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現代漢語詞典》中所有動賓復合詞為分析對象。首先在數據庫中從“兒化、輕聲、詞性、結構、是否是離合詞、能否帶賓語、《辭源》中是否已有、義項數”等八個方面對所有動賓復合詞的屬性進行了逐詞分析。然后,從“語音、語義、結構、語法”四大層面對這些屬性進行了量化統計和性質判斷。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得出結論:現代漢語中不同動賓復合詞的詞匯化程度是不同的,整體來看,現代漢語中動賓復合詞的詞匯化程度比較低。同時從歷時角度提出了動賓短語詞匯化為動賓復合詞六階段的設想。
關鍵詞:語料庫 漢語 動賓復合詞 屬性 詞匯化
動賓復合詞是現代漢語詞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雙音節動賓復合詞①占主體。本文的研究以雙音節動賓復合詞為對象,多音節動賓復合詞暫不涉及。
“詞匯化”是指比詞大的句法單位隨時間推移,逐漸凝結為結構不可自由分離、意義具有整體性的詞匯單位的過程和現象。本文所說的詞匯化特指動賓短語凝結為動賓復合詞的過程和現象②。
現代漢語平面的動賓復合詞從歷史來源看,很大一部分由動賓短語衍化而來。在共時平面上表現為:或改變詞性,如“將軍、著名”;或變為及物動詞,如“得罪,注意”;或結構凝固,不可擴展,如“閱兵、稱謝”;或結構可以有限擴展,意義具有整體性,如“逼宮、拆臺”等等。動賓式雙音節復合詞在共時層面呈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詞匯歷時演變在共時平面上的表現,應該從歷時角度尋找原因。
動賓短語發展為動賓復合詞是古漢語的以單音節詞匯為主發展到現代漢語的以雙音節詞匯為主的具體表現。動賓類詞匯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在現代漢語詞匯中均有表現,通過分析現代漢語動賓類詞語的特征,可以推測動賓短語發展到動賓復合詞的發展歷程和不同階段。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以雙音節動賓復合詞為研究對象,多音節動賓復合詞暫不涉及。具體選材范圍設定為《現代漢語詞典》(下文簡稱《現漢》)中的雙音節動賓復合詞。首先,我們對《現漢》中雙音節動賓復合詞進行了窮盡性的統計。選取標準是:動素和賓素間有“支配和關涉”關系。共收集到動賓復合詞6826個。將這些詞放入Access數據庫中,然后對這6826個動賓復合詞的屬性從多方面、多維度進行分析。分析角度有8個:是否輕聲;詞性;是否離合詞;義項數量;《辭源》中是否已經存在;能否帶賓語;內部結構;是否兒化。根據對每類屬性的統計結果,探求動賓復合詞各種屬性的數量和比例。在此基礎上,總結不同性質雙音節動賓復合詞在共時層面上的分布規律,在對量化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雙音節動賓復合詞的性質。
我們注意到,現代漢語異形詞作為兩個詞條都收入了《現漢》,但實際上只有一種解釋。異形詞盡管詞形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個詞,我們的語料庫中只收入一個。在操作中,我們根據《現漢》對兩個詞形釋義地點③的傾向性,只取其正形。具體做法是,取有義項解釋的詞形為正形,未做具體解釋的為異形。如:“諉過:推卸過錯。”“委過:見‘諉過’”;“諉罪:推卸罪名。也作‘委罪’”“委罪:同諉罪。”語料庫收集動賓復合詞時,只取“諉過,諉罪”,不取“委過,委罪”。
另外,動賓復合詞有的有兒化現象。兒化的詞,有的在表意上與非兒化沒有區別,只是習慣。有的則有使賓素名詞化的作用,如:打鳴兒、打晃兒、打奔兒、傍黑兒、拔尖兒、加塞兒、撿漏兒、打雜兒、抓空兒、繞彎兒、撒歡兒、沒準兒等。兒化部分并不自成音節,我們按照雙音節動賓復合詞標準收詞時,也收入了這些兒化的動賓復合詞。
二、動賓式復合詞共時層面的分析
通過對語料庫中6826個動賓復合詞屬性的逐一分析并對各項屬性進行統計,可以初步得到這樣一些數據:動賓復合詞總量6828個;其中輕聲詞57個,占0.83%;《現漢》與《辭源》共有詞1712個,占25.08%;離合詞3383個,占49.56%。
從包含的詞類看:動詞5749個,占84.22%,加上包含動詞的兼類詞共6192個,占90.71%;名詞179個,占2.62%;形容詞335個,占4.90%;副詞79個,占1.10%;兼類詞484個,占7.10%;其他詞4個,占0.06%。
下面我們從語音、語義、結構、語法四個方面對動賓復合詞進行分析。
(一)語音層面的分析
動賓復合詞語音層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輕聲詞。《現漢》6826個動賓復合詞中,標出輕聲音節的,共有57個,占動賓復合詞總量的0.83%,所占比例很小。我們對輕聲詞在語法上進行了如下分類:
n(名詞):枕頭、裹腳、緊身兒、點心、散水、管家、干事、墊腳、說口、兜肚、開山、滴水、扳指兒、扳手、拉手、籠嘴、籠頭、下場、頂針、下水、裹腿、說法、插關兒、陪客、包頭、蓋火、扶手、蓋頭、走水、抬肩、把手、執事、搭腰、把勢、填房、起火(36個,占輕聲詞的63.16%)
a(形容詞):憋屈、安生、喪氣、梯己、透亮、矯情(6個,占輕聲詞的10.53%)
v(動詞):忙活、抱怨、記恨、翹棱、挖苦、號喪、醋心、得罪、張羅、知道、錮露、避諱(12個,占輕聲詞的21.05%)
