即開裂,“花粉雨”又一次灑落在昆蟲背上,被毫不知情的它們背走。下次昆蟲就餐時,西番蓮便借機完成了異花傳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