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健
新四軍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史,也是一部廉政建設的革命史。
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在廉政建設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和作用,新四軍十分注重制度建設。為嚴肅軍紀軍規、懲治和防范貪污腐敗,新四軍組建不久就開始建立規章,嚴明軍紀。1938年6月,新四軍軍部在行軍途中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頒布實施了《新四軍十條軍規》,制定了新的“三大紀律、六項要求和十項注意”。為懲治和防范貪污浪費,新四軍不僅及時頒布“懲治貪污暫行條例”,嚴厲懲處貪污腐敗行為,還制定了“新四軍經濟制度”“新四軍財經人員十項守則”。正是由于嚴格制度和嚴肅紀律等各項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新四軍內部從根本上減少了貪污腐敗現象,養成和保持了廉潔的良好作風。
領導帶頭率先垂范。好的風氣是抓出來的,更是帶出來的。新四軍內部要求普通戰士做到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首先做到。抗戰中,新四軍傷亡將士8萬余人,其中50%為共產黨員,團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一師師長粟裕嚴于律己,嚴格要求后勤部門按供給標準辦事,決不允許為他準備超標準伙食。他一再申明:“不得搞什么實報實銷之類。”他留客吃飯的費用,都從他當月津貼費中扣除。六師供給部部長李建模兼任江南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處處長,幾乎天天與黃金現鈔為伴,但他嚴于律己,生活簡樸,每餐飯菜都和同志們一起吃,有時甚至吃無油的菜湯。新四軍領導人與廣大指戰員同甘共苦。在全軍上下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
面對腐敗決不姑息。新四軍從上到下執行鐵紀,廉潔為民,無論到哪里,都能很快站穩腳跟。1941年春,代軍長陳毅到江蘇東臺縣,聽說當地開明紳士施文舫批評新四軍有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行為。陳毅非常重視,要求立即查明。經查,區委干部譚啟民貪污腐化,欺壓百姓。查明事實后,立即將其撤職查辦。事后,陳毅又親自趕到40里外的地方去見施文舫先生,當面道歉并說明對當事人的處理意見。鐵腕治軍贏得人民贊頌。大豐墾北區委書記、抗日英雄馬堅私賣公鹽被槍決,新四軍一支隊一名老紅軍炊事員,因在江南寶埝村奸污一名婦女被槍決。新四軍和各根據地政府嚴厲懲處腐敗分子的行動,不僅使黨的威信得到了提高,而且深刻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也挽救了一批犯錯誤的人。
注重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創辦報刊并以此為載體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自1938年4月至1941年1月皖南事變前,新四軍創辦的報刊主要就有:《抗敵報》《抗敵》雜志、《抗敵畫報》《拂曉報》《戰士報》《火線報》等。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在蘇北鹽城重建,《抗敵報》恢復出刊,新改編的7個師及所屬各旅都辦有報紙。
新四軍注重利用所創辦的報刊對廣大指戰員進行理想教育,進行道德情操、革命精神、優良作風以及紀律熏陶,及時報道有關廉政事件,表揚先進,鞭策后進,積極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新四軍還積極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廉政宣傳教育,新四軍初建時,成立了戰地服務團,用進步的文化工作陶冶官兵情操。重建軍部后,劉少奇和陳毅也非常重視文化工作,成立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蘇北文化協會以及魯藝實驗劇團、抗大文工團、軍師旅文工隊等專業文藝團體。各文藝團體運用話劇、演唱、墻頭詩、木刻以及地方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新四軍與各根據地內既從事抗日宣傳,又進行廉政文化教育。新四軍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凝聚了軍心民心。
(責任編輯 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