nv(動賓):出息(1個,占1.75% )
av(形賓):小心、惡心(1個,3.51%)
通過分析這57個輕聲詞的詞性,我們發現:
1.輕聲詞中非動詞比重明顯偏高,達75.44%。其中名詞比例最高,占輕聲詞總數的五分之三強,而動詞僅僅占五分之一略強。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整個語料庫中,名詞僅僅占2.62%,而動詞卻高達90%。二者相比,輕聲詞語法功能為名詞的比例明顯偏高。為什么輕聲詞中的名詞比例明顯偏高?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從語義上看,無論是動詞還是非動詞,這些輕聲詞的詞義和語素義的聯系都非常間接。或產生引申義,如“開山、籠頭”;或產生比喻義,如“透亮、走水”;或輕聲語素的語義變得模糊甚至缺失,如“得罪、知道”。
3.輕聲動詞中85.71%的能夠帶賓語(只有“醋心、翹楞”不能帶賓語)。而整個語料庫中,能夠帶賓語的動詞性動賓復合詞僅僅占到10%左右。這種比例的反差說明:動賓復合詞中的輕聲動詞具有很高的及物性。
為什么輕聲動詞的及物性高?馮勝利(1996)對韻律詞的研究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他認為,韻律詞是從韻律角度定義的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韻律詞的基本形態是雙音步。單音步和三音步韻律詞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屬于少數。雙音步韻律詞比單音步和超音步韻律詞有優先實現權。復合詞是在韻律詞的基礎上實現的。馮勝利認為,“由輕聲詞構成的雙音詞”不是“一個十足雙音步”,而是“殘音步”,作者特意解釋“帶輕聲的雙音詞有時甚至只相當一個單音詞的長度”,并說,“一個殘音步再加上一個單音詞重新構成一個音步不足為奇。”但這種新音步的性質作者沒有說。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雙音步是韻律詞的常態,比三音步和單音步更具有實現為韻律詞的可能性。殘音步因為不是十足的雙音步,其音節較短,很容易再加上一個單音詞構成標準的雙音步形式。事實上,通過對輕聲動詞的考察,我們發現,動賓復合詞中絕大多數的輕聲動詞可以加的賓語是單音節賓語。如“錮漏鍋、得罪人”。這種輕聲動詞加單音節賓語構成的單位接近于雙音步。而非輕聲動賓復合詞為及物動詞的,更傾向于加雙音節賓語,如“登陸歐洲、出身貧農”。
動賓復合詞為何有輕音現象?這是長期使用,意義中心向左偏移,部分語素語義模糊甚至脫落在語音上的表現。如江藍生(2000)所言:“當一個成分在結構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時,它就會不斷虛化,發展到極端變為一個零形式,從結構中消失。它的語音形式也相應地越來越弱化、含糊化,以至逐漸消失。由此可以看出,音變不是在語音層面孤立地發生的,它跟語義層面和語法層面密切相關。”(江藍生,2000:164)
(二)語義層面的分析
中國傳統的語言學研究一直非常注重意義,從意義入手去研究詞匯在中國有很久的歷史。盡管很多現代語言學家主張研究語言脫離意義而強調形式,但是現實一再證明,脫離意義的語言研究前途黯淡。近來,語言研究正在向意義回歸。
1.現代漢語動賓復合詞賓語素語義分析
動素和賓素之間的語義關系,總體上可以分為支配式和關涉式兩種,其中關涉式又可分為原因、時間、結果等類。我們將兩大類合并起來,綜合分析賓素和動素之間的語義關系。賓素的語義類型主要有:受事、結果、施事、時間、方位處所、原因、方式、目的。
(1)受事:賓素是動作行為的支配對象。如:
扶箕 安家 昂首 扒車 愛國 拔營 搬兵 辦事 包車 抱愧 備課 砭骨 參軍 超員 處事 傳檄 打的 打千 當政 讀書 拂意 富民 干政 革命 果腹 合璧 紀事 遷都
這類動賓復合詞動素和賓素之間有明顯的“支配和被支配”關系,是典型的“動賓式復合詞”,數量最大。不同研究者對這部分動賓復合詞的身份能都認同。
(2)結果:表示動作行為所導致或影響的結果。如:
成型 穿孔 刺字 勾乙 化膿 劃一 勸降 造孽
(3)施事:賓素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如:
敗軍 班師 瞠目 赤膊 串秧兒 存身 錯車 動心 反身 飛身 甘心 拱手 過電 恨人 壞事 活血 樂意 偏心 齊心 銳意 爽目 喜人
這類動賓復合詞的賓素在意念上可以放在動素之前。
(4)時間:賓素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如:
熬夜 拜年 辭行 點卯 歇夏
(5)方位處所:賓素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或方位。如:
敗陣 拜堂 逼宮 處世 存欄 存世 蹈海 到場 到底 到家 墮馬 居家 描紅 平西 跑外 怯陣 掃榻 下海 臥床 臥軌 暈車
(6)原因:賓素表示動素動作發生的原因。如:
拜壽 綁票 奔命(奉命奔走義) 悼亡 吊喪 躲債 救荒 跑反 披風 起義 逃荒 臥病
(7)依憑、方式:賓素表示動素發生的方式、憑借的工具。如:
拌嘴 編年 沖喜 錯金 倒班 頂嘴 斗牌 隔壁 過磅 摸黑兒 拼命 祝酒
(8)目的:賓素表示動素所要達到的目的。如:
保安 保健 保潔 催眠 催奶 趕集 趕考
2.對動賓復合詞所含義項數目的測查
從動賓復合詞所含義項數來看,只有一個義項的占80.68%,兩個義項的占16.77%。兩個以下義項的動賓復合詞占總量的97%以上,擁有三個義項及以上的動賓復合詞僅占不到3%。所以,動賓復合詞以單義和雙義為主,大部分是一個義項。經過統計,全部動賓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是1.23個。
據朱志平(2005)對3251個常用雙音節詞義項數測查,結果顯示,常用詞單義項的比例為58.4%,有兩個義項的占30.1%。全部常用雙音節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為1.57個。
下面分別列表對比兩種情況下義項的分布。
表1:動賓復合詞義項分布表
義項數123456
動賓復合詞數550611461491861
百分比80.66%16.79%2.18%0.26%0.09%0.02%
表2:常用雙音節詞義項分布表
義項數123456
常用雙音詞190097727958298
百分比58.4%30.1%8.6%1.8%0.9%0.2%
從兩個表的對比可以看出,單義項詞在全部動賓復合詞中所占比例比常用雙音詞大。從平均義項數的比較來看,動賓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是1.23個,常用詞的平均義項數是1.57個。動賓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較少。
對比發現,全部動賓復合詞中,一個義項的比例明顯高于常用詞單義項的比例,雙義項比例則明顯低于常用詞。三個及以上義項的比例也都低于常用詞。可見,動賓復合詞的義項更多地集中于單義項上。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為什么動賓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比常用詞要少,單義項詞所占比重更高?其原因有:(1)歷史上,由于動賓構詞法處于發展階段,動賓復合詞主要由動賓短語詞匯化而成,成詞速度緩慢。成詞以后,在使用過程中,不像偏正復合詞那樣使用廣泛。低使用頻率使大部分動賓復合詞很少經歷復雜的語境,其孳生新義的機會大大減少,最終導致其義項數量較少。(2)近現代以來,動賓復合詞因為社會的需要和動賓式構詞法的成熟而大量產生,但由于使用歷史的短暫,多數動賓復合詞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歷復雜的語境,從而孳生不同的義項,這也是動賓式復合詞數量雖多,但平均義項主要以單義項為主的原因。實際上,多義詞的義項都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大量動賓復合詞產生得晚,自然義項就少。另外,經過對《辭源》與《現漢》共有的動賓復合詞義項的統計,產生較早的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確實高于《現漢》中全部動賓復合詞的平均義項數。可見,經歷更長時間的詞語更容易有多個義項。
據蘇新春對1983版《現漢》的統計,現代漢語詞語的義項中,只有一個義項的詞有42817條,高達76%。全部詞條平均下來每詞的義項為1.27個。推翻了歷來人們認為現代漢語詞語絕大多數都是多義詞的觀點(蘇新春,2002:20)。我們的統計結果和蘇新春教授的統計結果不謀而合。
3.動賓復合詞義項數和構詞語素義項數的抽查統計和對比
在所建語料庫中,采用等距抽樣法抽查一定數量的動賓復合詞,考察詞的義項數和構詞語素的義項數。
一般來說,單音詞(或語素)有更多的義項,語素和語素按一定規則結合起來,經過義項的相互選擇和限制,所構成的詞的義項數會大大減少,而且組成語言單位的字符串越長,構詞語素間相互的限制就越多,組成的語言單位的義項數就越少。但到底少到什么程度,以往的研究沒有數量的具體說明,我們這里用抽查的方式對此加以檢驗。
用等距抽樣法抽出68個復合詞,又通過翻查《現漢》,查出構成這些復合詞的136個語素(此處實際上是136個字)的義項數,經統計發現:構成復合詞的語素的平均義項數是5.80個。這些語素構成的雙音詞的平均義項數為1.37個。單字的義項數是雙音詞義項數的4.33倍。看來,語素組合以后,由于義項的相互選擇和制約,詞的義項數確實大大減少了。
(三)結構層面的分析
結構層面的分析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各類語法功能的語素的結合情況,二是離合詞數量和屬性的統計分析。
1.動賓復合詞中語素的語法功能及其結合規律分析
在對全部動賓復合詞構成語素的語法功能逐個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不同語法功能語素的結合與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
a+n:97個,占1.42%;
n+n:4個,占0.06%;
v+a:494個,占7.24%;
v+n:5491個,占80.44%;
v+v:696個,占10.21%;
v+代:11個,占0.16%;
v+量:23個,占0.34%;
v+數:10個,占0.15%。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語法功能的語素結合為詞的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1)動賓復合詞構成語素間的結構關系類型多樣,共有8種類型:a+n;n+n;v+a;v+n;v+v;v+代;v+量;v+數。(2)不同語法功能的語素結合成詞的能力差異很大:“v+n”型的居第一位,達5491個,占總數的80.44%。“v+v”和“v+a”兩種類型的分別居第二、第三位。“v+a”占總數的7.24%;“v+v”占總數的10.21%。其他5種類型的結構,種類雖多,但所占比例很小,一共才占全部動賓復合詞的1.41%。(3)動賓復合詞中,動素為動詞性語素的占絕大多數,達6725個,占全部動賓復合詞的98.52%。賓素為名詞性語素的達5595個,占全部動賓復合詞的81.97%。動賓復合詞主要是由動詞性動素和名詞性賓素構成的。
下面我們對占絕對優勢的“v+n”類動賓復合詞的外部功能做一番考查。根據語料庫統計,結構為“v+n”的復合詞共有5491個。從這些詞的外部功能看,動詞4615個,占84.05%。名詞146個,占2.66%。形容詞254個,占4.63%,副詞50個,占0.91%。另外,還有16種兼類詞435個,占7.92%,兼類詞中動名兼類的占多數,達265個。
以上數據說明,“v+n”結構的動賓復合詞其語法功能主要是動詞,非動詞性功能的名詞、形容詞、副詞等所占比例都不高④。
從以上統計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動賓復合詞的結構類型主要是“v+n”型,整體詞性以動詞為主。
2.對離合詞數量和屬性的統計分析
(1)離合詞的數量
結構的凝固性是復合詞區別于短語的重要特點之一,但動賓復合詞中的離合詞結構卻比較松散,在使用中具有可合可離的特點。《現漢》中收動賓離合詞3383個,占動賓復合詞總數的49.56%⑤。另據施枝茂(1999)研究,離合詞以動賓式為主,《現漢》(修訂版)中全部離合詞的95.14%是動賓式離合詞。所以動賓式離合詞是漢語詞語里的重要現象。
(2)離合詞語法功能的統計
3383個離合詞中,按詞性分類,計有動詞3131個,占離合詞總數的92.61%;形容詞51個,占離合詞總數的1.51%;副詞3個,占0.09%;兼類詞198個,占5.88%。所以,離合詞的語法功能主要體現在動詞上。但離合詞里有形容詞、副詞和兼類詞等非動詞形態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動賓復合詞中的動詞性離合詞可分為兩類:
a.評獎 啟碇 鋪床 練手 練功 起床 起意 賴婚 留洋 漏電 進貢 歸隊
b.亮相 斂錢 起草 遷都 列席 起名兒 勞駕 留心 留意 缺席 落戶 盡忠
a類不能帶賓語,能充當謂語。絕大多數動詞性動賓復合詞屬于此類。b類屬于及物動詞,既能離合,又能帶賓語。b類能帶賓語的離合動詞約占離合詞總數的6%~8%。所以,離合性動賓復合詞中的及物動詞不占主要地位,絕大部分是不及物動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b類動詞性離合詞中間既能插入成分,又能帶賓語,但其分離性和帶賓語兩種情況不能同現。作為分離形式出現時,不能帶賓語,能帶賓語時就不能采用分離的形式。如“留心”:“留點兒心”“留心時事”。不能說:“*留點兒心時事”。這些既有可分離形式又可帶賓語的動賓復合詞要比單純的離合詞所具有的詞的特征更多一些。
(四)語法層面的分析
語法層面的分析分為詞性分析和構詞語素的語法功能分析兩大部分。
1.動賓復合詞的詞性分析
全部6826個動賓復合詞中,語法功能完全是動詞的有5749個,占84.22%;名詞179個,占2.62%;形容詞335個,占4.90%;副詞75個,占1.10%;兼類詞484個,占7.10%;另有代詞和連詞各兩個。其中動詞加上包含動詞詞性的兼類詞,共有6192個,占90.71%。詞性具體分布情況見表3。
表3:動賓復合詞的詞性分布情況表
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兼類詞代詞連詞
詞條數54791793357548422
百分比84.22%2.62%4.90%1.10%7.10%0.03%0.03%
通過以上數據統計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動賓復合詞的詞性種類很多,共計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連詞、代詞等六大類,還有兼類詞。
(2)不同詞性的動賓復合詞在絕對數量和所占比例差別很大。其中:動詞5749個,占84.22%;加上含有動詞的兼類詞,共有6192個,占總數的90.71%。動詞在動賓復合詞中占有絕對優勢。動賓復合詞基本上是動詞性的。
2.動賓復合詞構詞語素的語法功能統計分析
全部動賓復合詞的構詞語素中,動素位置上具有動詞性功能的語素達6724個,占98.51%。形容詞性功能的95個,名詞性功能的4個。動素位置上非動詞性功能的語素僅占1.49%。賓素位置上具有名詞性功能的語素有5585個,占81.83%。動詞性語素696個,占10.21%;形容詞性語素495個,占7.25%。其他還有代詞、數詞、量詞,分別有11、11、23個。其中“v+n”式動賓復合詞5491個,占全部動賓復合詞的80.44%。
通過以上統計數據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前一語素位置上共有三類語素,包括:動詞性語素、形容詞性語素和名詞性語素,語素類別不多。其中,動詞性語素占有絕對優勢,其他兩類語素,所占比例很低。后一語素位置上語素類別較多,包括名、動、形、代、數、量六大類,名詞性語素占有絕對優勢⑥。其中動素加名素構成的動賓復合詞占到80.44%。動賓復合詞基本是動素加名素構成的。
稱“動賓復合詞”而不是“名賓復合詞”或“形賓復合詞”確有道理。動素位置上動詞性成分的絕對優勢可以為“動賓復合詞”這一名稱的合法性提供一個依據。
3.動賓復合詞帶賓語情況統計分析及與普通動詞的比較
上面的統計告訴我們,動賓復合詞中動詞占絕大多數,達6192個,占總數的90.71%。這些動詞根據能否帶賓語分為兩種情況:
a.安神 愛國 拔節兒 比武 舉目 進步 合十 蒙事 戀家 折腰 征兵 攝政 洗塵
b.跟蹤 獻身 問鼎 定都 借鑒 插手 任命 見證 享譽 致函 備份 裁軍 投身
a類動詞不能帶賓語,是不及物動詞;b類動詞可以帶賓語,是及物動詞。從數量上看,不及物動詞達5537個,占動詞總數的 89.4%。及物動詞657個,占動詞總數的10.6%。動賓復合詞中的及物動詞所占比例較低。
和普通動詞相比,動賓復合詞中的動詞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在:
第一,普通動詞的突出特點是能帶賓語,而動賓復合詞中的動詞與此相反,絕大多數不能帶賓語。第二,動賓非離合詞不能重疊,多數離合詞不能以“ABAB”方式重疊,但能以“AAB”“A了AB”“A一AB”或“A不AB”方式重疊。而相當部分普通動詞能以“ABAB”方式重疊。離合動詞與普通動詞有很大不同。
綜合上述兩點得出的結論是:動賓復合詞整體上較多地保留了動賓短語的功能特點。
4.部分動賓復合詞在詞性上存在動名兼類的現象
《現漢》收錄的動賓復合詞有許多動名兼類現象。如“裂縫、留言、錄音、分界、封口、發面、耕地、得分、盜版、賽馬、剎車、匯款、藏書、掛鉤、訂貨、賠款、對策、收尾、標價、建議、提要、構想、提議、出身、追肥”等。動名兼類的雙音節動賓復合詞共有221個。
這些動名兼類的動賓復合詞,詞性不同,其意義、結構和功能也往往不同。如“裂縫:lièfèng(~兒)1.(-//-)動,裂成狹長的縫;2.名,裂開的縫。”“裂口lièkǒu(~兒)1.(―//―)動,裂成口兒;2.名,裂開的口。”當這些詞表現為動詞功能時,是動賓結構,且多為離合詞,表現為名詞功能時,其結構多表現為偏正式。兩個義項盡管結構不同,但意義上有內在聯系,所以《現漢》將不同詞性的兩個義項歸入一個詞條。
同一個詞由于釋義不同而結構發生變化,這是一種奇特的兼類現象。這種兼類現象不同于“領班、伴游、駝背、襄禮”等,這些詞雖然也是動名兼類,但內部結構相同,屬于詞義整體引申產生兩個義項。這些兼類現象也不同于“會友、補液、剪紙”等詞,這些詞表示不同意義時,至少有一個語素義不同。如“會友”表示“同一個組織的成員”時,“會”指“某些團體”;表示“結交朋友”時,“會”義為由“見面、會見”引申出的“結交”義。兩個“會”的語素義不同。再如“補液”表示“把生理鹽水等輸入患者靜脈,以補充體液的不足”時,“液”是“體液”;表示“有滋補作用的飲料”時,“液”是“飲料”之意。
上述“裂縫、留言、錄音”等二百多個詞,兩個義項既沒有整體引申關系,構詞語素在兩個義項中的釋義又完全相同。僅僅是結構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義項。這種現象值得注意。
本章從語音、語義、結構、語法四大層面對《現漢》中的雙音節動賓復合詞進行了詳盡分析,通過分析和對比可以看出:現代漢語中的動賓復合詞詞化程度多樣性存在,但整體來看,大量動賓復合詞程度不同地保留著動賓短語的特征,動賓復合詞整體上詞匯化程度還比較低。
三、基于語料庫的動賓復合詞詞匯化等級分析
(一)“原型”理論和詞匯化理論是劃分詞匯化等級的依據
原型理論不認同傳統經典的范疇化理論所認為的范疇間有明確界限、同一范疇內各成員屬性相同,地位平等的觀點。它提出,范疇內各成員是不平等的,有些好的、清楚的樣本可以作為原型,是這個范疇的典型代表,其他成員基于與典型樣本屬性上的某些相似性而歸入該范疇,后者屬于范疇中的非典型成員,同一范疇成員在資格上有等級差異。不同范疇間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有個連續的標度,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從A范疇到相鄰的B范疇過渡部分的成員A范疇的屬性逐漸減少,B范疇的屬性逐漸增多。
實際上,動賓短語和動賓復合詞都是原型范疇。從動賓短語到動賓復合詞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二者構成一個連續統,兩個范疇的邊界并不明顯。在動賓復合詞范疇中,有些成員已徹底詞化,成為典型的詞,是復合詞中的“原型”。大量的形式則還處于變化過程中,既帶有詞的特征,也帶有短語的某些特征。不同位置的成員所帶詞和短語的特征多少不同,有些已經具有很多詞的性質,只殘存少量短語性質,這是比較典型的詞,有些成員則保留了較多短語特征,只有部分詞的特征,這是不典型的動賓復合詞。總之,復合詞內部各詞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詞匯化程度的差異。
既然我們承認動賓復合詞主要是由動賓短語經過詞匯化而來,因為“每個詞都有自己的歷史”,在詞匯化過程中不同的動賓短語詞化不是齊頭并進的,在《現漢》已收的部分動賓復合詞身上必然帶有或多或少的動賓短語的痕跡,它們還處在由短語向詞的轉變過程中,尚未完全詞化。這種詞匯化的不平衡性表現為現代漢語層面詞匯化等級不同的動賓復合詞。也就是說,動賓復合詞詞化程度上的差異,可以認為是各個動賓短語詞匯化程度不同的結果在共時平面上的投影。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具體動賓復合詞詞化程度和其存在的歷史長短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每個詞都有自己的歷史”。
(二)動賓復合詞詞匯化等級的設想
理論上,我們可以設想動賓短語到動賓復合詞有一系列演變的語言實體。
動賓復合詞在共時系統中的表現與其在歷時發展中的變化有關。下面我們從歷時角度分析總體上動賓復合詞可能經歷的演變階段。(當然不是每個具體詞的演變都經歷了這些階段。)
1.動詞和賓詞⑦自由搭配,沒有限制。這是自由短語階段。
2.動詞和賓詞搭配反復出現,組合習慣化,但二者的組合不具有強制性。如跑步、穿衣等。我們稱之為固定短語階段⑧。
3.動詞和賓詞經常搭配,搭配相對固定,詞的特征增多,形成結構松散的動詞性復合詞。其結構還有一定松散性、中間可插入一些成分⑨,表現為動詞性離合詞⑩。
4.動詞和賓詞結構變得緊密,動詞和賓詞降格為動素和賓素。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動賓已經凝固為一個整體,表現為動詞性非離合詞和不及物動詞。詞義基本是字面意義之和。因為中間不能隨意插入其他成分,比動詞性離合詞詞匯化程度要高一些。
5.動素和賓素意義進一步凝結、融合,結構更加緊密。短語特征徹底消失,復合詞詞性增強,詞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詞的整體意義不等于字面意義的簡單相加,整體意義和字面意義的聯系間接化,詞義往往是語素義之和的引申或比喻。整體意義出現抽象引申、專指化或比喻義。詞性還為動詞的,變為及物動詞。外在表現為可帶賓語,或詞性變為動詞以外的詞性。這類復合詞詞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是典型的動賓復合詞。
6.典型的動賓復合詞在使用過程中部分語素的意義磨損或脫落,發生語法化傾向。表現為輕聲化或詞義等于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
據研究,現代漢語普通話短語的重音模式一般是前輕后重,如果復合詞的重音模式前重后輕,與短語的重音模式不同,其詞化程度就大大提高了。據殷作炎(1982)統計,動賓式復合詞里中重式占90%以上,而重輕式占3%。我們統計的輕聲詞占0.08%。兩個統計數據都說明:動賓復合詞中,賓素輕讀的現象是極少數。趙元任(1979)認為,念重輕式的動賓復合詞“其整個詞語是動-賓以外的東西(趙元任,1979:29)”,說明重輕式動賓復合詞語義上不是構成語素的簡單相加,其詞化程度是很高的。有人稱“扶手、蓋頭”等輕聲的動賓復合詞是“準單純詞”(徐世榮,1993:247)。
把輕聲劃為詞匯化程度最高等級的另一個原因是,輕聲詞帶有更多的詞的特征。大部分輕聲詞發生轉類的同時,意義都有引申,詞義和語素義的聯系十分間接,與作為動詞性結構時的用法不同,如“籠頭、裹腿”已經完全沒有動作義了,轉而表示與動作相關的事物。動詞性輕聲詞,表示短語特征的離合性全部消失,絕大多數能帶賓語,整體性增強。有的輕聲詞部分語素意義弱化,如“得罪”中“罪”不表示“罪過”而表示程度輕得多的“過失”義。有的輕聲語素意義完全脫落,詞義等于一個語素的意義。如“號喪”等于“號”即“哭”,“喪”的意義基本脫落了。再如“張羅”中“羅”的“落網義”也已完全脫落了。
上面是動賓短語詞匯化為動賓復合詞時,在歷時發展過程中的依次出現的幾個階段,隨著演化的推進,其詞化程度逐漸提高。我們可以將上面六個階段看作六個詞匯化程度不同的等級。如果用1、2、3、4、5、6分別表示上述六個等級的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詞化程度的等級序列,可以形式化地表示為“1<2<3<4<5<6”(“<”讀作“詞化程度低于”)一個動賓復合詞具備了這個序列中更靠右邊的特征,它的詞匯化程度就更高。
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詞典不可能收完全自由的短語,也基本不會收剛剛現出固定搭配苗頭的固定短語,所以,在《現漢》范圍內,我們只能收集到已經可以判定為動賓復合詞的單位。我們把這些復合詞按照詞匯化程度由低到高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初級復合詞、二級復合詞、三級復合詞、四級復合詞,相當于詞匯化六階段中的后四個階段。
下面舉例性列出幾組從古漢語流傳到現代的動賓復合詞:
A初級復合詞:(單純動詞性離合詞,不帶賓)扶鸞 盡力 奉命 容身 服役 退職 措辭 打場 忘本 敬禮 到手 結伴 閱兵 正名 傳教 失火 得勝 計數 引路 守法 握手 建國 立功 變法 理發 降旗 念經 出丑 開業 開口 感恩 安神 磕頭 拜年
B二級復合詞:(vi)掃榻 擇吉 航海 招賢 展翅 托孤 結社 在職 屯田 拊掌 托名 枉法
C三級復合詞:(vt)染指 關心 潤色 祝福 任命 效忠 定鼎 寄情 充軍 借鑒 責備 取法;詞義引申或產生比喻義:借光 張目 倒戈 解手 斷弦 頂缸(比喻代人承擔責任) 出閣 出家 爬灰 出山 縮手(比喻不敢再做下去) 濫觴
非動詞性詞,非輕聲:a:任性 在行 合格 中肯 愜意 傳神 知足 無量 灰心 可體 悅耳;n:造物(指神力) 主席 披肩 知客 督軍 司儀 屏風 探花 蓋頭 承塵 壓卷(被評為第一);ad:盡情 竭力 居間 應聲 信手 肆意
D四級復合詞:產生輕聲的詞v:得罪 號喪 小心 避諱 醋心(胃里發酸);n:下場 兜肚 點心
董秀芳(2002)認為,動賓復合詞語義上的特點是:動素具有較弱的動詞性,賓素具有非具體性,動素和賓素之間具有低影響度的特點(董秀芳,2002:181~196)。經過分析上面的例詞,我們發現:不同詞化程度的復合詞,其語義的具體情況是不同的。A、B兩級很多復合詞中動素的動作性還是比較強的,如A級中“扶鸞、閱兵、正名、引路、握手、變法、念經、磕頭”等中的“扶、閱、正、引、握、變、念、磕”;B級中“掃榻、招賢、拊掌、展翅 托孤”等中的動素“掃、招、拊、展、托”動作性都是比較強的。C、D兩級詞匯化程度較高的復合詞,其中動素中動作性較弱或動作性雖較強,但整體意義發生引申或比喻,未用動詞性強的原義。實際上,C、D兩級復合詞都已經是典型的動賓復合詞。因此,只能得出“典型動賓式復合詞中動素的動詞性較弱”的結論。賓素也有類似的情況:A、B兩級復合詞很多賓素具體性并不低,如“扶鸞、容身、打場、到手、閱兵、失火、引路、握手、理發、降旗;掃榻、航海、展翅、拊掌”等中的賓素“鸞、身、場、手、兵、火、路、發、旗、榻、海、翅、掌”等的具體性還是很高的。從動素對賓素的影響度看,上面這些例子中,動素和賓素的影響度也還是很高的。C、D兩級賓素則基本符合董秀芳歸納的情況。
所以,董秀芳在語義上歸納出的“動素動詞性較弱,賓素的非具體性以及二者之間的低影響度”的特點,在典型動賓復合詞上是基本符合情況的。但在詞匯化程度較低的A、B兩級動賓復合詞中則不適用。
下面我們將動賓短語向動賓復合詞轉化的過程簡化為一個表:
表4:動賓短語向動賓復合詞的轉化過程
特征標志例詞
第一步:自由短語1.語音上的停頓不受限制;
2.結構上可自由離合、隨意插入,組成成分能受修飾語修飾;
3.語法功能為動詞性,動詞動作性強;
4.語義等于組成成分之和。買菜 想她
爬樹 叫人
第二步:固定短語1.兩個詞長時間連用,具有相互選擇的習慣性,但不具必然性;
2.中間可自由插入成分;
3.動詞性功能,意義無融合。跑步 走路 穿衣 寫字
第三步:初級復合詞1.重音在前;
2.語素搭配固定化,中間可插入成分,但有限制;
3.動詞;詞義基本等于語素義之和。Vi
有“//”盡力 閱兵
建國 感恩
第四步:二級復合詞1.語素搭配固定化,中間不可插入;
2.動詞;詞義基本等于語素義之和。Vi
非“//”擇吉 招賢
展翅 屯田
第五步:三級復合詞1.功能上為非動詞性或及物動詞;
2.語義融合,常有引申義、比喻義,詞義不等于語素義之和。詞性為:n、a、ad或vt;
釋義中常有“指”“比喻”等司儀 盡情
籠頭 圍脖
第六步;四級復合詞1.語音上出現輕聲;
2.語義進一步融合,部分語素義衰弱或脫落。輕聲得罪 小心點心
幾點說明:
1.在上表中,我們將自由短語到復合詞的發展歷程劃為六個階段,純粹是為了說明在從短語到詞這個“連續統”中,存在著不同的狀態。隨著詞化程度的提高,短語的特征逐漸減少,詞的特征逐漸增多(例如,離合性是短語特征,但是跨越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純粹為動詞,中間可有限插入;第三個階段,可以帶賓語和改變詞性為形容詞,但其復合詞特性明顯增多)。實際上,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將這種演化層次劃分得更多,因為,一個連續統在理論上可以劃分出無限多的階段。
2.對整個演變過程來說,六個階段從古到今呈線性排列,具體到某一階段和某些詞,不同詞化程度的動賓復合詞是可以在某一個共時層面上共存的。如現代漢語中,就有一些不同詞化度的復合詞并存的現象。例如“安心1:存心,居心”是動詞性離合詞,為初級復合詞;“安心2:心情安定”是形容詞,是三級復合詞。再如“打眼1:鉆孔。”是離合動詞,為初級復合詞。“打眼2:買東西沒看出毛病,上了當”是離合動詞,有引申義,是三級復合詞。“打眼3:惹人注意”為形容詞,是三級復合詞。
3.這個連續的發展階段是我們根據大多數動賓復合詞的情況,從理論上推演出來的,表示動賓短語向動賓復合詞的整體演化情況。個別詞的某一階段可能經歷上千年,如“嘗新”,有些可能幾十年就成為典型復合詞。另外,在實際的詞匯化過程中并不是每個詞都經歷了這些過程。因為“每個詞都有自己的歷史”。
4.表中“復合詞”指“雙音節動賓復合詞”。
根據詞匯化理論對現代漢語動賓復合詞詞匯化等級的劃分,和對其各種屬性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動賓復合詞的詞匯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動詞比例大,而動詞性是動賓短語的明顯特征。另外,復合詞的基本功能在于指稱,而不是敘述。表指稱的詞的詞性應該表現為非動詞性。根據我們的統計結果,而非動詞性動賓復合詞數量很少,可以說明動賓復合詞詞匯化程度不高。二是離合詞數量多;離合詞是短語向詞轉化的中間過渡狀態,帶有短語的特征,也帶有復合詞的特征,動賓復合詞中離合詞數量多,說明動賓復合詞的整體詞匯化水平還不高。三是孳生的義項總數量和每個詞平均義項數量少,通過對各個歷史時代典籍詞匯情況的統計,歷代動賓復合詞比例都不高,動賓復合詞在現代漢語共時層面使用頻率偏低的情況,造成義項數量低于平均水平。低使用頻率與低詞匯化水平互為表里。
注 釋:
①“動賓式”也有人稱為“支配式”,事實上二者之別并不僅僅是
名稱的問題。不同名詞包含著對動素和賓素關系的不同認識。對兩個術語的差異后文有論述。
②也有人把詞匯化劃為語法化的二級類,如江藍生(2000)。我們
主張詞匯化和語法化并立。
③釋義地點的傾向性是指,《現漢》只在正形詞出現的地方對詞義
作出解釋,認為是異形詞的,其釋義提示讀者參看對正形的解釋。
④王政紅(1997)認為,動賓復合詞中“v+n”結構能夠大量形成
動詞和名詞,根據我們的統計,“v+n”結構中產生的名詞數量并不多。
⑤經分析發現,大多數離合詞盡管結構上可以擴展,但多數形成了
整體意或專指意,故《現漢》收入了大量動賓復合詞,而“雞蛋、茶碗”之類的語法詞盡管結構比離合詞緊密但未形成整體意義,所以《現漢》未收。《現漢》收詞的選擇性說明在詞的判定上意義因素大于語法因素。
⑥有些賓素本來語法功能是非名詞性的,但兒化后變為名素。如:
拔尖兒、傍亮兒、包圓兒、打奔兒、遛彎兒、沒準兒、抹黑兒、繞遠兒、撒歡兒、暈高兒、抓空兒(形素變名素);帶刺兒、逗笑兒、估堆兒、加塞兒、撿漏兒、使絆兒、有盼兒、招笑兒(動素變名素)等。
⑦在這個演化的動賓結構中,我們稱前一個構件為動詞或動素,后
一個構件為賓詞或賓素。
⑧理論上自由短語到復合詞中間有固定短語階段,但由于具有隱蔽
性,歷時的詞匯化過程中不容易直接觀察到。
⑨近一半的動賓復合詞可以擴展,有語義方面的原因,也有搭配方
面的原因。由于時間和篇幅原因,本文未加以討論。
⑩金錫謨(1984)認為:雙音節中的合成詞,構成的主要途徑,粗
略地說,是由兩個單音詞直接組合而成;或由一定的語句簡縮而成,因而需要一個定型化和穩定的過程,離合詞即這一過程的反映。劉叔新也持類似意見:“離合詞是詞的組合體向詞轉化而未能成熟的明顯表現。(劉叔新,1993:31)但是,也有人對此持否定態度,如沈懷興以“嘗新”早已存在兩千年還是離合詞為例,發出置疑:“一個詞的組合體被社會廣泛使用兩千多年了,為什么其結構至今尚未凝固,還僅是個未成熟的‘離合詞’?”(沈懷興,2002:58)沈否認離合詞是短語向詞過渡的中間狀態。我們認為:離合詞是短語詞匯化為復合詞的中間狀態,是就詞匯發展的整體狀況而言的,具體短語詞匯化的進程不是齊頭并進的,中間有時間長短的差異,每個詞都有各自的歷史。我們不能以某些短語詞匯化過程中某一階段較長否認整體上動賓短語向動賓復合詞發展的歷史。
董秀芳(2002)第196頁:“一個動賓式短語,當其內部句法結
構很清晰的時候,一般是不能再在其后加上另一個賓語的,因為其賓語位置已經被占據。但當黏合發生以后句法結構變為詞匯結構并逐步凝固,其后就可以帶賓語了。……從不能帶賓語到能帶賓語是詞匯化程度提高的一個明顯表現。”第195頁:“當動賓動詞的詞化程度比較高、結合比較緊密時,人們就可以忽略其內部詞法結構而把它作為及物動詞來使用。”
劉大為(1998)指出,動賓動詞的詞化程度越高,帶賓語的可能
性就越大。
我們統計的重輕式占全部動賓復合詞的0.08%,低于殷作炎的統
計,可能是統計渠道的差異造成的。輕聲詞肯定是典型的重輕式或中輕式,但不是全部。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1).
[3]江藍生.語法化程度的語音表現[A].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C].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朱志平.漢語雙音復合詞屬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5]蘇新春.漢語詞匯計量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6]王政紅.論雙音復合詞的構成格式[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社
版),1997,(6).
[7]施枝茂.述賓復合詞的語法特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
(1).
[8]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9]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10]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成都:四川民
族出版社,2002.
[11]孔雪梅.從語法詞和詞匯詞的古今分布看仂語到復音詞的發展
[D].北京師范大學,2000.
[12]張斌.試論動賓式動詞[A].現代漢語語法十講[C].上海:復旦
大學出版社,2005.
[13]周薦.雙字組合與詞典收條[J].中國語文,1999,(4).
[14]王力.詞和仂語的界限問題[J].中國語文,1953,(9).
[15]王寧.現代漢語雙音合成詞的構詞理據與古今漢語的溝通[A].
中國語文編輯部.慶祝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學術論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6]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7]徐世榮.雙音節詞的音量分析[A].潘文國,葉步青,韓洋.漢語
的構詞法研究[C].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
(李進學 河北石家莊 軍械工程學院基礎部 050003)